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魅力沈阳 在水一方

来源:光明日报2018-04-07

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春分一过,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冰雪消融、流水潺潺,滋润着这座在水一方的魅力城市,整个城市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沈阳自古以来就是三川环绕之地:辽河拱其北,浑河穿其南,蒲河居其中。然而,三河污染曾让这座城市蒙羞,进入污染最严重城市黑名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开启水智慧、大做水文章,在辽河、浑河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蒲河生态修复,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明渠等环城水系治理,以及村屯河道标准化建设……一系列举措不仅让辽河率先走出全国“三河三湖”重污染黑名单,而且让浑河、蒲河恢复往日生机,成为城市灵动的双眸。

如今,浑河、辽河、蒲河与环城水系和周边湿地相得益彰,让沈阳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浑河:界河变内河 “晚渡”系乡愁

浑河发源于抚顺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自东向西流经清原、新宾等11个市县,至三岔口与太子河汇流后入大辽河进渤海,全长415公里。

明清时期,浑河就是沈阳的水上航运通道,往来船只穿梭不息,“浑河晚渡”曾是“盛京八景”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河道淤积日益严重,20世纪初,百年浑河航运就此中断。新中国成立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人口急速增加、资源过度开发,曾经清澈的浑河成了黑河和“死河”。

2001年,浑河开始治理水体、修复生态;2003年,浑河及两岸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改造,通向浑河的37个排污口全部被掐断,一座又一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数以百计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或迁走;2010年至2013年,以筹备全运会为契机,沈阳再次对浑河两岸进行提升改造,完成了城市界河向内河的转变。

罗士圈公园位于浑河胜利桥和南京大桥之间。漫步其中,“浑河晚渡”、古建牌坊、钟晚亭广场等景观尽收眼底。据《辽海丛书》记载:罗士圈码头距盛京古城十里之遥,又称“十里码头”,是当年盛京下辽河、出渤海、去上海的通道。

“我们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就是要让人们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还记得住乡愁。”沈阳市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阳强调。

辽河:告别重污染 走出黑名单

辽河沈阳段从康平县三门郭家村入境,流经康平县、法库县、沈北新区、新民市和辽中区,于辽中区于家房出境,全长307.4公里。

1996年,辽河被列入全国“三江三湖”重度污染治理名单。“50年代淘米做饭,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句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辽河污染的渐变过程。

“辽河不治,辽宁不宁;辽河不清,辽宁难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治理工作,下定决心打一场辽河污染治理的“辽沈战役”。沈阳市应时而动,率先打响了辽河沈阳段治理的“沈阳保卫战”。

“与传统治水方法不同,辽河沈阳段的治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变被动治水为主动治水,变传统治水为生态治水,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沈阳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姜涛说。

在沈北新区七星湿地,记者看到长河、万泉河、羊肠河及西小河汇流的下游建有2座钢坝闸和1座溢流坝,总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其中栽植着各类水生植物,仅景观花卉就有7万余株。“在辽河流域建有一批七星公园这样的湿地,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肺’吐故纳新,使辽河成为一条会呼吸的河流。”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宋有涛介绍道。

蒲河:昔日“龙须沟” 今日清水流

蒲河在哪?几年前,坐车路过沈北,不用问,闻着味儿就能找到。

如今,无论是骑车还是开车,你都会很愿意停下来沿着蒲河生态廊道走一圏儿——这条曾被称为沈阳“龙须沟”的河流,已经成为“水清、岸绿、路通、景美、宜居”的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和经济增长带。

2010年起,沈阳开始对蒲河进行全线改造,3年来共投入资金40.6亿元,实施村镇环境整治、景观建设等113项工程。

沈北新区黄家街道的腰长河村是锡伯族聚集村,历史上曾是辽河古渡口和旧集市。以前,由于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水平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乡村经济逐渐凋敝。经过此番环境治理后,腰长河村被纳入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景观地段,村后石佛寺水库的万亩荷花景区与村边的千亩稻田相映成趣。49户村民通过共同谋划、决策,决定集体入股,把旧村子改造为特色村寨开发旅游。

“依水规划、拥河发展、和谐亲水、河城共建”,这是沈阳市确定的新发展理念。沈阳人决心将浑河两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发展新轴线,让清凌凌的河水继续拥抱沈城,让沈城因为水的滋润而愈加妩媚、灵动。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05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魅力沈阳 在水一方

2018-04-07 14:16:24 来源: 0 条评论

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春分一过,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冰雪消融、流水潺潺,滋润着这座在水一方的魅力城市,整个城市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沈阳自古以来就是三川环绕之地:辽河拱其北,浑河穿其南,蒲河居其中。然而,三河污染曾让这座城市蒙羞,进入污染最严重城市黑名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开启水智慧、大做水文章,在辽河、浑河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蒲河生态修复,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明渠等环城水系治理,以及村屯河道标准化建设……一系列举措不仅让辽河率先走出全国“三河三湖”重污染黑名单,而且让浑河、蒲河恢复往日生机,成为城市灵动的双眸。

如今,浑河、辽河、蒲河与环城水系和周边湿地相得益彰,让沈阳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浑河:界河变内河 “晚渡”系乡愁

浑河发源于抚顺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自东向西流经清原、新宾等11个市县,至三岔口与太子河汇流后入大辽河进渤海,全长415公里。

明清时期,浑河就是沈阳的水上航运通道,往来船只穿梭不息,“浑河晚渡”曾是“盛京八景”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河道淤积日益严重,20世纪初,百年浑河航运就此中断。新中国成立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人口急速增加、资源过度开发,曾经清澈的浑河成了黑河和“死河”。

2001年,浑河开始治理水体、修复生态;2003年,浑河及两岸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改造,通向浑河的37个排污口全部被掐断,一座又一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数以百计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或迁走;2010年至2013年,以筹备全运会为契机,沈阳再次对浑河两岸进行提升改造,完成了城市界河向内河的转变。

罗士圈公园位于浑河胜利桥和南京大桥之间。漫步其中,“浑河晚渡”、古建牌坊、钟晚亭广场等景观尽收眼底。据《辽海丛书》记载:罗士圈码头距盛京古城十里之遥,又称“十里码头”,是当年盛京下辽河、出渤海、去上海的通道。

“我们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就是要让人们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还记得住乡愁。”沈阳市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阳强调。

辽河:告别重污染 走出黑名单

辽河沈阳段从康平县三门郭家村入境,流经康平县、法库县、沈北新区、新民市和辽中区,于辽中区于家房出境,全长307.4公里。

1996年,辽河被列入全国“三江三湖”重度污染治理名单。“50年代淘米做饭,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句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辽河污染的渐变过程。

“辽河不治,辽宁不宁;辽河不清,辽宁难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治理工作,下定决心打一场辽河污染治理的“辽沈战役”。沈阳市应时而动,率先打响了辽河沈阳段治理的“沈阳保卫战”。

“与传统治水方法不同,辽河沈阳段的治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变被动治水为主动治水,变传统治水为生态治水,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沈阳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姜涛说。

在沈北新区七星湿地,记者看到长河、万泉河、羊肠河及西小河汇流的下游建有2座钢坝闸和1座溢流坝,总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其中栽植着各类水生植物,仅景观花卉就有7万余株。“在辽河流域建有一批七星公园这样的湿地,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肺’吐故纳新,使辽河成为一条会呼吸的河流。”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宋有涛介绍道。

蒲河:昔日“龙须沟” 今日清水流

蒲河在哪?几年前,坐车路过沈北,不用问,闻着味儿就能找到。

如今,无论是骑车还是开车,你都会很愿意停下来沿着蒲河生态廊道走一圏儿——这条曾被称为沈阳“龙须沟”的河流,已经成为“水清、岸绿、路通、景美、宜居”的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和经济增长带。

2010年起,沈阳开始对蒲河进行全线改造,3年来共投入资金40.6亿元,实施村镇环境整治、景观建设等113项工程。

沈北新区黄家街道的腰长河村是锡伯族聚集村,历史上曾是辽河古渡口和旧集市。以前,由于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水平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乡村经济逐渐凋敝。经过此番环境治理后,腰长河村被纳入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景观地段,村后石佛寺水库的万亩荷花景区与村边的千亩稻田相映成趣。49户村民通过共同谋划、决策,决定集体入股,把旧村子改造为特色村寨开发旅游。

“依水规划、拥河发展、和谐亲水、河城共建”,这是沈阳市确定的新发展理念。沈阳人决心将浑河两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发展新轴线,让清凌凌的河水继续拥抱沈城,让沈城因为水的滋润而愈加妩媚、灵动。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05版)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