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民网评: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来源:人民网2018-05-24

  “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

  回顾中华文明的生态观念,无论是“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的客观认识,还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自然规律,抑或是“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发展理念,都表明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强调天地人统一、要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揆诸当下,之所以反复强调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环境容量有限,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东北大兴安岭,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塑造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在青海三江源,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呵护好“一江清水向东流”的“中华水塔”;在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证明,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和自我循环能力,才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休养生息,是为了给自然留下修复的时间空间,是一个由失衡走向平衡的过程。一方面,有的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破坏,自我修复极其缓慢。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为例,据测算,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是25分钟,但大自然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环境修复之难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将生态环境当做“一次性资源”,只求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有的地方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承载力,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这些教训启示我们,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才能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的确,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种一棵树要比砍一棵树更重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发展的做法,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网评: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2018-05-24 14:24:40 来源: 0 条评论

  “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

  回顾中华文明的生态观念,无论是“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的客观认识,还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自然规律,抑或是“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发展理念,都表明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强调天地人统一、要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揆诸当下,之所以反复强调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环境容量有限,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东北大兴安岭,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塑造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在青海三江源,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呵护好“一江清水向东流”的“中华水塔”;在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证明,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和自我循环能力,才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休养生息,是为了给自然留下修复的时间空间,是一个由失衡走向平衡的过程。一方面,有的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破坏,自我修复极其缓慢。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为例,据测算,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是25分钟,但大自然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环境修复之难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将生态环境当做“一次性资源”,只求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有的地方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承载力,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这些教训启示我们,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才能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的确,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种一棵树要比砍一棵树更重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发展的做法,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