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木屋升级花园洋房 岑巩搬出新气象
11月23日上午,2016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会第五组的脚步来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这里就业点与安置点共同发力助推易地扶贫的方式,让贫困群众搬出新气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移民喜上眉梢
观摩组先是来到了岑巩经济开发区,这里的移民就业点使搬迁贫困群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你家是哪个地方的?每个月能挣多少钱?搬进新房了吗?”率组观摩的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询问。
移民搬迁户姚元荣现在在岑巩经济开发区杰达电气有限公司打工,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以前在家务农拿不到这么多钱。”说到这里,姚元荣喜上眉梢。
观摩组在岑巩经济开发区听取园区建设情况介绍
据了解,岑巩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5月,曾先后被评为贵州省“511”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全省30个重点产业园区、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而杰达电气有限公司是经济开发区85户入驻企业中的一份子。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岑巩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余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起产业聚集平台。目前,入驻企业已投产69户,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0户,园区企业共解决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
据介绍,目前园区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平台,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重点解决易地移民搬迁户、失地农户、城乡低保户就业问题,确保每人每月工资达2000元以上,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观摩组来到岑巩经济开发区内的打火机制造企业杰达电气有限公司,查看生产情况。
瓦木屋变花园洋房群众“幸福升级”
观摩组来到了距经济开发区3.5公里的岑巩县亚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亚坝小区。在亚坝小区的宣传展板上,记者发现,当地移民在搬迁之前住的是简陋的木质结构瓦房,居住条件较差,而在搬迁之后当地移民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他们还可以随心打造属于自己的“花园洋房”。
搬迁户汪志发家一共五口人,从岑巩县羊桥乡地坝村搬到亚坝小区,他家得到110平米的住房。43岁的他一直在外打工,今年拿到房子以后,便自己搞起了装修。“装修的钱用的都是搬迁补偿款,没有贷款。”汪志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