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中国观的启示
导航

马克思中国观的启示

来源:人民日报2018-09-04

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高度关注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马克思关于中国的重要论述涉及中国历史与文化、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争取民族解放道路的走向等方面,形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的中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洞察力和解释力,而且丰富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中国面对的挑战、风险和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重温马克思的中国观,其根本立场、主要方法和科学判断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化解矛盾带来启示。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从世界历史整体与部分的互动关系中,分析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态势,深刻指出近代中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闭关自守,导致落后于世界发展大潮。马克思又指出,世界联成一体的方式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并揭露、谴责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言行。如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关系愈益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得到印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今天的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势,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与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论是马克思解释社会发展运动的核心理论。基于此,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滞后性,认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阻碍着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但是,当时的清王朝不愿、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深刻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全面深化变革,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并将未来的中国命名为“中华共和国”。马克思还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性。这体现了马克思将历史发展方向的必然性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机结合的辩证思想,为各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作者为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副教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马克思中国观的启示

2018-09-04 10:44:22 来源: 0 条评论

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高度关注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马克思关于中国的重要论述涉及中国历史与文化、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争取民族解放道路的走向等方面,形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的中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洞察力和解释力,而且丰富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中国面对的挑战、风险和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重温马克思的中国观,其根本立场、主要方法和科学判断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化解矛盾带来启示。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从世界历史整体与部分的互动关系中,分析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态势,深刻指出近代中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闭关自守,导致落后于世界发展大潮。马克思又指出,世界联成一体的方式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并揭露、谴责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言行。如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关系愈益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得到印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今天的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势,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与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论是马克思解释社会发展运动的核心理论。基于此,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滞后性,认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阻碍着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但是,当时的清王朝不愿、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深刻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全面深化变革,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并将未来的中国命名为“中华共和国”。马克思还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性。这体现了马克思将历史发展方向的必然性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机结合的辩证思想,为各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作者为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杜漩]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