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旦古籍在手 经常粒米不进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8-04-23

  修复古籍常用的十几种工具。

  许彤补洞处理古籍《月令广义》(明刊本)。

  许彤正在修复古籍。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翻开那一本本崭新、具有淡淡油墨香气的书籍时,我们还应该想起重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守拙传统文化的延续,守拙千百年的坚持,守拙古老的生机;他们是古籍“医生”,让众多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声的古老篇章,在他们的手中被修葺一新,重新焕发生的希望。

  日前,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重庆传习所,重庆古籍修复界“大师姐”许彤为你讲述古籍修复背后那些事儿。

  小病小痛

  也要经过十几道“手术”

  重庆图书馆6楼的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重庆传习所,就是目前8位古籍修复师的“根据地”,也是西南片区首屈一指的古籍“医院”——大重庆区域内“生了病”的古籍,在传习所“挂号”,经过专业的古籍修复师“会诊”查看“病因”后搬上“手术台”,直到做完“手术”再“住院”,最后观察一段时间,就能够焕然一新地“出院”,修旧如旧还不改变原有的面貌,重新住进图书馆舒适的古籍书库。

  20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传习所这座古籍“医院”:恒温、恒湿的古籍库房明亮而舒适。编好号的古籍,带着千百年的记忆,分门别类地安睡其中。一旦“生病”,修复师就将“病人”按编号取出。占据了修复室大部分空间的就是正中的巨大修复台。古籍修复“医生”就是在这上面为“生病”的古籍“会诊”,确定修复方案和“做手术”;修复台周围摆有几台大型的古籍压平机,厚厚的一沓,全压的是已经“看好病”的古籍。这些古籍需要在古籍压平机上“住院”一段时间,“病情”严重的,需要“住院”好几个月,待“手术的创面”和古籍自身的肌理结合得较为自然后,就可以“出院”,重新回到库房中“颐养天年”。

  看似简单的修复“手术”,实则极其繁复。许彤介绍,即使最简单的修复过程,通常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将古籍原有的破损情况拍照存档,力求修旧如旧,并量好尺寸和给书编好码;接下来是配纸,纸张的厚度和颜色要和古籍吻合,不合适的,古籍修复师要进行纯手工的染色做旧。后经过拆书修复、压平、修剪、齐栏、装订,修复完成后,再拍照存档,十几道工序的精心修复,古籍才算是“活”了过来。

  古籍在手

  一天粒米未进是常事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强大的定力,没有耐心做不下来。”身为重庆第一批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的修复师,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11年的许彤,是大家的“大师姐”。

  20日,许彤像往常一样来到传习所,同事们都参加图书馆的运动会去了,她取出最近正在修复的《月令广义》(明刻本)查看起来,现场为上游新闻记者展示古籍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拆书修复。

  许彤拿出她的“手术刀”——一包手工制作的古籍修复工具,镊子、棕刷、针锥、敲棒、压铁、竹起子,十几样精细的物件,将在同样需要精细对待的古籍上起舞。

  从库房将古籍取出后,首先是要去污,这一过程不准使用化学的药水,修复师只能使用温凉的清水。许彤手拿一把喷壶,隔着二三十厘米的距离,将书叶喷湿清洗。对不能沾水的书叶,需要用面团将霉菌等污渍沾去。如果是年代太过于久远、脆化严重的纸张,则要用专门修复古籍的薄皮纸加固,再修复补洞。

  许彤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截取一块儿薄皮纸,裁开合适的大小,用镊子把补纸粘在破损的地方。她的手法轻柔而细致,仿佛在拥抱抚摸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古籍也确实像是我们的孩子,这些修复工序经过十几道,就像是十月怀胎;重生之后的古籍,恍若新生。”

  通常,许彤一旦开始修复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连上厕所和吃饭都顾不上——尤其是湿补,水分会令古老的纸张纤维撑开,如果离开一段时间,水分干掉后再次喷水,纤维会再度伸缩,这对古籍无疑是二次伤害。

  “大多数时候,一开始修复,一天都不敢喝水,因为喝了水就要上厕所。”

  反复摩挲和填补,许彤小心翼翼夹起初步修补好的《月令广义》,凝望的眼神里是满满的欣慰。

  向往修古籍的生活?

  有这些要求

  修复古籍是一门精细活,一名技艺精湛、娴熟的修复师往往需要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才能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

  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热,古籍修复成了受人关注的“热门”职业,许彤深有感触。“从前,我们是特别小众的群体。这部片子播出后,关注文保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文物修复匠人的宣传作用还是很大。”

  对此,许彤既高兴又惆怅,“古籍修复需要结合美术学、色彩学、版本学、纸张学的知识,亟待复合型人才。但更主要的是有责任心,静得下心来,甘于寂寞。我们是跟书打交道,不是跟人打交道,每天面对一页书,静静地修。这几点如果达到了的话,很容易成为‘补书匠’,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很长时间的锤炼。”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旦古籍在手 经常粒米不进

2018-04-23 10:05:44 来源: 0 条评论

  修复古籍常用的十几种工具。

  许彤补洞处理古籍《月令广义》(明刊本)。

  许彤正在修复古籍。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翻开那一本本崭新、具有淡淡油墨香气的书籍时,我们还应该想起重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守拙传统文化的延续,守拙千百年的坚持,守拙古老的生机;他们是古籍“医生”,让众多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声的古老篇章,在他们的手中被修葺一新,重新焕发生的希望。

  日前,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重庆传习所,重庆古籍修复界“大师姐”许彤为你讲述古籍修复背后那些事儿。

  小病小痛

  也要经过十几道“手术”

  重庆图书馆6楼的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重庆传习所,就是目前8位古籍修复师的“根据地”,也是西南片区首屈一指的古籍“医院”——大重庆区域内“生了病”的古籍,在传习所“挂号”,经过专业的古籍修复师“会诊”查看“病因”后搬上“手术台”,直到做完“手术”再“住院”,最后观察一段时间,就能够焕然一新地“出院”,修旧如旧还不改变原有的面貌,重新住进图书馆舒适的古籍书库。

  20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传习所这座古籍“医院”:恒温、恒湿的古籍库房明亮而舒适。编好号的古籍,带着千百年的记忆,分门别类地安睡其中。一旦“生病”,修复师就将“病人”按编号取出。占据了修复室大部分空间的就是正中的巨大修复台。古籍修复“医生”就是在这上面为“生病”的古籍“会诊”,确定修复方案和“做手术”;修复台周围摆有几台大型的古籍压平机,厚厚的一沓,全压的是已经“看好病”的古籍。这些古籍需要在古籍压平机上“住院”一段时间,“病情”严重的,需要“住院”好几个月,待“手术的创面”和古籍自身的肌理结合得较为自然后,就可以“出院”,重新回到库房中“颐养天年”。

  看似简单的修复“手术”,实则极其繁复。许彤介绍,即使最简单的修复过程,通常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将古籍原有的破损情况拍照存档,力求修旧如旧,并量好尺寸和给书编好码;接下来是配纸,纸张的厚度和颜色要和古籍吻合,不合适的,古籍修复师要进行纯手工的染色做旧。后经过拆书修复、压平、修剪、齐栏、装订,修复完成后,再拍照存档,十几道工序的精心修复,古籍才算是“活”了过来。

  古籍在手

  一天粒米未进是常事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强大的定力,没有耐心做不下来。”身为重庆第一批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的修复师,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11年的许彤,是大家的“大师姐”。

  20日,许彤像往常一样来到传习所,同事们都参加图书馆的运动会去了,她取出最近正在修复的《月令广义》(明刻本)查看起来,现场为上游新闻记者展示古籍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拆书修复。

  许彤拿出她的“手术刀”——一包手工制作的古籍修复工具,镊子、棕刷、针锥、敲棒、压铁、竹起子,十几样精细的物件,将在同样需要精细对待的古籍上起舞。

  从库房将古籍取出后,首先是要去污,这一过程不准使用化学的药水,修复师只能使用温凉的清水。许彤手拿一把喷壶,隔着二三十厘米的距离,将书叶喷湿清洗。对不能沾水的书叶,需要用面团将霉菌等污渍沾去。如果是年代太过于久远、脆化严重的纸张,则要用专门修复古籍的薄皮纸加固,再修复补洞。

  许彤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截取一块儿薄皮纸,裁开合适的大小,用镊子把补纸粘在破损的地方。她的手法轻柔而细致,仿佛在拥抱抚摸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古籍也确实像是我们的孩子,这些修复工序经过十几道,就像是十月怀胎;重生之后的古籍,恍若新生。”

  通常,许彤一旦开始修复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连上厕所和吃饭都顾不上——尤其是湿补,水分会令古老的纸张纤维撑开,如果离开一段时间,水分干掉后再次喷水,纤维会再度伸缩,这对古籍无疑是二次伤害。

  “大多数时候,一开始修复,一天都不敢喝水,因为喝了水就要上厕所。”

  反复摩挲和填补,许彤小心翼翼夹起初步修补好的《月令广义》,凝望的眼神里是满满的欣慰。

  向往修古籍的生活?

  有这些要求

  修复古籍是一门精细活,一名技艺精湛、娴熟的修复师往往需要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才能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

  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热,古籍修复成了受人关注的“热门”职业,许彤深有感触。“从前,我们是特别小众的群体。这部片子播出后,关注文保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文物修复匠人的宣传作用还是很大。”

  对此,许彤既高兴又惆怅,“古籍修复需要结合美术学、色彩学、版本学、纸张学的知识,亟待复合型人才。但更主要的是有责任心,静得下心来,甘于寂寞。我们是跟书打交道,不是跟人打交道,每天面对一页书,静静地修。这几点如果达到了的话,很容易成为‘补书匠’,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很长时间的锤炼。”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