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内需挑大梁 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4-11

  制图:张芳曼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牢牢把握扩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

  内需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近年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仍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内需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08—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超过100%。其中,贡献率最高的年份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200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2.6%;贡献率最低的年份为世界经济回稳的2017年,贡献率也达到90.9%。

  内需贡献率保持较高水平,得益于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高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2007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有效投资稳步扩大,在培育新兴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和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说,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7.2%,增速分别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9.8和10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型消费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9.3%,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质型消费比例上升,潜力很大。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底,我国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9.7辆,而美国每百户拥有汽车超过200辆,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超过150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优质供给不断增加,将进一步为消费升级提供支撑。

  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空间刚刚打开。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1%,旅游收入增长12.6%,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增长超过60%。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距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据初步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近2个百分点。

  优化供给结构,投资空间广阔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离不开投资作用的发挥,投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优化供给结构需要扩大投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都需要增加有效投资。今年1—2月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117%、81.8%和70.3%,呈不断扩张态势。

  补齐民生短板需要增加投入。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仍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交通、通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铁路、公路路网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实现三大变革需要加大投资。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新产品,改进旧工艺,都与投资密切相关。2017年,我国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比全部投资快8.8个百分点,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内需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内需将对经济长期发挥有力有效的拉动作用,必将为我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内需挑大梁 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

2018-04-11 11:58:46 来源: 0 条评论

  制图:张芳曼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牢牢把握扩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

  内需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近年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仍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内需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08—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超过100%。其中,贡献率最高的年份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200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2.6%;贡献率最低的年份为世界经济回稳的2017年,贡献率也达到90.9%。

  内需贡献率保持较高水平,得益于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高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2007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有效投资稳步扩大,在培育新兴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和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说,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7.2%,增速分别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9.8和10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型消费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9.3%,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质型消费比例上升,潜力很大。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底,我国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9.7辆,而美国每百户拥有汽车超过200辆,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超过150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优质供给不断增加,将进一步为消费升级提供支撑。

  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空间刚刚打开。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1%,旅游收入增长12.6%,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增长超过60%。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距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据初步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近2个百分点。

  优化供给结构,投资空间广阔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离不开投资作用的发挥,投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优化供给结构需要扩大投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都需要增加有效投资。今年1—2月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117%、81.8%和70.3%,呈不断扩张态势。

  补齐民生短板需要增加投入。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仍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交通、通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铁路、公路路网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实现三大变革需要加大投资。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新产品,改进旧工艺,都与投资密切相关。2017年,我国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比全部投资快8.8个百分点,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内需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内需将对经济长期发挥有力有效的拉动作用,必将为我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