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
导航

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教育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3-22

  编者按: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领未来。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很多教育话题成为热点。本报文教周刊聚集七个热点,采访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为您释疑。

  一: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有哪些新布局?

  【案例】在国际上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和菠萝基因组……福建农林大学的显著变化,得益于福建省教育厅“放管服”改革后推行“一校一策”式的目标及绩效管理。放眼全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正不断激发着教育发展的活力。

  【分析】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到教育改革还面临三个“硬骨头”:一是学前教育,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二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把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三是到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当前,教育战线就是要充分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二:学前教育如何啃下“硬骨头”?

  【案例】2017年1月,北京市提出多项增加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的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门办园规模,支持优质公办园办分园、分部;支持其他国有单位办园;通过给予扩班补助、租金补贴、生均定额补助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开办普惠性幼儿园等。

  【分析】“办好学前教育”,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提出的愿景。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着力破解公办园少、民办园贵问题。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义务教育阶段统编三科教材如何编用?

  【案例】“天地人”“你我他”六字横在正中间,周围没有拼音。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捧着新课本,读了一遍又一遍。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

  【分析】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30年的“一纲多本”政策。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新编三科教材更突出了育人导向,系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有机结合。

  四:如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案例】7天数学寒假班、12天英语冬训班……在三年级小学生朵朵的日程表上,培训班被精打细算地排到了腊月二十八,学费也随之破万。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分析】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不仅如此,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还为学校选拔生源办起“占坑班”“奥数班”,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五:校园欺凌怎样综合治理?

  【案例】2017年12月6日,为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疏导,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浙江省东阳市举办“校园反欺凌、反暴力”管理现场会,组织所辖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到场宣誓、签名作出承诺。

  【分析】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欺凌的界定,要求各地各校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欺凌与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方案》提出,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

  六:高考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与突破?

  【案例】作为全国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省份,2017年上海迎来采用新高考方案的首批高三考生。2017年高考,上海市本科批次志愿投档单位首次由“院校”改为“院校专业组”,不但带给考生更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更向基础教育传递出“关注学生志趣培养”的育人导向。

  【分析】“一考定终身被打破”“学生选择性大大增加”“录取模式发生变化”“评价方式发生变化”,这些是2017年新高考落地后取得的重大进展。以2017年上海、浙江的“3+3”新高考模式为例,考试科目共6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科目;取消文理分科,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政、史、地、物、化、生等科目中任选3门,记入高考总成绩。选择的增多向考生释放了政策“红利”,2017年上海纯粹传统文科(政史地)或理科(物化生)考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0%。新高考改革方案还提出“依据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人才选拔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考试成绩转变为多维度、过程性评价。

  七:怎样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案例】在协和医学院参加住院医师培训时,蔺晨发现院长赵玉沛对病人的各项体征指标数据都烂熟于心。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制度,被誉为“通向医学大师的必由之路”。如今,这项制度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将为我国医疗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分析】医学教育涉及教育、医疗两个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而从当前医学教育整体来看,医学教育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新期盼相比,仍存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不适应,其中,医学人才成为制约医疗改革发展的瓶颈。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2017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2日 18 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教育眼)

2018-03-22 11:59:36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领未来。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很多教育话题成为热点。本报文教周刊聚集七个热点,采访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为您释疑。

  一: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有哪些新布局?

  【案例】在国际上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和菠萝基因组……福建农林大学的显著变化,得益于福建省教育厅“放管服”改革后推行“一校一策”式的目标及绩效管理。放眼全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正不断激发着教育发展的活力。

  【分析】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到教育改革还面临三个“硬骨头”:一是学前教育,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二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把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三是到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当前,教育战线就是要充分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二:学前教育如何啃下“硬骨头”?

  【案例】2017年1月,北京市提出多项增加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的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门办园规模,支持优质公办园办分园、分部;支持其他国有单位办园;通过给予扩班补助、租金补贴、生均定额补助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开办普惠性幼儿园等。

  【分析】“办好学前教育”,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提出的愿景。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着力破解公办园少、民办园贵问题。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义务教育阶段统编三科教材如何编用?

  【案例】“天地人”“你我他”六字横在正中间,周围没有拼音。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捧着新课本,读了一遍又一遍。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

  【分析】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30年的“一纲多本”政策。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新编三科教材更突出了育人导向,系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有机结合。

  四:如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案例】7天数学寒假班、12天英语冬训班……在三年级小学生朵朵的日程表上,培训班被精打细算地排到了腊月二十八,学费也随之破万。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分析】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不仅如此,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还为学校选拔生源办起“占坑班”“奥数班”,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五:校园欺凌怎样综合治理?

  【案例】2017年12月6日,为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疏导,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浙江省东阳市举办“校园反欺凌、反暴力”管理现场会,组织所辖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到场宣誓、签名作出承诺。

  【分析】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欺凌的界定,要求各地各校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欺凌与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方案》提出,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

  六:高考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与突破?

  【案例】作为全国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省份,2017年上海迎来采用新高考方案的首批高三考生。2017年高考,上海市本科批次志愿投档单位首次由“院校”改为“院校专业组”,不但带给考生更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更向基础教育传递出“关注学生志趣培养”的育人导向。

  【分析】“一考定终身被打破”“学生选择性大大增加”“录取模式发生变化”“评价方式发生变化”,这些是2017年新高考落地后取得的重大进展。以2017年上海、浙江的“3+3”新高考模式为例,考试科目共6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科目;取消文理分科,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政、史、地、物、化、生等科目中任选3门,记入高考总成绩。选择的增多向考生释放了政策“红利”,2017年上海纯粹传统文科(政史地)或理科(物化生)考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0%。新高考改革方案还提出“依据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人才选拔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考试成绩转变为多维度、过程性评价。

  七:怎样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案例】在协和医学院参加住院医师培训时,蔺晨发现院长赵玉沛对病人的各项体征指标数据都烂熟于心。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制度,被誉为“通向医学大师的必由之路”。如今,这项制度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将为我国医疗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分析】医学教育涉及教育、医疗两个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而从当前医学教育整体来看,医学教育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新期盼相比,仍存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不适应,其中,医学人才成为制约医疗改革发展的瓶颈。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2017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2日 18 版)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