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导航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9-17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_光明网

【光明论坛·理论怎么“新”】    

作者:陈朋(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可以说,善于理论宣传,是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注重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党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引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各领域对创新理论的需求愈加强烈,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武装群众的思想武器,团结和鼓舞亿万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懈奋斗。为此,光明日报今日起开设《光明论坛·理论怎么“新”》专栏,刊发系列评论,探讨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方式拓展等问题。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一深刻道理早在170多年前就被马克思所揭示出来。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巨大能量。而群众能不能接受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表达是否悦耳悦目。在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从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拓展等方面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理论终究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重复的教条。因此,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总是每时每刻都重视理论创新。回顾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准确研判形势、作出正确抉择,并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根据变化的实际推动理论创新,继而让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在这段历经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一个政党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还要有永葆进取的理论创新勇气和非凡胆识。如果机械教条地固守僵化理论,不仅无法正确认识隐藏在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背后的客观规律,还会因为思想滞后而阻碍社会进步,干不成任何事情。

这足见理论创新对一个政党的重要价值。但是,推动理论创新不仅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还要弄清楚到底如何实现创新。一般而言,理论创新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本体层面的基本原理创新;二是话语表达创新;三是传播方式的创新。基本原理创新是根本意义上的创新,直接决定着创新理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广大受众来讲,他们更为关注、直接接触的则是后两者。能否经常接触一些新的话语表达、能否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理论阐释,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执政党理论创新能力的判断和认同。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视理论创新,特别把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并且着力取得显著成效。事实证明,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大纾解了一段时间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比如,在话语表达创新方面,通过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的方式,既表达了党的政策主张,又说出了群众想听、听得懂的话,坚持了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中国道路”“四个全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还有“蛮拼的”“点赞”“朋友圈”“世界那么大”等创新性话语表达就是如此。它们一改过去抽象化的意向表达,转而寻求一种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通俗表述,无不让人耳目一新。创新的话语表达还体现在对外宣传上,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比如,“一带一路”“经济新常态”“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让世界听懂“中国之声”,又提高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理论创新工程,不仅包含创新话语表达,而且离不开创新传播手段。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创新传播手段显得无比重要。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再告诉人们,如果仍拘泥于传统的传播手段,这样的理论传播终究会事倍功半。所以,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理论创新传播中的开发运用。也正如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常见这种情况:围绕某一创新理论,日渐形成集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短视频等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形态。事实证明,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导向明,而且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话语因思想而拥有灵魂,因传播而获得持久生命力。当我们认识到只有创新的理论才能说服人、才能推动实践发展之后,不仅要推动创新性理论的生产,还要竭力让人接受它。否则,就会被束之高阁。而要被人接受,则必须先“入家”,才能“入心”“入脑”。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无疑是在着力打通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7日02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8-09-17 11:09:09 来源: 0 条评论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_光明网

【光明论坛·理论怎么“新”】    

作者:陈朋(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可以说,善于理论宣传,是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注重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党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引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各领域对创新理论的需求愈加强烈,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武装群众的思想武器,团结和鼓舞亿万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懈奋斗。为此,光明日报今日起开设《光明论坛·理论怎么“新”》专栏,刊发系列评论,探讨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方式拓展等问题。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一深刻道理早在170多年前就被马克思所揭示出来。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巨大能量。而群众能不能接受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表达是否悦耳悦目。在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从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拓展等方面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理论终究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重复的教条。因此,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总是每时每刻都重视理论创新。回顾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准确研判形势、作出正确抉择,并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根据变化的实际推动理论创新,继而让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在这段历经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一个政党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还要有永葆进取的理论创新勇气和非凡胆识。如果机械教条地固守僵化理论,不仅无法正确认识隐藏在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背后的客观规律,还会因为思想滞后而阻碍社会进步,干不成任何事情。

这足见理论创新对一个政党的重要价值。但是,推动理论创新不仅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还要弄清楚到底如何实现创新。一般而言,理论创新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本体层面的基本原理创新;二是话语表达创新;三是传播方式的创新。基本原理创新是根本意义上的创新,直接决定着创新理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广大受众来讲,他们更为关注、直接接触的则是后两者。能否经常接触一些新的话语表达、能否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理论阐释,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执政党理论创新能力的判断和认同。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视理论创新,特别把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并且着力取得显著成效。事实证明,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大纾解了一段时间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比如,在话语表达创新方面,通过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的方式,既表达了党的政策主张,又说出了群众想听、听得懂的话,坚持了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中国道路”“四个全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还有“蛮拼的”“点赞”“朋友圈”“世界那么大”等创新性话语表达就是如此。它们一改过去抽象化的意向表达,转而寻求一种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通俗表述,无不让人耳目一新。创新的话语表达还体现在对外宣传上,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比如,“一带一路”“经济新常态”“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让世界听懂“中国之声”,又提高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理论创新工程,不仅包含创新话语表达,而且离不开创新传播手段。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创新传播手段显得无比重要。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再告诉人们,如果仍拘泥于传统的传播手段,这样的理论传播终究会事倍功半。所以,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理论创新传播中的开发运用。也正如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常见这种情况:围绕某一创新理论,日渐形成集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短视频等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形态。事实证明,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导向明,而且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话语因思想而拥有灵魂,因传播而获得持久生命力。当我们认识到只有创新的理论才能说服人、才能推动实践发展之后,不仅要推动创新性理论的生产,还要竭力让人接受它。否则,就会被束之高阁。而要被人接受,则必须先“入家”,才能“入心”“入脑”。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无疑是在着力打通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7日02版)

[责任编辑: 苏桢淇]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