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张乾江为老家修了条出村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6-26

  修路间隙,张乾江就在公路上随便吃点方便面。记者 龙丹梅 实习生付琳眉 摄

  6月的武隆区,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这段时间,张乾江只要有空就会从开挖掘机的工地赶回老家黄莺乡双河村国强坝组,看看新修的毛坯路有没有因下雨而受损。如果有雨水冲下来的山石堵塞了排水沟,他便会立刻疏通。

  张乾江今年34岁,是一名挖掘机驾驶员。他的老家国强坝组张显沟(小地名)多年未通公路,眼前的毛坯路,是前不久他拿出打工收入买材料、请工人,自己开着挖掘机在工地上忙活了19天挖出来的。

  出村的路只有一条悬崖小道

  张显沟地处海拔800米的深山之中,下山仅有一条宽20多厘米的羊肠小路,呈“Z”字形铺在峭壁上。路窄坡陡,仅能容一人踏足,最陡处村民们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下山的路虽只有约3公里,却要走上近两个小时。天晴还好,若是天雨路滑,小路的另一侧便是悬崖,行人稍有不慎便会摔下深渊。

  山上的孩子要读书,必须要经过这段山路。张乾江从小在这条路上走了不知多少来回,吃过不少苦头。“天不亮就要出发,怕摔下山崖,只能摸到崖壁壁走。”张乾江回忆道,小路两边全是杂草,秋冬季节,清晨的露水会将胶鞋和裤子全部浸湿,娃儿们穿着打湿的鞋上课,满脚都是冻疮。而春夏季节则有蛇虫出没,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蛇咬。

  最危险的一次经历,是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下雨路滑,早起上学的他一脚踩滑了,整个人向后摔倒,身体向下急速滑行。眼看滑到拐弯处便要摔下悬崖,他慌乱中抓住两边的杂草,才及时刹住。但同村的李四娃就没有这份幸运,同样因路滑摔倒后,李四娃摔下悬崖,头部受了重创,智力也因此受影响。

  不通路,村民不敢种经济作物、也不敢多喂家禽牲畜,怕的就是牲畜养大后卖不出去。人进不来,货出不去。张显沟越发贫穷,渐渐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14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张乾江不得不辍学,外出学手艺好补贴家用。

  从那时起,张乾江就盼望着村里能修条下山路。

  拿出打工收入为家乡修路

  下山后的张乾江学会了修车、开车、开挖掘机等技术活,收入不错。后来又结了婚、生了小孩,一家人在黄莺乡场镇买了房子,生活还不错。

  自家生活好了,但山上还住着不少亲朋邻居,一有红白喜事,张乾江都要回去帮忙,每次回去,他和妻子都要轮流护着小孩,生怕摔下悬崖。而山上还居住着不少人,出行仍然和过去一样艰难。看到这些,张乾江动起了修路的念头!

  前几年,因打工攒了些钱,自己又会开挖掘机,他便和表叔程明一起合伙买了一台挖掘机,奔走各大建筑工地作业挣钱。

  他就想,如果自己开着挖掘机为老家修条路,就能省下不少钱。张乾江算了笔账:从山脚到山顶开挖公路距离约3公里,如果用自家的挖掘机,加上水泥、河沙等费用,修完这条路大概需要10来万元,相当于购买挖掘机前,自己和老婆在外辛辛苦苦打工一年的收入。

  然而,现在他那挖掘机一个月仅出租就可收益3.5万元,还不算自己开挖掘机的人工费,如果自己去修路,这笔收入就得泡汤。张乾江找到程明商量,程明一口应承下来:“我知道你一心想修这条路,你只管去做。”

  家里人的工作都做通了,但修路要占一部分村民的承包地。今年3月11日,张乾江找到沿线的村民,说了修路的想法。

  “好几辈人都盼着有条路,随便占。没得路,地也只有荒起。”村民冉光兰家的地被占得最多,约有500米的路从她家地里过,但是她毫不在乎地开了“绿灯”,其余村民也和冉光碧一样,大力支持修路。

  祖祖辈辈盼望的路终于修通了

  得到了村两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3月12日,张乾江开着自己的挖掘机,向张显沟出发了。

  修这条路并不轻松。挖掘机去不了的地方,他就拿着锄头一锄头一锄头地挖;遇上下雨天,修好的路面被雨水冲垮,他便开着挖掘机去补……每天早上5点,张乾江就到了工地上。中午就在路边拾捡干柴生火,用水壶烧矿泉水泡方便面当午饭。有时候忙起来,连方便面也没时间泡,便只能一直饿到天黑回家随便垫补垫补。

  “他每晚基本上都是11点多才回来,有时候忙成半夜两三点,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妻子邬文容十分心疼丈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28日,前后耗时19天,一条耗费了张乾江一家一年打工收入约10万元、长约3公里、宽约4米的蜿蜒毛坯路终于完工了,一辆小轿车通行不成问题,村民们也因此享受到了出行便利。

  路刚刚修好,便有商贩开车上门收购家禽。今年4月,村民张福兵便因道路修通卖出了一头牛,他准备下半年再多养几头牛增收致富。

  80岁的刘长明家门口终于有了能通车的路,老两口如今搭三轮车便能去乡里赶场、看病,比过去方便多了。

  但张乾江并不满足于此,他说,因为交通不便,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如今路修好了,如果能吸引年轻人回来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那这路就修得更值得了。

  就连他自己,也有返乡创业的想法。他说,尽管在外打工收入不错,但返乡创业才是根基。他家在张显沟约有50亩坡地,如果上山道路路面能够硬化,他便准备返乡发展李子桃子等产业,把过去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张乾江为老家修了条出村路

2018-06-26 09:42:56 来源: 0 条评论

  修路间隙,张乾江就在公路上随便吃点方便面。记者 龙丹梅 实习生付琳眉 摄

  6月的武隆区,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这段时间,张乾江只要有空就会从开挖掘机的工地赶回老家黄莺乡双河村国强坝组,看看新修的毛坯路有没有因下雨而受损。如果有雨水冲下来的山石堵塞了排水沟,他便会立刻疏通。

  张乾江今年34岁,是一名挖掘机驾驶员。他的老家国强坝组张显沟(小地名)多年未通公路,眼前的毛坯路,是前不久他拿出打工收入买材料、请工人,自己开着挖掘机在工地上忙活了19天挖出来的。

  出村的路只有一条悬崖小道

  张显沟地处海拔800米的深山之中,下山仅有一条宽20多厘米的羊肠小路,呈“Z”字形铺在峭壁上。路窄坡陡,仅能容一人踏足,最陡处村民们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下山的路虽只有约3公里,却要走上近两个小时。天晴还好,若是天雨路滑,小路的另一侧便是悬崖,行人稍有不慎便会摔下深渊。

  山上的孩子要读书,必须要经过这段山路。张乾江从小在这条路上走了不知多少来回,吃过不少苦头。“天不亮就要出发,怕摔下山崖,只能摸到崖壁壁走。”张乾江回忆道,小路两边全是杂草,秋冬季节,清晨的露水会将胶鞋和裤子全部浸湿,娃儿们穿着打湿的鞋上课,满脚都是冻疮。而春夏季节则有蛇虫出没,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蛇咬。

  最危险的一次经历,是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下雨路滑,早起上学的他一脚踩滑了,整个人向后摔倒,身体向下急速滑行。眼看滑到拐弯处便要摔下悬崖,他慌乱中抓住两边的杂草,才及时刹住。但同村的李四娃就没有这份幸运,同样因路滑摔倒后,李四娃摔下悬崖,头部受了重创,智力也因此受影响。

  不通路,村民不敢种经济作物、也不敢多喂家禽牲畜,怕的就是牲畜养大后卖不出去。人进不来,货出不去。张显沟越发贫穷,渐渐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14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张乾江不得不辍学,外出学手艺好补贴家用。

  从那时起,张乾江就盼望着村里能修条下山路。

  拿出打工收入为家乡修路

  下山后的张乾江学会了修车、开车、开挖掘机等技术活,收入不错。后来又结了婚、生了小孩,一家人在黄莺乡场镇买了房子,生活还不错。

  自家生活好了,但山上还住着不少亲朋邻居,一有红白喜事,张乾江都要回去帮忙,每次回去,他和妻子都要轮流护着小孩,生怕摔下悬崖。而山上还居住着不少人,出行仍然和过去一样艰难。看到这些,张乾江动起了修路的念头!

  前几年,因打工攒了些钱,自己又会开挖掘机,他便和表叔程明一起合伙买了一台挖掘机,奔走各大建筑工地作业挣钱。

  他就想,如果自己开着挖掘机为老家修条路,就能省下不少钱。张乾江算了笔账:从山脚到山顶开挖公路距离约3公里,如果用自家的挖掘机,加上水泥、河沙等费用,修完这条路大概需要10来万元,相当于购买挖掘机前,自己和老婆在外辛辛苦苦打工一年的收入。

  然而,现在他那挖掘机一个月仅出租就可收益3.5万元,还不算自己开挖掘机的人工费,如果自己去修路,这笔收入就得泡汤。张乾江找到程明商量,程明一口应承下来:“我知道你一心想修这条路,你只管去做。”

  家里人的工作都做通了,但修路要占一部分村民的承包地。今年3月11日,张乾江找到沿线的村民,说了修路的想法。

  “好几辈人都盼着有条路,随便占。没得路,地也只有荒起。”村民冉光兰家的地被占得最多,约有500米的路从她家地里过,但是她毫不在乎地开了“绿灯”,其余村民也和冉光碧一样,大力支持修路。

  祖祖辈辈盼望的路终于修通了

  得到了村两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3月12日,张乾江开着自己的挖掘机,向张显沟出发了。

  修这条路并不轻松。挖掘机去不了的地方,他就拿着锄头一锄头一锄头地挖;遇上下雨天,修好的路面被雨水冲垮,他便开着挖掘机去补……每天早上5点,张乾江就到了工地上。中午就在路边拾捡干柴生火,用水壶烧矿泉水泡方便面当午饭。有时候忙起来,连方便面也没时间泡,便只能一直饿到天黑回家随便垫补垫补。

  “他每晚基本上都是11点多才回来,有时候忙成半夜两三点,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妻子邬文容十分心疼丈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28日,前后耗时19天,一条耗费了张乾江一家一年打工收入约10万元、长约3公里、宽约4米的蜿蜒毛坯路终于完工了,一辆小轿车通行不成问题,村民们也因此享受到了出行便利。

  路刚刚修好,便有商贩开车上门收购家禽。今年4月,村民张福兵便因道路修通卖出了一头牛,他准备下半年再多养几头牛增收致富。

  80岁的刘长明家门口终于有了能通车的路,老两口如今搭三轮车便能去乡里赶场、看病,比过去方便多了。

  但张乾江并不满足于此,他说,因为交通不便,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如今路修好了,如果能吸引年轻人回来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那这路就修得更值得了。

  就连他自己,也有返乡创业的想法。他说,尽管在外打工收入不错,但返乡创业才是根基。他家在张显沟约有50亩坡地,如果上山道路路面能够硬化,他便准备返乡发展李子桃子等产业,把过去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