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航新时代】拉祜族村寨老达保:幸福的生活大声唱出来

来源:央视网2018-02-17

  央视网消息: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云南澜沧老达保寨的一百多户人家全都是拉祜族群众,八成的村民会弹吉他。几年来,村民自创并获得传唱的歌曲就有几百首,受邀到海内外参加演出。系列报道《启航新时代》,记者走进老达保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力量。

  今天是周末,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寨子更热闹了。全村老少都换上了拉祜族的节日盛装,在小广场忙碌着。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为了看上一场实景演出《快乐的拉祜》。

1

  记者:看了刚才《快乐的拉祜》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深圳游客:我就觉得可以感受到整个村民的那种喜乐,就是很开心。

  深圳游客:我觉得他们这个民族太爱唱歌了,好像歌舞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1

  《快乐的拉祜》走出了大山,唱响大江南北,成为拉祜族的一张名片。而它的词曲作者兼主要演员李娜倮出身老达保普通的农户家庭,既没有上过音乐学校,也没有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小组村民 李娜倮:他们(爸妈)那一代人都爱唱爱跳,所以他们都这样弹着唱着,我们看到了就学。

1

   30多年前,娜倮的父亲卖了猪,买回了村里的第一把吉他。受到父亲的熏陶,娜倮13岁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开始创作歌曲。在现存的300多首拉祜族歌曲里,有30多首是娜倮写的。春节前,她组织村民编排新的歌舞节目。

  记者:刚才这个舞蹈是专门为春节排练的吗?

  李娜倮:对啊,我们春节的时候每年都一样,大家一个寨子全部出来,老老小小大家一起跳拉祜族的摆舞。然后男子就是吹芦笙,跳芦笙舞。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小组党支部书记 彭娜儿:我们拉祜族是这样说的,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1

  老达保寨子有119户494人,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村民们各个能歌善舞,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和声演唱,八成的村民还会弹吉他。此外,七成以上的村民还懂得拉祜族的传统技艺,600多年的拉祜族纺线织布工艺在这里得到了保留和延续。

  老达保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很多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2013年6月,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成立了,李娜倮成为副董事长,村民全部入股。此后几年,李娜倮带领村民把朗朗上口的拉祜歌曲唱上央视舞台、唱进国家大剧院,还漂洋过海唱到国外。这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拉祜音乐火了起来。

1

  五年来,寨子里举办演出近500场,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眼下,老达保寨子还正在建设乡村音乐小镇。风情实景演出的运营还带动了寨子里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俗餐饮、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2016年,老达保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1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小组党支部书记 彭娜儿:2016年我们文化旅游收入达到了77万,2017年达到100多万,我们的人均收入2016年达到3000多元,2017年达到4000多元。

  结婚16年来,娜倮创作的歌曲丈夫总是第一个听众,田间地头回荡着他们幸福的合唱。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娜倮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拉祜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

>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启航新时代】拉祜族村寨老达保:幸福的生活大声唱出来

2018-02-17 15:25:04 来源: 0 条评论

  央视网消息: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云南澜沧老达保寨的一百多户人家全都是拉祜族群众,八成的村民会弹吉他。几年来,村民自创并获得传唱的歌曲就有几百首,受邀到海内外参加演出。系列报道《启航新时代》,记者走进老达保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力量。

  今天是周末,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寨子更热闹了。全村老少都换上了拉祜族的节日盛装,在小广场忙碌着。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为了看上一场实景演出《快乐的拉祜》。

1

  记者:看了刚才《快乐的拉祜》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深圳游客:我就觉得可以感受到整个村民的那种喜乐,就是很开心。

  深圳游客:我觉得他们这个民族太爱唱歌了,好像歌舞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1

  《快乐的拉祜》走出了大山,唱响大江南北,成为拉祜族的一张名片。而它的词曲作者兼主要演员李娜倮出身老达保普通的农户家庭,既没有上过音乐学校,也没有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小组村民 李娜倮:他们(爸妈)那一代人都爱唱爱跳,所以他们都这样弹着唱着,我们看到了就学。

1

   30多年前,娜倮的父亲卖了猪,买回了村里的第一把吉他。受到父亲的熏陶,娜倮13岁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开始创作歌曲。在现存的300多首拉祜族歌曲里,有30多首是娜倮写的。春节前,她组织村民编排新的歌舞节目。

  记者:刚才这个舞蹈是专门为春节排练的吗?

  李娜倮:对啊,我们春节的时候每年都一样,大家一个寨子全部出来,老老小小大家一起跳拉祜族的摆舞。然后男子就是吹芦笙,跳芦笙舞。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小组党支部书记 彭娜儿:我们拉祜族是这样说的,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1

  老达保寨子有119户494人,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村民们各个能歌善舞,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和声演唱,八成的村民还会弹吉他。此外,七成以上的村民还懂得拉祜族的传统技艺,600多年的拉祜族纺线织布工艺在这里得到了保留和延续。

  老达保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很多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2013年6月,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成立了,李娜倮成为副董事长,村民全部入股。此后几年,李娜倮带领村民把朗朗上口的拉祜歌曲唱上央视舞台、唱进国家大剧院,还漂洋过海唱到国外。这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拉祜音乐火了起来。

1

  五年来,寨子里举办演出近500场,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眼下,老达保寨子还正在建设乡村音乐小镇。风情实景演出的运营还带动了寨子里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俗餐饮、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2016年,老达保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1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小组党支部书记 彭娜儿:2016年我们文化旅游收入达到了77万,2017年达到100多万,我们的人均收入2016年达到3000多元,2017年达到4000多元。

  结婚16年来,娜倮创作的歌曲丈夫总是第一个听众,田间地头回荡着他们幸福的合唱。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娜倮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拉祜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