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特色小镇发展如何避免千镇一面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7-05

  特色小镇并非建制镇,而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杭州的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绍兴的黄酒小镇、酷玩小镇等特色小镇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致力于“两地”“两高”发展目标的重庆,特色小镇应具有哪些特色?如何打造特色小镇?近日,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社会科学院、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区县经济圆桌会,以规范发展重庆特色小镇路径研究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对我市特色小镇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梯级城镇

  发展体系形成

  来自市城乡建委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2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小镇13个、全国旅游名镇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个、市级特色小城镇36个、市级特色小镇示范点50个,初步形成了以全国特色小镇为龙头,以国家级名镇和市级名镇为重点,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的梯级城镇发展体系。

  “特色小镇发端于浙江。2015年底,中央财办调研组赴浙江调研特色小镇建设情况,2016年,国家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了系列部署。”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表示,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2016年初,我市正式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将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新兴经济的增长点,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积极探索适宜重庆市情的特色小镇发展道路。

  按照总体规划,我市将主城区特色小镇,定位为集聚高端要素的创新创业新平台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主城区以外的特色小镇,定位为城乡联动的重要连接纽带、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三大问题致使

  特色小镇不“特”

  “无论是武隆仙女山特色小镇,还是沙坪坝磁器口特色街区,抑或大足龙水镇,发展都比较成熟了。”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林认为,当前我市从加强规划引领和风貌整治,完善城镇功能、生态功能、人居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已形成了一批包括旅游休闲型、文化民俗型、商贸物流型、文化创意型和特色制造型等类型在内的各具特点的特色小镇,极大地助推了全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李林直言,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不精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李林认为,缺乏有基础、有潜力、有成长性的特色主导产业,在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中普遍存在,导致特色小镇产品供给缺乏独特性和优质性,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特色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比如,以手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产品品质不优,价值不高;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小镇,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不够,地方特色体现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是以人为本体现不足,综合品质较低。”李林坦言,部分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不完全不充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不紧。小镇功能单一,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和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配套滞后。建筑风格、整体风貌上地方特色元素体现不充分,缺乏独特性美感,千镇一面现象客观存在。

  “三是政策合力尚未形成,有效服务供给不够。”李林分析,当前,全市尚未建立特色小镇发展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同职能部门出台的支持政策之间衔接不够,支持资金和重点项目等资源脱节分散,政策合力尚未形成。政策供给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撒胡椒面”平均主义倾向,重授牌、轻实效,产业、人口集聚基础和未来成长性重视不足,后期特色化扶持政策跟进不够。

  坚持产业立镇

  大力发展“园中镇”

  “特色小镇是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实现有效对接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市经信委工业园区处副处长胡运良认为,新时期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基本内涵。要始终牢记,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根”和“基”,要始终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走产业立镇之路。

  如何发展特色产业,胡运良认为,一定要立足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要注意把特色小镇和拥有几十平方公里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的行政建制镇区分开来,把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区分开来,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要突出特色产业、特色风貌、特色功能,促进产业、空间、人口集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促进产镇人文融合发展。

  胡运良称,下一步,按照新时期特色小镇规划发展要求,我市将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打造、创建一批“园中镇”。自2002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目前,各个园区已经建设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部分园区具备创建“园中镇”的条件。相比其他特色小镇而言,“园中镇”建设最关键的是通过招商引资集聚企业投资兴业,这也是建设“特而强”的“园中镇”的重中之重。此外,立足“园中镇”功能,坚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与旅游文化跨界融合,支持入园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完善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做特做强的产业生态。

  推进特色小镇

  需遵守四道“禁令”

  此次研讨中,王志强表示,我市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以“特色”为核心推进特色小镇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定位,因地制宜多层次多风格发展特色小镇。王志强说,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建制镇,更不是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因此要规范审慎使用“小镇”称谓,以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为导向,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其中,主城区和渝西片区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创业、文化创意、高端产业等“城郊镇”“园中镇”“镇中镇”等类似浙江省的高端产业特色小镇。渝东北、渝东南片区,重点培育一批承载历史记忆、彰显山水地域特色、体现民俗风情的特色小镇等类似贵州省自然优美的绿色小镇、民族小镇、生态小镇。

  同时要坚持产业建镇,围绕“三特色、三集聚”目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促进产镇人文融合发展。要坚持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模式。要注重互惠互利,实现特色小镇建设多赢、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王志强特别提醒,在特色小镇的推进过程中各地一定要遵守四道禁令:一是严控房地产化倾向,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二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划定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边界,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三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名义破坏生态,严把特色小镇产业准入关;四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统筹考虑综合债务率、现有财力、资金筹措和还款来源,稳妥把握配套设施建设节奏。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特色小镇发展如何避免千镇一面

2018-07-05 11:48:41 来源: 0 条评论

  特色小镇并非建制镇,而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杭州的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绍兴的黄酒小镇、酷玩小镇等特色小镇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致力于“两地”“两高”发展目标的重庆,特色小镇应具有哪些特色?如何打造特色小镇?近日,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社会科学院、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区县经济圆桌会,以规范发展重庆特色小镇路径研究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对我市特色小镇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梯级城镇

  发展体系形成

  来自市城乡建委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2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小镇13个、全国旅游名镇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个、市级特色小城镇36个、市级特色小镇示范点50个,初步形成了以全国特色小镇为龙头,以国家级名镇和市级名镇为重点,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的梯级城镇发展体系。

  “特色小镇发端于浙江。2015年底,中央财办调研组赴浙江调研特色小镇建设情况,2016年,国家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了系列部署。”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表示,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2016年初,我市正式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将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新兴经济的增长点,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积极探索适宜重庆市情的特色小镇发展道路。

  按照总体规划,我市将主城区特色小镇,定位为集聚高端要素的创新创业新平台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主城区以外的特色小镇,定位为城乡联动的重要连接纽带、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三大问题致使

  特色小镇不“特”

  “无论是武隆仙女山特色小镇,还是沙坪坝磁器口特色街区,抑或大足龙水镇,发展都比较成熟了。”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林认为,当前我市从加强规划引领和风貌整治,完善城镇功能、生态功能、人居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已形成了一批包括旅游休闲型、文化民俗型、商贸物流型、文化创意型和特色制造型等类型在内的各具特点的特色小镇,极大地助推了全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李林直言,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不精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李林认为,缺乏有基础、有潜力、有成长性的特色主导产业,在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中普遍存在,导致特色小镇产品供给缺乏独特性和优质性,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特色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比如,以手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产品品质不优,价值不高;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小镇,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不够,地方特色体现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是以人为本体现不足,综合品质较低。”李林坦言,部分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不完全不充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不紧。小镇功能单一,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和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配套滞后。建筑风格、整体风貌上地方特色元素体现不充分,缺乏独特性美感,千镇一面现象客观存在。

  “三是政策合力尚未形成,有效服务供给不够。”李林分析,当前,全市尚未建立特色小镇发展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同职能部门出台的支持政策之间衔接不够,支持资金和重点项目等资源脱节分散,政策合力尚未形成。政策供给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撒胡椒面”平均主义倾向,重授牌、轻实效,产业、人口集聚基础和未来成长性重视不足,后期特色化扶持政策跟进不够。

  坚持产业立镇

  大力发展“园中镇”

  “特色小镇是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实现有效对接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市经信委工业园区处副处长胡运良认为,新时期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基本内涵。要始终牢记,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根”和“基”,要始终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走产业立镇之路。

  如何发展特色产业,胡运良认为,一定要立足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要注意把特色小镇和拥有几十平方公里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的行政建制镇区分开来,把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区分开来,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要突出特色产业、特色风貌、特色功能,促进产业、空间、人口集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促进产镇人文融合发展。

  胡运良称,下一步,按照新时期特色小镇规划发展要求,我市将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打造、创建一批“园中镇”。自2002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目前,各个园区已经建设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部分园区具备创建“园中镇”的条件。相比其他特色小镇而言,“园中镇”建设最关键的是通过招商引资集聚企业投资兴业,这也是建设“特而强”的“园中镇”的重中之重。此外,立足“园中镇”功能,坚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与旅游文化跨界融合,支持入园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完善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做特做强的产业生态。

  推进特色小镇

  需遵守四道“禁令”

  此次研讨中,王志强表示,我市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以“特色”为核心推进特色小镇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定位,因地制宜多层次多风格发展特色小镇。王志强说,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建制镇,更不是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因此要规范审慎使用“小镇”称谓,以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为导向,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其中,主城区和渝西片区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创业、文化创意、高端产业等“城郊镇”“园中镇”“镇中镇”等类似浙江省的高端产业特色小镇。渝东北、渝东南片区,重点培育一批承载历史记忆、彰显山水地域特色、体现民俗风情的特色小镇等类似贵州省自然优美的绿色小镇、民族小镇、生态小镇。

  同时要坚持产业建镇,围绕“三特色、三集聚”目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促进产镇人文融合发展。要坚持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模式。要注重互惠互利,实现特色小镇建设多赢、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王志强特别提醒,在特色小镇的推进过程中各地一定要遵守四道禁令:一是严控房地产化倾向,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二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划定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边界,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三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名义破坏生态,严把特色小镇产业准入关;四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统筹考虑综合债务率、现有财力、资金筹措和还款来源,稳妥把握配套设施建设节奏。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