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开放发展的中国经验
导航

大国开放发展的中国经验

来源:光明日报2018-09-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番蕴意深刻的论述,既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认真研究大国开放发展的中国经验,分析对外经济开放的原则和路径,可以为后发大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

开放是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具有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的大国特征,这是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一般来说,在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里,由于拥有广大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依靠国内市场和资源就可以推动本国经济的自主协调发展。这种大国能够实现自主内生发展的效应,我们将其概括为“大国内生能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比较好地证明了这种大国效应:其一,在古代的经济发展中,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往往是经济繁荣的文明古国;其二,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偏低,大国外贸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往往低于小国。从积极的方面看,大国拥有实现自我发展和内部均衡的优势。

在封闭的世界里,大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然而,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小国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形成比大国更加广阔的市场,可以利用国外资源获得比大国更加丰富的资源,这就是“全球化的红利”或“开放的红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国闭关自守,就不可能获得这种红利,就有可能丧失经济发展的优势。回顾中国历史,唐宋时期曾经有过世人瞩目的经济繁荣,直到清代,仍然出现过“康乾盛世”。但是,面对世界工业革命的历史大变动,清朝政府夜郎自大,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被马克思慨叹为“奇异的悲歌”。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上的封锁逼迫我们实行了一段内向政策;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从本质上说,经济开放就是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一方面,经济开放是为了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学习、追赶而实现超越。“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另一方面,扬长补短需要通过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来实现,“发挥优势也好,弥补劣势也好,都不是我们关起门来说了算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的大国开放道路,从总体上说是全方位的和双向的开放道路。从沿海开放到内地开放,从单边开放到多边开放,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从贸易开放到金融开放,从市场开放到规则开放,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从而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格局。

中国的经济开放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拓展的过程。创办经济特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进行试验,为全国的开放提供示范;开放沿海城市,促进沿海经济繁荣,带动内地城市的经济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开放同步,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市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同国际贸易和投资运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商业环境;建设“一带一路”,推进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国经济和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繁荣。经过一系列的建设发展,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

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表现为“圈层结构”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一个圈层是中国对G20成员国的经济开放,这是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在引领和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第二个圈层是中国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开放,这是以新兴大国为主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它们拥有广大的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快,而且面临着共同的诉求,致力于“抱团取暖”。第三个圈层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这是以中国大周边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带,主要着眼于欧亚大舞台的谋篇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带动我国大周边国家的经济繁荣。

构建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以创新思维谋划经济开放,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的高度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我们必须站在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贯彻“互利共赢”的经济开放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往往来源于各国的共同增长,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国家之间的合作动力在于利益融合,要善于寻求各国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推动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开放进程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一方面,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以全球产业链为纽带,各国在不同的环节分享利益;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一些全球性如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的力量解决,而需要各个国家的联合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汤凌霄,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大国经济开放的中国方案研究”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国开放发展的中国经验

2018-09-05 11:18:15 来源: 0 条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番蕴意深刻的论述,既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认真研究大国开放发展的中国经验,分析对外经济开放的原则和路径,可以为后发大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

开放是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具有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的大国特征,这是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一般来说,在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里,由于拥有广大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依靠国内市场和资源就可以推动本国经济的自主协调发展。这种大国能够实现自主内生发展的效应,我们将其概括为“大国内生能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比较好地证明了这种大国效应:其一,在古代的经济发展中,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往往是经济繁荣的文明古国;其二,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偏低,大国外贸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往往低于小国。从积极的方面看,大国拥有实现自我发展和内部均衡的优势。

在封闭的世界里,大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然而,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小国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形成比大国更加广阔的市场,可以利用国外资源获得比大国更加丰富的资源,这就是“全球化的红利”或“开放的红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国闭关自守,就不可能获得这种红利,就有可能丧失经济发展的优势。回顾中国历史,唐宋时期曾经有过世人瞩目的经济繁荣,直到清代,仍然出现过“康乾盛世”。但是,面对世界工业革命的历史大变动,清朝政府夜郎自大,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被马克思慨叹为“奇异的悲歌”。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上的封锁逼迫我们实行了一段内向政策;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从本质上说,经济开放就是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一方面,经济开放是为了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学习、追赶而实现超越。“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另一方面,扬长补短需要通过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来实现,“发挥优势也好,弥补劣势也好,都不是我们关起门来说了算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的大国开放道路,从总体上说是全方位的和双向的开放道路。从沿海开放到内地开放,从单边开放到多边开放,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从贸易开放到金融开放,从市场开放到规则开放,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从而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格局。

中国的经济开放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拓展的过程。创办经济特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进行试验,为全国的开放提供示范;开放沿海城市,促进沿海经济繁荣,带动内地城市的经济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开放同步,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市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同国际贸易和投资运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商业环境;建设“一带一路”,推进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国经济和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繁荣。经过一系列的建设发展,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

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表现为“圈层结构”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一个圈层是中国对G20成员国的经济开放,这是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在引领和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第二个圈层是中国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开放,这是以新兴大国为主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它们拥有广大的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快,而且面临着共同的诉求,致力于“抱团取暖”。第三个圈层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这是以中国大周边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带,主要着眼于欧亚大舞台的谋篇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带动我国大周边国家的经济繁荣。

构建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以创新思维谋划经济开放,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的高度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我们必须站在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贯彻“互利共赢”的经济开放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往往来源于各国的共同增长,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国家之间的合作动力在于利益融合,要善于寻求各国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推动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开放进程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一方面,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以全球产业链为纽带,各国在不同的环节分享利益;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一些全球性如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的力量解决,而需要各个国家的联合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汤凌霄,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大国经济开放的中国方案研究”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陈霞]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