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肖成清和他的“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5-07

  肖成清在查看桑葚长势。记者 彭瑜 摄

  4月3日,江津区吴滩镇花厅村,肖成清的桑园绿油油一片,满树的桑葚还有十来天就可以采摘了。23年实践,一路走来,肖成清的土地流转经营探索路并不轻松——

  140万元买来教训

  肖成清他是土生土长的吴滩人,从当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队长、村支部书记,到后来担任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再到后来辞去公职,他一直都扑在抓桑蚕产业上。

  1995年,肖成清调到原江津市蚕种场任场长、书记,主导投资20余万元,在吴滩镇的建良村承包了62.3亩土地发展桑园。

  “规模上去了,但管理出现了问题。”肖成清总结,一是用工不稳定,需要大量劳动力时,村民却顾着忙自己的田地。二是人多了,管理难度大,标准化种植落实不到位。

  这60多亩桑园,勉强经营了4年,最后亏了60万元,土地租金一直拖到2009年才付清。

  2002年,肖成清停薪留职,在江津区龙门镇承包了80亩地搞桑蚕产业。这一次,他给务工的农民每人每天除了20元工资,还要发一包烟。肖成清说,待遇提高了,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劳动成效却未提高。到2012年,他又亏了整整80万元。

  “两次一共亏了140万元,这让我思考失败的原因。”肖成清说,土地流转易,但种植规模上去后,如何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如何落实技术标准成了难题。

  280亩基地3户农民搞定

  2014年,江津区林业局力推桑树新品种“秋茗”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已辞去公职的肖成清在老家吴滩镇花厅村流转了280亩土地,承接了这个项目。

  这一次,肖成清不再直接面对务工农民,而是将280亩土地化整为零,以一个劳动力50亩左右的规模转包给农民。转包土地的农民不但不支付承包款,还能领到每亩一年785元的生产管理费用和基本工资,桑蚕产生效益后还可以参与利润分成。肖成清说,“转包的农民自己去组织生产,我负责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

  肖成清给要转包土地的农民提了四个条件:一是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左右;二是有文化、有劳力,吃得苦,懂技术,能管理;三是家里有两个以上劳动力,能长期坚持在家耕种;四是能很好地落实肖成清的种植理念和技术操作。在肖成清眼里,符合这些条件的农民都是能人。按此标准,肖成清将280亩土地转包给了3户7个能人。

  “没有‘第一桶金’、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一样可以创业。”承包人何松向重庆日报记者展示了与肖成清签订的《基地建设管护协议》。他介绍,从松土、施肥、除草、治虫、抗旱、修枝、采果等,都有详细的操过规程和要求,每项技术实施的人力工资都标明了具体金额,“按照协议,我们照章执行就可以了。”

  重庆日报记者仔细翻阅了这份协议,确实规定得很细。比如松土,要求每年11月至12月30日深翻一次,深度7寸,土地平整、四周沟通、水畅、无杂草……

  组建产业“盈亏共同体”

  “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成功与否,关键看收益。”肖成清认为,只要自己与能人们组建产业“盈亏共同体”,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和不断增加能人们的收益,就能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劳动积极性。

  为此,肖成清提出,在不影响桑园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可以兼种蔬菜,蔬菜收益全部归转包的能人所有;二是养蚕的收益按市场价格计算的70%归能人,30%归肖成清;桑葚投产后,收益的20%归能人,80%归肖成清。

  “收益有了保障,能人就有了生产管理积极性,肖成清就有更多精力来研究产业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探索。”江津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肖成清与一位老中医交流得知,长期饮桑茶可能导致腹泻,而枳壳能解决这一问题,便又有了新想法。

  “桑茶套种枳壳的方案很快通过了西南大学专家的论证。枳壳收益80%的归我,20%归能人。”肖成清介绍,每年5月下旬,桑葚采摘、春蚕喂养结束后,就进行夏伐修枝,此时正好有利于枳壳生长;待7月枳壳采摘结束,桑茶又长了起来,既可以养蚕、又可以做秋茗桑茶,互不影响。

  去年,肖成清的桑园桑葚产量达5万多斤,今年将达到7万斤。肖成清还建起了桑葚酒酿造生产线,当年产酒3.8万斤。

  3年多的探索,肖成清的280亩桑园形成了“桑茶 枳壳 桑葚 蚕茧桑葚酒”的生产经营模式。去年,桑园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35万元,3户7个能人的收益占比超过30%。

  承包桑园的陈克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养蚕收入3万元、枳壳收益2.5万元、桑葚创收6.72万元,加上夫妻二人3.6万元基本工资,夫妻二人全年承包收益达12.82万元。

  现在,肖成清又在江津区石蟆镇流转了近1200亩土地,按照”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的方式,转包给了9户16个能人。

  记者手记>>>

  打造升级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彭瑜

  肖成清说,“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不是什么创新举措,最多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升级版。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切不能把农民只当作雇佣劳动力,更不能认为他们与土地流转后的产业生产经营无关。

  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共享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收益,产业发展的各项资源才能得到长期保障,产业标准化生产才能得到有效实施,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肖成清的“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将能人集聚到产业化发展中,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从“统”的层面,解决了这些能人想创业但在资金、技术、土地、物资、加工、市场等方面不足的问题,从“分”的层面,又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抓大管不到小”的短板。

  “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的生动实践,不但保证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也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了更多经营管理人才和有技术的产业工人。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肖成清和他的“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

2018-05-07 09:17:49 来源: 0 条评论

  肖成清在查看桑葚长势。记者 彭瑜 摄

  4月3日,江津区吴滩镇花厅村,肖成清的桑园绿油油一片,满树的桑葚还有十来天就可以采摘了。23年实践,一路走来,肖成清的土地流转经营探索路并不轻松——

  140万元买来教训

  肖成清他是土生土长的吴滩人,从当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队长、村支部书记,到后来担任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再到后来辞去公职,他一直都扑在抓桑蚕产业上。

  1995年,肖成清调到原江津市蚕种场任场长、书记,主导投资20余万元,在吴滩镇的建良村承包了62.3亩土地发展桑园。

  “规模上去了,但管理出现了问题。”肖成清总结,一是用工不稳定,需要大量劳动力时,村民却顾着忙自己的田地。二是人多了,管理难度大,标准化种植落实不到位。

  这60多亩桑园,勉强经营了4年,最后亏了60万元,土地租金一直拖到2009年才付清。

  2002年,肖成清停薪留职,在江津区龙门镇承包了80亩地搞桑蚕产业。这一次,他给务工的农民每人每天除了20元工资,还要发一包烟。肖成清说,待遇提高了,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劳动成效却未提高。到2012年,他又亏了整整80万元。

  “两次一共亏了140万元,这让我思考失败的原因。”肖成清说,土地流转易,但种植规模上去后,如何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如何落实技术标准成了难题。

  280亩基地3户农民搞定

  2014年,江津区林业局力推桑树新品种“秋茗”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已辞去公职的肖成清在老家吴滩镇花厅村流转了280亩土地,承接了这个项目。

  这一次,肖成清不再直接面对务工农民,而是将280亩土地化整为零,以一个劳动力50亩左右的规模转包给农民。转包土地的农民不但不支付承包款,还能领到每亩一年785元的生产管理费用和基本工资,桑蚕产生效益后还可以参与利润分成。肖成清说,“转包的农民自己去组织生产,我负责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

  肖成清给要转包土地的农民提了四个条件:一是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左右;二是有文化、有劳力,吃得苦,懂技术,能管理;三是家里有两个以上劳动力,能长期坚持在家耕种;四是能很好地落实肖成清的种植理念和技术操作。在肖成清眼里,符合这些条件的农民都是能人。按此标准,肖成清将280亩土地转包给了3户7个能人。

  “没有‘第一桶金’、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一样可以创业。”承包人何松向重庆日报记者展示了与肖成清签订的《基地建设管护协议》。他介绍,从松土、施肥、除草、治虫、抗旱、修枝、采果等,都有详细的操过规程和要求,每项技术实施的人力工资都标明了具体金额,“按照协议,我们照章执行就可以了。”

  重庆日报记者仔细翻阅了这份协议,确实规定得很细。比如松土,要求每年11月至12月30日深翻一次,深度7寸,土地平整、四周沟通、水畅、无杂草……

  组建产业“盈亏共同体”

  “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成功与否,关键看收益。”肖成清认为,只要自己与能人们组建产业“盈亏共同体”,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和不断增加能人们的收益,就能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劳动积极性。

  为此,肖成清提出,在不影响桑园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可以兼种蔬菜,蔬菜收益全部归转包的能人所有;二是养蚕的收益按市场价格计算的70%归能人,30%归肖成清;桑葚投产后,收益的20%归能人,80%归肖成清。

  “收益有了保障,能人就有了生产管理积极性,肖成清就有更多精力来研究产业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探索。”江津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肖成清与一位老中医交流得知,长期饮桑茶可能导致腹泻,而枳壳能解决这一问题,便又有了新想法。

  “桑茶套种枳壳的方案很快通过了西南大学专家的论证。枳壳收益80%的归我,20%归能人。”肖成清介绍,每年5月下旬,桑葚采摘、春蚕喂养结束后,就进行夏伐修枝,此时正好有利于枳壳生长;待7月枳壳采摘结束,桑茶又长了起来,既可以养蚕、又可以做秋茗桑茶,互不影响。

  去年,肖成清的桑园桑葚产量达5万多斤,今年将达到7万斤。肖成清还建起了桑葚酒酿造生产线,当年产酒3.8万斤。

  3年多的探索,肖成清的280亩桑园形成了“桑茶 枳壳 桑葚 蚕茧桑葚酒”的生产经营模式。去年,桑园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35万元,3户7个能人的收益占比超过30%。

  承包桑园的陈克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养蚕收入3万元、枳壳收益2.5万元、桑葚创收6.72万元,加上夫妻二人3.6万元基本工资,夫妻二人全年承包收益达12.82万元。

  现在,肖成清又在江津区石蟆镇流转了近1200亩土地,按照”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的方式,转包给了9户16个能人。

  记者手记>>>

  打造升级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彭瑜

  肖成清说,“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不是什么创新举措,最多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升级版。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切不能把农民只当作雇佣劳动力,更不能认为他们与土地流转后的产业生产经营无关。

  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共享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收益,产业发展的各项资源才能得到长期保障,产业标准化生产才能得到有效实施,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肖成清的“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将能人集聚到产业化发展中,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从“统”的层面,解决了这些能人想创业但在资金、技术、土地、物资、加工、市场等方面不足的问题,从“分”的层面,又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抓大管不到小”的短板。

  “能人转包联营责任制”的生动实践,不但保证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也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了更多经营管理人才和有技术的产业工人。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