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我的节】名家讲述②: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及其演变
导航

【我的中秋我的节】名家讲述②: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及其演变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8-09-22

主讲人:李汉秋 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教授。

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建设中华节日体系,首倡清明、端午、中秋、除夕传统节日放假,首倡设置中华人伦诸节;是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父亲节促进会会长。2007年获文促会首届“弘扬中华文化”奖,2008年获首届“节庆中华奖·个人贡献奖”。

中国人对月亮怀着特有的文化心理,它是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一种元素。这种元素,或说基因,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就已萌发。

中国节的形成和发展有这样的规律:本来是起源于对自然,对气候物候的一种体悟,产生了一种“节点”,发展中必不断融入人文的内涵,注入人文情愫。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加进了许多想象的人文故事,如月亮,它本来是自然界的一种物态,人们加进想象的人文故事,而且这故事也在文化选择中不断演变发展。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就经历了演变的过程:

中华民族早有“后羿射日”的神话,又与“嫦娥奔月”的神话联系起来,产生了美妙的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神弓,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后羿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颗灵药,据说,如果二人分享俱可长生不老;如果一人独食即可升天成仙。后羿既舍不得抛下心爱的妻子嫦娥自己一个人上天,也不愿妻子嫦娥一个人上天而把自己留在人间。所以他把灵药带回家后就搁起来。就是从嫦娥如何对待灵药开始, 前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差异,概括起来至少有三大类。

《全上古文》辑东汉张衡《灵宪》记载了较早的 “嫦娥化蟾”的传说:“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偷吃灵药升月变成蛤蟆,在月宫中捣药,日子寂寞清苦。所以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蟾、蟾蜍,在古代纹饰中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就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甚至被作为幸福的象征。1972年考古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一号,这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dai)侯利苍的夫人辛追的墓,墓中有幅T形帛画,最上端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其代表物:一边是金乌代表太阳,另一边是对月宫的描绘,在月亮上有一只体形硕大的蟾蜍,蟾蜍口中含着一棵灵芝。月亮之下,有一美丽的女子正朝着月亮缓缓升起。可见还是以蟾蜍代表月亮。三号墓出土的同类帛画也是以蟾蜍代表月亮。正是基于此观念,月亮被称为“蟾宫”。“蟾宫折桂”被用以喻称古代士子秋试登科乃至仕途得志。

但在后世的审美中癞蛤蟆毕竟不美,嫦娥窃药背夫也不善,与月亮的美好形象不谐调,于是就有了为嫦娥翻案的版本,几经审美改易而有了六朝后最流行的版本: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不少人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趁后羿不在,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灵药。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取出灵药一口吞了下去。吞下药,嫦娥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她眷恋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仙。

后羿傍晚回家,知情后悲痛欲绝。他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夜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这天正是八月十五。

百姓闻知,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团圆吉祥。从此,拜月的中秋节渐成民俗。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绚丽的色彩塑造了美和善统一的嫦娥,让她作月亮的形象代表、人格化身,这是审美提升的结果,也是文化选择下的创造。这个嫦娥美则美矣,但升月后却留下不能团圆的遗憾,人们赞其美丽贤淑,又怜其孤栖寂寞。李白在《把酒问月》里就好心地问:“嫦娥孤栖与谁邻?”北宋晏殊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一直到毛泽东都在说“寂寞嫦娥舒广袖”(《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与上述李白和晏殊的诗句相呼应,嫦娥有个邻居“吴刚伐桂”:月亮里有一棵桂花树,桂花树下有一个吴刚,因他在学仙时有过失,被罚到月亮上来砍桂花树,什么时候把桂树砍倒了,罚期就满了。吴刚在使劲砍,砍一下这树受一点伤,但马上就愈合了,随砍随愈合,任凭吴刚怎么砍,桂树总也砍不倒,从而显现出这棵月桂的仙气,月亮也因此有了“桂宫”、“桂魄”的别名,“蟾宫折桂”也由此而出。桂花在中秋流丹溢香,堪称中秋节的节花。毛泽东的词提到的“吴刚捧出桂花酒”,也是中秋名饮。吴刚伐桂之无尽期,显现出时光之悠远无尽,也衬托出嫦娥之悠远无尽。

与嫦娥为邻的还有“玉兔捣药”。这只玉兔也有多种多样的传说故事,她也是一种月精、月魂,也被用作月亮的代称,京剧《贵妃醉酒》里不就有“玉兔东升”吗。她怎么来的?一种故事说她咬住嫦娥的裙子,随嫦娥升到月中。她干吗总在捣药?她是代替嫦娥捣药,是不是想再制一颗仙药,让后羿吃了也升到月中与嫦娥团圆?北京传说,这位兔儿爷捣了药,还到北京走街串巷布医施药,所以过中秋节时,人们有的用泥塑造出一个兔儿爷的形象,有的在月光纸上显现兔儿爷的形象,这成了一种民间的艺术品,成了中秋节的一种节令吉祥物,成了节日的一种标志。

嫦娥奔月表现了古人的一种梦想:人可以登月,可以飞天。前苏联第一次登月成功时发表的文告里就提到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理想。我们现在一步步来实现。我们中国登月卫星就叫嫦娥一号、二号……,不仅可以登月,而且可以返回,嫦娥可以回家团圆。在那边帮助的还有玉兔号月球车。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我的中秋我的节】名家讲述②: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及其演变

2018-09-22 20:16:05 来源: 0 条评论

主讲人:李汉秋 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教授。

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建设中华节日体系,首倡清明、端午、中秋、除夕传统节日放假,首倡设置中华人伦诸节;是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父亲节促进会会长。2007年获文促会首届“弘扬中华文化”奖,2008年获首届“节庆中华奖·个人贡献奖”。

中国人对月亮怀着特有的文化心理,它是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一种元素。这种元素,或说基因,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就已萌发。

中国节的形成和发展有这样的规律:本来是起源于对自然,对气候物候的一种体悟,产生了一种“节点”,发展中必不断融入人文的内涵,注入人文情愫。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加进了许多想象的人文故事,如月亮,它本来是自然界的一种物态,人们加进想象的人文故事,而且这故事也在文化选择中不断演变发展。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就经历了演变的过程:

中华民族早有“后羿射日”的神话,又与“嫦娥奔月”的神话联系起来,产生了美妙的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神弓,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后羿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颗灵药,据说,如果二人分享俱可长生不老;如果一人独食即可升天成仙。后羿既舍不得抛下心爱的妻子嫦娥自己一个人上天,也不愿妻子嫦娥一个人上天而把自己留在人间。所以他把灵药带回家后就搁起来。就是从嫦娥如何对待灵药开始, 前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差异,概括起来至少有三大类。

《全上古文》辑东汉张衡《灵宪》记载了较早的 “嫦娥化蟾”的传说:“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偷吃灵药升月变成蛤蟆,在月宫中捣药,日子寂寞清苦。所以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蟾、蟾蜍,在古代纹饰中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就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甚至被作为幸福的象征。1972年考古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一号,这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dai)侯利苍的夫人辛追的墓,墓中有幅T形帛画,最上端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其代表物:一边是金乌代表太阳,另一边是对月宫的描绘,在月亮上有一只体形硕大的蟾蜍,蟾蜍口中含着一棵灵芝。月亮之下,有一美丽的女子正朝着月亮缓缓升起。可见还是以蟾蜍代表月亮。三号墓出土的同类帛画也是以蟾蜍代表月亮。正是基于此观念,月亮被称为“蟾宫”。“蟾宫折桂”被用以喻称古代士子秋试登科乃至仕途得志。

但在后世的审美中癞蛤蟆毕竟不美,嫦娥窃药背夫也不善,与月亮的美好形象不谐调,于是就有了为嫦娥翻案的版本,几经审美改易而有了六朝后最流行的版本: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不少人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趁后羿不在,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灵药。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取出灵药一口吞了下去。吞下药,嫦娥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她眷恋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仙。

后羿傍晚回家,知情后悲痛欲绝。他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夜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这天正是八月十五。

百姓闻知,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团圆吉祥。从此,拜月的中秋节渐成民俗。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绚丽的色彩塑造了美和善统一的嫦娥,让她作月亮的形象代表、人格化身,这是审美提升的结果,也是文化选择下的创造。这个嫦娥美则美矣,但升月后却留下不能团圆的遗憾,人们赞其美丽贤淑,又怜其孤栖寂寞。李白在《把酒问月》里就好心地问:“嫦娥孤栖与谁邻?”北宋晏殊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一直到毛泽东都在说“寂寞嫦娥舒广袖”(《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与上述李白和晏殊的诗句相呼应,嫦娥有个邻居“吴刚伐桂”:月亮里有一棵桂花树,桂花树下有一个吴刚,因他在学仙时有过失,被罚到月亮上来砍桂花树,什么时候把桂树砍倒了,罚期就满了。吴刚在使劲砍,砍一下这树受一点伤,但马上就愈合了,随砍随愈合,任凭吴刚怎么砍,桂树总也砍不倒,从而显现出这棵月桂的仙气,月亮也因此有了“桂宫”、“桂魄”的别名,“蟾宫折桂”也由此而出。桂花在中秋流丹溢香,堪称中秋节的节花。毛泽东的词提到的“吴刚捧出桂花酒”,也是中秋名饮。吴刚伐桂之无尽期,显现出时光之悠远无尽,也衬托出嫦娥之悠远无尽。

与嫦娥为邻的还有“玉兔捣药”。这只玉兔也有多种多样的传说故事,她也是一种月精、月魂,也被用作月亮的代称,京剧《贵妃醉酒》里不就有“玉兔东升”吗。她怎么来的?一种故事说她咬住嫦娥的裙子,随嫦娥升到月中。她干吗总在捣药?她是代替嫦娥捣药,是不是想再制一颗仙药,让后羿吃了也升到月中与嫦娥团圆?北京传说,这位兔儿爷捣了药,还到北京走街串巷布医施药,所以过中秋节时,人们有的用泥塑造出一个兔儿爷的形象,有的在月光纸上显现兔儿爷的形象,这成了一种民间的艺术品,成了中秋节的一种节令吉祥物,成了节日的一种标志。

嫦娥奔月表现了古人的一种梦想:人可以登月,可以飞天。前苏联第一次登月成功时发表的文告里就提到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理想。我们现在一步步来实现。我们中国登月卫星就叫嫦娥一号、二号……,不仅可以登月,而且可以返回,嫦娥可以回家团圆。在那边帮助的还有玉兔号月球车。

[责任编辑: 杜漩]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