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古今文化的“鹊桥”
不知何时起,传统节日已经成了我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到了中秋,若是不念上几句古诗,不怀念一下古人,总感觉少了些味道——月饼平时可以吃,亲友平时也常怀念,而正是吟诗怀古这些似乎与中秋主题无关的活动,却让我们一下就有了中秋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和今就好比牛郎织女,被时间的河流长久阻断,凭借着传统节日这一“鹊桥”,才得以偶尔相会。
说到鹊桥,不能不说七夕。七夕节的历史文化氛围较其他传统节日要淡薄得多,既无元宵节那样的满城花灯,也无端午节里热闹的龙舟比赛,倒是商家以七夕为主题的各类营销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大概是七夕节爱情主题太过突出,一下子吸引了人们所有注意力的缘故。小情侣们逛商场、看电影、赠礼物等等活动,总离不开“买买买”,自然无暇关注什么古风、民俗,甚至连七夕节“穿针乞巧”、“晒书晒衣”等其他内容也抛之脑后了。
向往纯洁美好的爱情自然没什么不对,非得把本应欢乐轻松的节日跟传承传统文化扯在一起也难免让人不快,但窃以为,我们不必刻板地复原七夕的种种习俗,也不必通过会议或是讲座来专门学习七夕的文化,仅仅是通过七夕,感受一下古人的爱情观,也许就能让我们对爱情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让这个日子过得更有意义。
“为牛庆生”,展示了感恩的美德;“投针验巧”,展示了钻研的精神;“拜魁星”,展示了对知识的尊重,有了这些可贵的品质,爱情才能历久弥坚,经受住生活的种种考验。比起一味追求奢华、追求享乐,仿佛每天都是世界末日一般去狂欢的爱情,相信这样的爱情更为积极,更为健康,也更让人憧憬。
曾有人在评论《时间简史》时称,“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传统文化在很多人眼里就跟《时间简史》一样的枯涩无趣,但如果我们能通过传统节日这一“鹊桥”,抱着宽容的态度,时不时地去体验、去感受,也许就能渐渐感觉到其中的快乐和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