合川铜溪镇观感:你喜欢吃的香椿背后 却藏着诗意田园生活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新鲜的香椿上市了。你虽然知道香椿美味可口,却不知道餐桌上的香椿来自合川铜溪镇。
香椿不是一般的食材,季节性很强,只有春天才能吃到。真的是过了这个“春”,就不会有那个“店”。当然,这个原因还是其次,真正的原因在于香椿在古代就是贡品,许多诗人对其多赋以诗词为赞。
比如,唐代的贾岛有诗赞曰:“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宋代的苏轼也有诗作赞:“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

合川铜溪镇皂角村栽种香椿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栽种红油香椿。红油香椿别名巴山红,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
上世纪80年代,皂角村开始推广种植香椿。2014年,皂角村香椿种植户于成立了重庆市龙游椿芽种植股份合作社,注册了“渝尨游”商标,2015年取得无公害认证。
2022年,全村种植红油香椿达4000亩,亩产值4000元,总产值达1600万元,成为村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
皂角村党总支书记郑万林说,香椿之所以叫“朝阳”产业,是因为不愁卖,现在全村借助物流的便利条件,香椿已经销往全国各地。说香椿是“夕阳”产业,是因为靠老年人采摘就可轻松完成。
铜溪镇把香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到目前为止,全镇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年综合产值达3000多万元。借助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着手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
铜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易晓东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红油香椿基地文旅资源丰富,占尽合川城郊之便,紧邻涪江之畔,拥有龙游寺遗址公园。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健身环道,依托香椿打造“龙游原乡”田园风光,让市民和游客在体验采摘香椿之际,好好感受美丽乡村的诗意生活。

铜溪镇的香椿享誉在外,春风十里飘香。为此,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特别创作了《铜溪椿芽赋》: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有树皆发芽,无芽不叫椿。粉嫩嫩、细杈杈,露出芳容,宛若亭亭少女;毛茸茸、红簇簇,摇曳枝头,仿佛艳艳朝霞;净如翡翠,明似玛瑙,这是谁家小花?大名鼎鼎叫椿芽!得春风之意,受春雨之润,生得个水灵灵,长得个齐刷刷。藏在山里,养在农家,莫道人不识,芳名遍天涯。
自汉以来,小小椿芽、奉为庙堂贡品,早是席上山珍。其富含微量元素,更含多种微生素、蛋白质亦营养丰富。或煎蛋、或凉拌、或炒肉,身价超龙虾,春来香满厨。经夏秋冬三季,蓄势已发;复春阳之暖气,药性已出;故尔护肝理气、养血润肤、暖胃补肺、益肾明目、驱虫杀菌、清热解毒,还可防衰老、化血脂、降血糖、壮筋骨。治愈肠炎,干叶泡茶;去除疥癣,熬根洗擦;白皮煮水,止肚子拉;香籽为饮,咽炎好啦!铜溪红油香椿,更是椿中上品,独占山头,海内扬名。

合川郊外,数里之近,龙游山下、涪江之滨,土地肥沃,空气清新,自古以来,椿树成林。誉为长寿树,老树更着花;又见青春枝,新枝复鲜荣;万亩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惊动合川城。二三月间,惊蛰春分,最好时节是清明,来此踏青解闷,尽可释放心情,游人不管春将老,来此争做采芽人。更有电商敲键盘,喜闻陆运加空运,买卖兴隆,旅游兴盛,好一派欣欣向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富农之策在于引,悠悠古椿,富甲铜溪古镇。政通人和,椿和景明,因势利导,乡村振兴!
因之歌曰:又往铜溪林下走,春风春雨春如酒。山中椿醉树催芽,席上蔬鲜客抢手。大计无疑要振兴,三农关注须持久。苍天依旧悯劳人,赐与贫家金满斗。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连贵 李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