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坚持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央视网2018-02-21

vvv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开启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揭开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崛起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

  四十年前的中国,人民生活穷困,国家发展落后。党中央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论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最为简单朴素的注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成为中共党史上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开放不啻于中华民族的另外一场救亡图存。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华大地,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根据世界银行标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新时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新时代突出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城乡发展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大高于农村。这既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制约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现代经济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简单数据就可以见微知著。1978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2%,所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人口比例显著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年末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2.65%。虽然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依然有高达5.9亿人口生活在乡村。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8年中央发出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出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7年9月3日,时值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时曾强调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时要“隆重地纪念一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赢得振兴乡村的胜利,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者梁亚滨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坚持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02-21 10:42:21 来源: 0 条评论

vvv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开启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揭开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崛起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

  四十年前的中国,人民生活穷困,国家发展落后。党中央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论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最为简单朴素的注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成为中共党史上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开放不啻于中华民族的另外一场救亡图存。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华大地,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根据世界银行标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新时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新时代突出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城乡发展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大高于农村。这既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制约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现代经济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简单数据就可以见微知著。1978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2%,所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人口比例显著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年末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2.65%。虽然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依然有高达5.9亿人口生活在乡村。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8年中央发出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出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7年9月3日,时值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时曾强调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时要“隆重地纪念一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赢得振兴乡村的胜利,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者梁亚滨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