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多重关爱,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空白

来源:河北新闻网2018-04-18

  只是因为无聊,“熊孩子”在住处附近无人居住的旧楼内多次放火,然后发朋友圈。据阿杰交代,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自小与姑姑居住,第一次放火是在2017年3月26日零时许在姑姑家附近的旧房子,用随身带的打火机点着放在地上的泡沫箱上,点着火后跑开并在附近用手机拍下起火视频,将视频发到朋友圈。吴某觉得放火好玩,又没有烧到人,遂多次在住所附近的旧楼处放火,直至案发。白云区法院日前审理了这起放火案,15周岁的阿杰(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4月9日 广州日报)

  有这样一个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像“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口急剧流动,我国已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且逐渐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渴望寻求关注,留守儿童的监护缺失问题已经带来严重后果,关于留守儿童放火、自杀、性侵、失踪、意外死亡等问题屡见报端,令人触目惊心。数千万的乡村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让我们深感痛心的同时不禁发问,究竟该如何填补“留守熊孩子”教育空白?“野草”一样生长的留守儿童到底该何去何从?

  留守儿童问题多,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他们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不健全,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不足,很难履行监护责任。其家长因为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思想认识的影响,对孩子教育更多的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散养式教育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呈倒退状态。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情感的交流与联系,从而导致了儿童的亲情缺失、在情感和心理关怀方面严重缺失,他们不愿意接触外界,对于情感反应冷漠,养成了孤僻的行为,在性格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笔者认为,“留守熊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只有整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政府的救助与保障组合发力才能见得着痕迹与成果,才能让留守儿童孩子们真正有去处、有事干,促使他们健康自然的成长。

  首先,政府方面要统筹兼顾,加大力度投资建设留守学校,将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青少年文化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建一批配套的活动场所、文化场所,让孩子们有合适的地方去学习,有健康的场所去玩耍,满足当前农民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广纳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公益团体、慈善机构及民间资本为关爱留守儿童的软硬件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加快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借助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不断开展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

  最后,学校建立咨询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承担起教育责任,建成以网络、广播、电视为平台的空中课堂,与留守家庭做好沟通交流,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共同营造“父母子女常沟通、社会各界多出力”的关爱留守儿童氛围。(郑惠文)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多重关爱,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空白

2018-04-18 15:27:46 来源: 0 条评论

  只是因为无聊,“熊孩子”在住处附近无人居住的旧楼内多次放火,然后发朋友圈。据阿杰交代,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自小与姑姑居住,第一次放火是在2017年3月26日零时许在姑姑家附近的旧房子,用随身带的打火机点着放在地上的泡沫箱上,点着火后跑开并在附近用手机拍下起火视频,将视频发到朋友圈。吴某觉得放火好玩,又没有烧到人,遂多次在住所附近的旧楼处放火,直至案发。白云区法院日前审理了这起放火案,15周岁的阿杰(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4月9日 广州日报)

  有这样一个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像“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口急剧流动,我国已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且逐渐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渴望寻求关注,留守儿童的监护缺失问题已经带来严重后果,关于留守儿童放火、自杀、性侵、失踪、意外死亡等问题屡见报端,令人触目惊心。数千万的乡村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让我们深感痛心的同时不禁发问,究竟该如何填补“留守熊孩子”教育空白?“野草”一样生长的留守儿童到底该何去何从?

  留守儿童问题多,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他们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不健全,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不足,很难履行监护责任。其家长因为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思想认识的影响,对孩子教育更多的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散养式教育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呈倒退状态。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情感的交流与联系,从而导致了儿童的亲情缺失、在情感和心理关怀方面严重缺失,他们不愿意接触外界,对于情感反应冷漠,养成了孤僻的行为,在性格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笔者认为,“留守熊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只有整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政府的救助与保障组合发力才能见得着痕迹与成果,才能让留守儿童孩子们真正有去处、有事干,促使他们健康自然的成长。

  首先,政府方面要统筹兼顾,加大力度投资建设留守学校,将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青少年文化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建一批配套的活动场所、文化场所,让孩子们有合适的地方去学习,有健康的场所去玩耍,满足当前农民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广纳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公益团体、慈善机构及民间资本为关爱留守儿童的软硬件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加快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借助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不断开展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

  最后,学校建立咨询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承担起教育责任,建成以网络、广播、电视为平台的空中课堂,与留守家庭做好沟通交流,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共同营造“父母子女常沟通、社会各界多出力”的关爱留守儿童氛围。(郑惠文)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