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这样走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8-08-04

    以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年7月31日,烈日炎炎。位于长江岸边的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装置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做拆迁的收尾工作。紧邻配置车间处一片绿意盎然,江边绿树成行,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化工车间。

    近两年,兴发已关停邻近长江的22套生产线,总价值约12亿元,腾出了逾900米的长江岸线。兴发集团沿江园区的“关、转、搬”,是近年来宜昌狠抓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长江生态大保护带动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提升旧产能,也为宜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动能提供了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才能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一幅“以绿为底色”的壮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全面书写。

    五年多来,我国加大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中国已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一场硬仗。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础上,农业农村部构建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网络,开展长期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农田总磷排放量开始下降,总氮排放量趋稳。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显著。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化。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同时,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

    “乡村最突出的优势是生态,最适合发展的产业是林业。全国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山区贫困人口纯收入的20%左右来自林业,林业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这样认为。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目前我国有46亿亩林地、60亿亩草原、8亿亩湿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这既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一个优势绿色产业可以改变一个乡村的命运。”对绿色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封加平如是说。

    以绿色产业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蓝图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视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多年来,湖州人民始终牢记这一嘱托,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个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样板,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

    让绿水青山得以持久保护、永续利用,就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进行了很多具有领先意义的探索。比如,如今已在全国推广的河长制,最早就诞生于此地;创新性地构筑了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生态县区全覆盖的国家生态市……多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生活,也成为湖州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大而紧迫,不容丝毫懈怠。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生态品牌;如何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强化综合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体系,等等,都需要各地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给出答案。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汇聚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天蓝、水绿、山青的美丽中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要争做绿色发展的先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这样走

2018-08-04 11:37:22 来源: 0 条评论

    以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年7月31日,烈日炎炎。位于长江岸边的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装置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做拆迁的收尾工作。紧邻配置车间处一片绿意盎然,江边绿树成行,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化工车间。

    近两年,兴发已关停邻近长江的22套生产线,总价值约12亿元,腾出了逾900米的长江岸线。兴发集团沿江园区的“关、转、搬”,是近年来宜昌狠抓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长江生态大保护带动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提升旧产能,也为宜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动能提供了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才能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一幅“以绿为底色”的壮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全面书写。

    五年多来,我国加大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中国已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一场硬仗。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础上,农业农村部构建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网络,开展长期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农田总磷排放量开始下降,总氮排放量趋稳。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显著。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化。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同时,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

    “乡村最突出的优势是生态,最适合发展的产业是林业。全国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山区贫困人口纯收入的20%左右来自林业,林业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这样认为。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目前我国有46亿亩林地、60亿亩草原、8亿亩湿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这既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一个优势绿色产业可以改变一个乡村的命运。”对绿色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封加平如是说。

    以绿色产业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蓝图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视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多年来,湖州人民始终牢记这一嘱托,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个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样板,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

    让绿水青山得以持久保护、永续利用,就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进行了很多具有领先意义的探索。比如,如今已在全国推广的河长制,最早就诞生于此地;创新性地构筑了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生态县区全覆盖的国家生态市……多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生活,也成为湖州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大而紧迫,不容丝毫懈怠。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生态品牌;如何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强化综合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体系,等等,都需要各地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给出答案。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汇聚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天蓝、水绿、山青的美丽中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要争做绿色发展的先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