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广东制造”大步迈向“广东智造”

来源:南方网2017-10-12

  2017年10月12日《南方日报》A02版

  广东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最早也最充分,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性的体会和认识也应该最痛切也最深刻。要继续大胆探索和扎实工作,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

  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

  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有一个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淡灰色建筑外墙、变形金刚模型,以及大楼墙上巨大的围棋棋盘——每一个棋子代表一家入驻公司。这里是广东工业设计城,这个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园区,处处洋溢着后工业时代的设计气息。在其不远处,是佛山两家千亿企业美的、碧桂园的总部所在。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勉励广东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城”,聚集专业设计师3000余名,截至去年底,企业知识产权授权681项、创新设计近万例、产品转化率近85%,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制造业提供创新设计资源。

  同样是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基地考察时,充分肯定航空系统发挥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思路和做法。“航空系统捷报频传,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生力军。希望在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方面再创佳绩。”

  五年来,中航工业通飞牢记总书记嘱托,通过国际并购、产品引进、联合研制、自主创新等手段,实现快速发展,多款机型成功销往全球市场,水陆两栖飞机AG600研发进展顺利。

  从顺德到珠海,其背后,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一条万亿级产业带的快速崛起,折射“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之变。

  第二届“装洽会”上,顺德展示的一条“工业4.0无人化生产线”让人直观感受到广东制造的未来。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工业小镇向“智造”升级

  二合一早餐机、多功能衣架、无油空气炸锅、老人智能浴缸、炒菜机、智能灯泡……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展厅里,由设计城企业设计的各种创意产品琳琅满目。

  卢刚亮是这些产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工业设计城成立之时,他创办的宏翼工业设计公司就作为首批公司入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工业设计城考察之后,卢刚亮开始琢磨起公司的转型来。他逐渐意识到,未来不管是家电还是其他行业,智能化发展是大趋势。

  “以前的设计,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后来我们就想,怎么通过创意设计去提升产品价值”。从2013年开始,宏翼成立了一个名为SmartFrog卡蛙的产品孵化平台,自行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其中平台设计的一款“便携式干衣器”,就为公司带来500万元的收入。

  短短几年内,卢刚亮的公司从最初的3个人团队,迅速发展成为超200人的规模,研发专利近200项,年产值也直线上涨,今年预计将超1亿元。

  公司能成功走上以工业设计为价值核心的转型之路,卢刚亮认为,设计城所在地、顺德北滘深厚的产业基础功不可没。“在这里,一个创意很快就能转化成产品,而在其他地方是很难实现的。”

  过去五年,依托家电产业特色优势,北滘顺势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工业设计城、中国慧聪家电城等载体,伴随着美的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等项目逐渐落地,加速“制造”向“智造”小镇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北滘特色的家电全产业链转型路径。

  与宏翼相似,广东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是伴随着园区成长的另一家明星企业。五年前,该公司凭借一款老年人智能浴缸在行业内打响了名气。五年后,这款产品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不仅广受国内养老院的青睐,出口欧美国家也位居同类产品前列。

  记者看到,这款智能浴缸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不仅可“一键触发”包括按摩、水温加热、自动消毒等多种功能,更有趣的是,浴缸前还有一面显示屏,老人们可一边泡澡,一边看电影听音乐。

  “可以说,正是工业设计优化,让这款产品得以在市场上大卖。”永爱养老总经理崔晶雪说,近两年,公司在产品设计和研发投入上累计超过700万元,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200多万元,发展到今年预计可破亿元大关。

  宏翼、永爱养老的成长路径,是广东工业设计城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现时,已进驻设计城的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共206家,专业设计师超过3000名。仅花7年时间,工业设计城已发展成为国内设计领域的行业标杆。截至2016年,广东工业设计城企业的知识产权授权681项,其中包括174项发明专利、15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54项外观专利,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外专利授权3项。

  飞向世界的飞行梦

  艳阳高照下,珠海机场停机坪上的AG600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随着螺旋桨高速旋转,飞机开始滑行,在跑道上完成了两次调头后,滑行试验结束。

  这是今年6月,作为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首次低速滑行试验。随后还将进行中速、高速滑行试验和首飞试验。

  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的不少工程师,回忆起五年前的场景依然倍感振奋。“我们一定要紧抓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有力契机,加快推进AG600项目的研制生产,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一名工程师表示。

  在世界范围,像AG600这样大型、复杂的水陆两用飞行器并不多见。据统计,AG600全机共有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0%为国产产品,均须符合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的要求。国内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

  为利用全球相关资源,提升自身产业发展能力,中航工业通飞于2011年6月成功收购了世界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商——美国西锐飞机公司,成为当年震惊业内的大新闻。

  此后,中航工业通飞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与西锐公司在发展战略、文化和价值观、管理体系、技术研发和产业分工等五个方面深度融合。并购不足两年,西锐公司就实现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盈利。中航工业通飞并购西锐公司后投资研发的世界首架单发私人喷气机,已先后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PC证)、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适航证书,并于2016年12月19日实现了首架机交付。目前,这款飞机已接到600多架生产订单,填补了高性能活塞飞机和轻型喷气公务机之间的市场空白,也成为中航工业通飞首个按照市场规律自主投资研发的创新性产品。

  此外,中航工业通飞还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合作生产,引进成熟产品投放市场。2012年,珠海中航赛斯纳飞机公司、石家庄中航赛斯纳飞机公司相继签约。2015年7月,中航工业通飞又与法国飞鲸控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面向全球交通运输市场,开展重载飞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

  中航工业通飞负责人表示,中航工业通飞力争到2020年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解决方案提供商。载着中国人民的飞行梦、强军梦,中航工业通飞正飞向世界。

  ■南粤新实践

  战略调整走在前列 广东率先发力攻坚

  发力供给侧,持续加力,久久为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广东,要在结构调整上支撑全国,要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早在2012年考察广东期间,习总书记即要求广东继续大胆探索和扎实工作,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此后,习总书记要求,广东不仅地区生产总值要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必须在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走在前列。2017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广东率先全面转型。

  目前,广东的产业结构实现标志性转变。据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现代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1.7%,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由7家增加到23家,世界500强企业由3家增加到9家。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和数年的艰难爬坡越坎后,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已呈现突围之势,助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为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GDP总量连续28年领跑全国的辉煌。然而,新常态下,面对形势的变化、面对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广东应该如何破题?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辩证思维对经济大势作出前瞻判断,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科学驾驭,引领中国经济开始一场深刻的变革。

  通过深入学习,广东深刻认识到,要针对影响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统筹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优化提升供给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强调,要坚决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动员全省上下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

  2016年2月,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行动计划迅速出台,打响攻坚战:到2018年底,广东将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三年商品房去库存将力争达到2630万平方米;证券、期货机构、保险公司杠杆率合规达标,全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目标企业综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约5%―8%,到2018年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三年完成软硬基础设施投资11500多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先后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率先出台《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明确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全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战鼓声声催人急。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广东全省各地也迅速行动起来,精准出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广州,出台科技创新“1 9”政策,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创新型经济发展短板;在深圳,建立地方金融预警系统,对行业风险实行动态监控,实实在在去杠杆;在佛山,实施“机器引领”计划,每年安排5300万元财政资金,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在中山,“一企一策”处置“僵尸企业”,量身制定出清方案……

  多措并举亮点频现

  在韶关钢铁公司,几位退休员工听说韶钢扭亏为盈的喜讯,兴高采烈地在1号老高炉旧址合影。而几年前,韶钢产品单一、积压严重,资产负债率超过80%。

  “我们要肩负改变韶钢的使命!”韶关钢铁董事长李世平说道。经过一番浴火重生,2017年上半年,韶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合并利润同比增利9.8亿元,实现持续盈利。

  韶钢的故事,正是广东近年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缩影。

  ——去产能,截至去年,我省压减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淘汰落后造纸产能9.658万吨,实现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市场出清2394户、国有特困企业脱困427户。去库存,2016年全省商品房去库存2197万平方米。

  ——去杠杆,2016年全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降成本,2016年全省打出“组合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等,全省共办理各项税收优惠减免就累计3580.3亿元,比2015年增长40.5%。

  补短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启动实施18项、总投资2.25万亿元补短板重大工程,2016年共争取国家安排我省专项建设基金413.19亿元支持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665亿元。

  “去”“降”的减法,是为了更好地做加法。

  在2017年8月举行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暨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坚定不移把制造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持之以恒抓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和全省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努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三年来,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占全省的比重由2014年的34%提高到2017年的41%;珠西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速从2015年的2.8%提升到2016年的33.2%,先进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速从2015年的7.5%提高到2016年的37.3%。

  与此同时,广东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以推进增资扩产、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加紧“修练内功”。全省开展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31家,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3%。一批批粤企抓住政策红利,以工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加快实现凤凰涅槃。2014年—2016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8690.79亿元,年均增长3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广东地税最新发布的《从税收数据看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显示,我省税收结构加快优化,2016年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税收增长主动力,税收增收贡献率提升至49.2%;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4.2%,高出全省企业所得税增速0.6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为中长期增长注入新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中,明确要求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5月底,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全面发力,促使广东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转换加快,为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7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3.6:43.3:53.1,服务业比重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2.7%和27.8%,同比提高1.5个和0.6个百分点。新的市场主体竞相成长: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6.6%和104.1%。

  新近发布的2017年广东企业500强排行榜显示,上榜企业中营业额超过千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有20家,百亿级企业96家。省经信委的数据表明,2016年广东“千亿航母”企业已达23家,且均来自珠三角,这意味着广东提前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到2020年千亿企业达到20家左右”的目标。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基本形成。”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

  ——多措并举,打好降低企业成本组合拳,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重塑营商环境广东优势。

  2017年8月,广东对外发布“实体经济十条”,以真金白银的“减负”,从生产经营、营商环境、税收三个核心环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可为企业直接降成本620亿元,至2020年累计可降成本2600亿元。

  ——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打“基础”,利长远。近年来,广东大力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广东祭出项目、资金、制度“三大供给”狠招,“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对全省或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十大类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项目543项,总投资约4.8万亿元。

  今年,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万亿元,形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3至4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认为,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广东已在提供有效的制度以及新产品、新产业与新组合方式供给上先走一步,这种探索为其他地区相继进入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肖文舸 苏力 罗湛贤 潘晓晨 统筹:戎明昌 周志坤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广东制造”大步迈向“广东智造”

2017-10-12 21:22:24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广东,要在结构调整上支撑全国,要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2017年10月12日《南方日报》A02版

  广东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最早也最充分,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性的体会和认识也应该最痛切也最深刻。要继续大胆探索和扎实工作,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

  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

  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有一个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淡灰色建筑外墙、变形金刚模型,以及大楼墙上巨大的围棋棋盘——每一个棋子代表一家入驻公司。这里是广东工业设计城,这个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园区,处处洋溢着后工业时代的设计气息。在其不远处,是佛山两家千亿企业美的、碧桂园的总部所在。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勉励广东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城”,聚集专业设计师3000余名,截至去年底,企业知识产权授权681项、创新设计近万例、产品转化率近85%,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制造业提供创新设计资源。

  同样是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基地考察时,充分肯定航空系统发挥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思路和做法。“航空系统捷报频传,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生力军。希望在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方面再创佳绩。”

  五年来,中航工业通飞牢记总书记嘱托,通过国际并购、产品引进、联合研制、自主创新等手段,实现快速发展,多款机型成功销往全球市场,水陆两栖飞机AG600研发进展顺利。

  从顺德到珠海,其背后,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一条万亿级产业带的快速崛起,折射“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之变。

  第二届“装洽会”上,顺德展示的一条“工业4.0无人化生产线”让人直观感受到广东制造的未来。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工业小镇向“智造”升级

  二合一早餐机、多功能衣架、无油空气炸锅、老人智能浴缸、炒菜机、智能灯泡……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展厅里,由设计城企业设计的各种创意产品琳琅满目。

  卢刚亮是这些产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工业设计城成立之时,他创办的宏翼工业设计公司就作为首批公司入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工业设计城考察之后,卢刚亮开始琢磨起公司的转型来。他逐渐意识到,未来不管是家电还是其他行业,智能化发展是大趋势。

  “以前的设计,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后来我们就想,怎么通过创意设计去提升产品价值”。从2013年开始,宏翼成立了一个名为SmartFrog卡蛙的产品孵化平台,自行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其中平台设计的一款“便携式干衣器”,就为公司带来500万元的收入。

  短短几年内,卢刚亮的公司从最初的3个人团队,迅速发展成为超200人的规模,研发专利近200项,年产值也直线上涨,今年预计将超1亿元。

  公司能成功走上以工业设计为价值核心的转型之路,卢刚亮认为,设计城所在地、顺德北滘深厚的产业基础功不可没。“在这里,一个创意很快就能转化成产品,而在其他地方是很难实现的。”

  过去五年,依托家电产业特色优势,北滘顺势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工业设计城、中国慧聪家电城等载体,伴随着美的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等项目逐渐落地,加速“制造”向“智造”小镇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北滘特色的家电全产业链转型路径。

  与宏翼相似,广东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是伴随着园区成长的另一家明星企业。五年前,该公司凭借一款老年人智能浴缸在行业内打响了名气。五年后,这款产品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不仅广受国内养老院的青睐,出口欧美国家也位居同类产品前列。

  记者看到,这款智能浴缸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不仅可“一键触发”包括按摩、水温加热、自动消毒等多种功能,更有趣的是,浴缸前还有一面显示屏,老人们可一边泡澡,一边看电影听音乐。

  “可以说,正是工业设计优化,让这款产品得以在市场上大卖。”永爱养老总经理崔晶雪说,近两年,公司在产品设计和研发投入上累计超过700万元,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200多万元,发展到今年预计可破亿元大关。

  宏翼、永爱养老的成长路径,是广东工业设计城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现时,已进驻设计城的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共206家,专业设计师超过3000名。仅花7年时间,工业设计城已发展成为国内设计领域的行业标杆。截至2016年,广东工业设计城企业的知识产权授权681项,其中包括174项发明专利、15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54项外观专利,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外专利授权3项。

  飞向世界的飞行梦

  艳阳高照下,珠海机场停机坪上的AG600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随着螺旋桨高速旋转,飞机开始滑行,在跑道上完成了两次调头后,滑行试验结束。

  这是今年6月,作为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首次低速滑行试验。随后还将进行中速、高速滑行试验和首飞试验。

  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的不少工程师,回忆起五年前的场景依然倍感振奋。“我们一定要紧抓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有力契机,加快推进AG600项目的研制生产,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一名工程师表示。

  在世界范围,像AG600这样大型、复杂的水陆两用飞行器并不多见。据统计,AG600全机共有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0%为国产产品,均须符合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的要求。国内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

  为利用全球相关资源,提升自身产业发展能力,中航工业通飞于2011年6月成功收购了世界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商——美国西锐飞机公司,成为当年震惊业内的大新闻。

  此后,中航工业通飞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与西锐公司在发展战略、文化和价值观、管理体系、技术研发和产业分工等五个方面深度融合。并购不足两年,西锐公司就实现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盈利。中航工业通飞并购西锐公司后投资研发的世界首架单发私人喷气机,已先后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PC证)、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适航证书,并于2016年12月19日实现了首架机交付。目前,这款飞机已接到600多架生产订单,填补了高性能活塞飞机和轻型喷气公务机之间的市场空白,也成为中航工业通飞首个按照市场规律自主投资研发的创新性产品。

  此外,中航工业通飞还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合作生产,引进成熟产品投放市场。2012年,珠海中航赛斯纳飞机公司、石家庄中航赛斯纳飞机公司相继签约。2015年7月,中航工业通飞又与法国飞鲸控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面向全球交通运输市场,开展重载飞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

  中航工业通飞负责人表示,中航工业通飞力争到2020年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解决方案提供商。载着中国人民的飞行梦、强军梦,中航工业通飞正飞向世界。

  ■南粤新实践

  战略调整走在前列 广东率先发力攻坚

  发力供给侧,持续加力,久久为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广东,要在结构调整上支撑全国,要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早在2012年考察广东期间,习总书记即要求广东继续大胆探索和扎实工作,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此后,习总书记要求,广东不仅地区生产总值要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必须在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走在前列。2017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广东率先全面转型。

  目前,广东的产业结构实现标志性转变。据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现代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1.7%,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由7家增加到23家,世界500强企业由3家增加到9家。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和数年的艰难爬坡越坎后,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已呈现突围之势,助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为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GDP总量连续28年领跑全国的辉煌。然而,新常态下,面对形势的变化、面对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广东应该如何破题?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辩证思维对经济大势作出前瞻判断,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科学驾驭,引领中国经济开始一场深刻的变革。

  通过深入学习,广东深刻认识到,要针对影响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统筹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优化提升供给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强调,要坚决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动员全省上下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

  2016年2月,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行动计划迅速出台,打响攻坚战:到2018年底,广东将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三年商品房去库存将力争达到2630万平方米;证券、期货机构、保险公司杠杆率合规达标,全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目标企业综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约5%―8%,到2018年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三年完成软硬基础设施投资11500多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先后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率先出台《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明确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全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战鼓声声催人急。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广东全省各地也迅速行动起来,精准出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广州,出台科技创新“1 9”政策,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创新型经济发展短板;在深圳,建立地方金融预警系统,对行业风险实行动态监控,实实在在去杠杆;在佛山,实施“机器引领”计划,每年安排5300万元财政资金,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在中山,“一企一策”处置“僵尸企业”,量身制定出清方案……

  多措并举亮点频现

  在韶关钢铁公司,几位退休员工听说韶钢扭亏为盈的喜讯,兴高采烈地在1号老高炉旧址合影。而几年前,韶钢产品单一、积压严重,资产负债率超过80%。

  “我们要肩负改变韶钢的使命!”韶关钢铁董事长李世平说道。经过一番浴火重生,2017年上半年,韶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合并利润同比增利9.8亿元,实现持续盈利。

  韶钢的故事,正是广东近年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缩影。

  ——去产能,截至去年,我省压减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淘汰落后造纸产能9.658万吨,实现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市场出清2394户、国有特困企业脱困427户。去库存,2016年全省商品房去库存2197万平方米。

  ——去杠杆,2016年全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降成本,2016年全省打出“组合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等,全省共办理各项税收优惠减免就累计3580.3亿元,比2015年增长40.5%。

  补短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启动实施18项、总投资2.25万亿元补短板重大工程,2016年共争取国家安排我省专项建设基金413.19亿元支持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665亿元。

  “去”“降”的减法,是为了更好地做加法。

  在2017年8月举行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暨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坚定不移把制造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持之以恒抓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和全省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努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三年来,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占全省的比重由2014年的34%提高到2017年的41%;珠西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速从2015年的2.8%提升到2016年的33.2%,先进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速从2015年的7.5%提高到2016年的37.3%。

  与此同时,广东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以推进增资扩产、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加紧“修练内功”。全省开展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31家,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3%。一批批粤企抓住政策红利,以工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加快实现凤凰涅槃。2014年—2016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8690.79亿元,年均增长3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广东地税最新发布的《从税收数据看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显示,我省税收结构加快优化,2016年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税收增长主动力,税收增收贡献率提升至49.2%;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4.2%,高出全省企业所得税增速0.6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为中长期增长注入新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中,明确要求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5月底,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全面发力,促使广东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转换加快,为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7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3.6:43.3:53.1,服务业比重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2.7%和27.8%,同比提高1.5个和0.6个百分点。新的市场主体竞相成长: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6.6%和104.1%。

  新近发布的2017年广东企业500强排行榜显示,上榜企业中营业额超过千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有20家,百亿级企业96家。省经信委的数据表明,2016年广东“千亿航母”企业已达23家,且均来自珠三角,这意味着广东提前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到2020年千亿企业达到20家左右”的目标。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基本形成。”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

  ——多措并举,打好降低企业成本组合拳,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重塑营商环境广东优势。

  2017年8月,广东对外发布“实体经济十条”,以真金白银的“减负”,从生产经营、营商环境、税收三个核心环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可为企业直接降成本620亿元,至2020年累计可降成本2600亿元。

  ——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打“基础”,利长远。近年来,广东大力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广东祭出项目、资金、制度“三大供给”狠招,“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对全省或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十大类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项目543项,总投资约4.8万亿元。

  今年,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万亿元,形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3至4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认为,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广东已在提供有效的制度以及新产品、新产业与新组合方式供给上先走一步,这种探索为其他地区相继进入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肖文舸 苏力 罗湛贤 潘晓晨 统筹:戎明昌 周志坤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