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导航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8-09-18

  多地项目审批重新开闸 基建补短板密集落地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近期,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一大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配套政策也步入密集出台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稳投资还将持续加码,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9月17日上午,在简阳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航空基地工程现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2018年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能投集团中江-龙泉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集中于通航、能源以及旅游业等重点发展领域。

  据了解,今年四川省国资系统“项目年”共计118个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额78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1085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649.33亿元。

  不仅是四川,近期多地都在密集启动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线路,其中7条线路为特高压工程,总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这是特高压时隔一年多以后重启审批。

  与特高压有着类似情形的还有轨道交通。暂停一年后,国家发改委上月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总投资787.32亿元的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约950亿元的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年-2023年),先后于近期获得审批。目前,合肥、西安、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待批。其他城市也加快了地铁规划编制、报批和建设的步伐。

  项目密集启动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助推。自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以来,各部门政策不断加码。财政部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发改委加快地铁项目审批,提出抓紧推进一批西部地区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铁路总公司确认今年铁路投资重返8000亿元,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围绕基建补短板,还会有一揽子新的支持政策出台,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总体而言,一方面是盘活存量,避免“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是启动增量,包括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中西部和都市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骨干通道建设等。

  原则上,“对纳入规划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快用地、用海、环评前期工作进度。”业内人士指出。

  专家特别指出,区别于以往,本轮“稳投资”作为“六稳”之一,其关键是补短板,目的在于通过强动能来稳增长,而不是大水漫灌。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做好稳投资工作,关键在于促进高质量投资。要聚焦投资效益和效率,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口,畅通项目融资渠道,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充分发挥投资改善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政策层面,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畅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投资,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夯实内需基础。

  “尽管地方投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现阶段投资的总体方向还是围绕补短板和强弱项,从而发挥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投资企稳有助于稳增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内外部约束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尤其是经济有下行趋势的情况下,稳投资是可靠的增长动力,是缓解困境的可靠路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事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一定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如此,稳增长才有可持续的动力。”他指出,投资就要投到社会需要之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还有很多短板,稳投资,补齐基础设施部分短板,有利于提升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物品。

  在他看来,本轮稳投资 ,一定要和国家发展战略互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动,侧重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陆海空城乡区域立体式交通网络,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通过补短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导货币之水有效浇灌实体经济之田。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2018-09-18 16:21:54 来源: 0 条评论

  多地项目审批重新开闸 基建补短板密集落地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近期,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一大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配套政策也步入密集出台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稳投资还将持续加码,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9月17日上午,在简阳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航空基地工程现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2018年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能投集团中江-龙泉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集中于通航、能源以及旅游业等重点发展领域。

  据了解,今年四川省国资系统“项目年”共计118个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额78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1085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649.33亿元。

  不仅是四川,近期多地都在密集启动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线路,其中7条线路为特高压工程,总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这是特高压时隔一年多以后重启审批。

  与特高压有着类似情形的还有轨道交通。暂停一年后,国家发改委上月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总投资787.32亿元的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约950亿元的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年-2023年),先后于近期获得审批。目前,合肥、西安、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待批。其他城市也加快了地铁规划编制、报批和建设的步伐。

  项目密集启动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助推。自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以来,各部门政策不断加码。财政部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发改委加快地铁项目审批,提出抓紧推进一批西部地区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铁路总公司确认今年铁路投资重返8000亿元,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围绕基建补短板,还会有一揽子新的支持政策出台,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总体而言,一方面是盘活存量,避免“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是启动增量,包括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中西部和都市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骨干通道建设等。

  原则上,“对纳入规划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快用地、用海、环评前期工作进度。”业内人士指出。

  专家特别指出,区别于以往,本轮“稳投资”作为“六稳”之一,其关键是补短板,目的在于通过强动能来稳增长,而不是大水漫灌。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做好稳投资工作,关键在于促进高质量投资。要聚焦投资效益和效率,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口,畅通项目融资渠道,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充分发挥投资改善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政策层面,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畅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投资,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夯实内需基础。

  “尽管地方投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现阶段投资的总体方向还是围绕补短板和强弱项,从而发挥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投资企稳有助于稳增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内外部约束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尤其是经济有下行趋势的情况下,稳投资是可靠的增长动力,是缓解困境的可靠路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事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一定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如此,稳增长才有可持续的动力。”他指出,投资就要投到社会需要之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还有很多短板,稳投资,补齐基础设施部分短板,有利于提升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物品。

  在他看来,本轮稳投资 ,一定要和国家发展战略互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动,侧重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陆海空城乡区域立体式交通网络,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通过补短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导货币之水有效浇灌实体经济之田。

[责任编辑: 杜漩]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