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经济学内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5-22

  作者:方毅、王浩宇,系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84〕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体现了党中央把握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推进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演化,主动革新的积极态度,是破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符合经济系统演化的内在要求

  对于一个有限大的封闭系统来说,其内部的基本要素也是有限多个,如果不与外界要素发生关联,其演化总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最终演变成近于死寂的状态。虽然“自组织”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但仅靠“自组织”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系统朝着高层次的繁荣方向发展,开放是经济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外部要求。在系统涨落的推动下,通过与外部的产品交换、信息交换、技术交换和人才交流,作为内部作用机制的“自组织”才会推动经济系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使得经济系统上升到更高水平的繁荣。中国经济对外开放40年,2017年GDP总量达到12.7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达到15%左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顺应了经济系统发展的要求。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由传统的自然增长向创新引领增长转移的阶段,即由技术结构远离技术前沿面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经济增长以研发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向技术结构离技术前沿面较近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认知性劳动为主导性的动力机制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正处在能否成功实现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的关键节点,此时经济政策的导向将成为决定系统演化方向和演化速度的关键因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施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顶层设计主动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层级演进,这无疑是促进我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战略性举措。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提升经济系统创新能力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要素重组会促使生产力系统核心要素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整个生产力系统发生改变,从而打破旧有的经济稳态,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系统向前发展。

  相较于此前几次技术革命,千禧年以来的技术更新主要体现在流通领域,要求共享,体现数字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流技术方面都大大促使了信息、人才、货物的流通,使人的活动、思维都突破了以往地域的限制,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新技术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知识和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而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以认知性劳动主导发展方向,研发性劳动进行产品创新的机制更加适应经济系统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吸引全球的技术和人才,是加速创新进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根本措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重大举措。这些举措实施后,将通过制度环境的改善、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依托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对技术、资本、土地和劳动等要素进行重组,引导认知性劳动与研发性劳动有机结合,形成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实现经济动能转换。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企业与消费者更加接近,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地理空间的依赖不断削弱,不同行业基于网络平台、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耦合与协同不断强化。由于交易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大量碎片化的个性需求和不同场景信息的多维化,促进了海量数据资源化、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这些变化使得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呈现出数字化、服务化、去中介化及定制化的新趋势。同时,产业集聚呈现出巨型平台化和多产业链一体化的特征。与传统地理集聚的单一产业链集聚不同,新型产业集聚是依托于以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巨型共享数字平台,汇聚智能制造、数据分析、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多种资源,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实现多产业链甚至是全产业链集聚。新业态对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有着更高要求。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从政策环境、合作方式、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等方面,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及投资潜力,提升经济系统的结构。其中包括,开放领域应由传统的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不断营造公平、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在多边体制下,通过合作共赢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探索新型产业集聚形成的空间和地理配置的新模式。总之,通过全面开放,解决当前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提升。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2日 15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经济学内涵

2018-05-22 18:37:57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方毅、王浩宇,系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84〕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体现了党中央把握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推进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演化,主动革新的积极态度,是破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符合经济系统演化的内在要求

  对于一个有限大的封闭系统来说,其内部的基本要素也是有限多个,如果不与外界要素发生关联,其演化总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最终演变成近于死寂的状态。虽然“自组织”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但仅靠“自组织”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系统朝着高层次的繁荣方向发展,开放是经济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外部要求。在系统涨落的推动下,通过与外部的产品交换、信息交换、技术交换和人才交流,作为内部作用机制的“自组织”才会推动经济系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使得经济系统上升到更高水平的繁荣。中国经济对外开放40年,2017年GDP总量达到12.7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达到15%左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顺应了经济系统发展的要求。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由传统的自然增长向创新引领增长转移的阶段,即由技术结构远离技术前沿面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经济增长以研发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向技术结构离技术前沿面较近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认知性劳动为主导性的动力机制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正处在能否成功实现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的关键节点,此时经济政策的导向将成为决定系统演化方向和演化速度的关键因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施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顶层设计主动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层级演进,这无疑是促进我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战略性举措。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提升经济系统创新能力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要素重组会促使生产力系统核心要素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整个生产力系统发生改变,从而打破旧有的经济稳态,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系统向前发展。

  相较于此前几次技术革命,千禧年以来的技术更新主要体现在流通领域,要求共享,体现数字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流技术方面都大大促使了信息、人才、货物的流通,使人的活动、思维都突破了以往地域的限制,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新技术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知识和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而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以认知性劳动主导发展方向,研发性劳动进行产品创新的机制更加适应经济系统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吸引全球的技术和人才,是加速创新进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根本措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重大举措。这些举措实施后,将通过制度环境的改善、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依托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对技术、资本、土地和劳动等要素进行重组,引导认知性劳动与研发性劳动有机结合,形成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实现经济动能转换。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企业与消费者更加接近,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地理空间的依赖不断削弱,不同行业基于网络平台、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耦合与协同不断强化。由于交易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大量碎片化的个性需求和不同场景信息的多维化,促进了海量数据资源化、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这些变化使得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呈现出数字化、服务化、去中介化及定制化的新趋势。同时,产业集聚呈现出巨型平台化和多产业链一体化的特征。与传统地理集聚的单一产业链集聚不同,新型产业集聚是依托于以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巨型共享数字平台,汇聚智能制造、数据分析、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多种资源,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实现多产业链甚至是全产业链集聚。新业态对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有着更高要求。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从政策环境、合作方式、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等方面,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及投资潜力,提升经济系统的结构。其中包括,开放领域应由传统的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不断营造公平、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在多边体制下,通过合作共赢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探索新型产业集聚形成的空间和地理配置的新模式。总之,通过全面开放,解决当前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提升。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2日 15版)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