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导航

新华时评: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来源:新华网2018-10-11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新华社记者姜伟超、杨绍功

国计,民生;民生,民心。

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4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给中国梦绘一幅通景画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民生改善是梦想抵达的最好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建立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为亿万人民生活兜底;破解空前艰巨的就业难题,就业人数达到7.7亿;实行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全世界每10个人脱贫,就有超过7个来自中国……

正是有诸多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作证,儿时曾经的生活痛感,如今再忆,已经变成了甘甜的回味。

爬坡过坎惟难,滚石上山尤难。当前正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加之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民生领域存在的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民生关切也不时出现。

当前,民生指向的不仅是“吃饱穿暖”“吃好穿好”的物质需求,而是要解决深层次痼疾、满足群众深层次需求——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加丰富的权利、更为出彩的人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再上层楼、更进一步之际,我们面临既要去产能、去杠杆,又要守底线、稳就业的难题;我们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养老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许多“两难问题”亟待破解,许多“民生关切”需要回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改善民生放在心头,就要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把民生诉求转化为改革的方程式,求解民生考题的步骤,就是推动发展的进程。

40年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40年民生改善,其内在规律已经表明,改革硬碰硬,民生实打实。改善民生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社会进步的增长点、动力源。从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释放的巨大消费潜力,到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激发的市场新需求,再到养老、环保等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都说明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就蕴含在13亿多人的民生需求中。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发展观、政绩观,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40年改革开放已经证明,我们用奋斗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历史将继续证明,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就是亿万人民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民生关切为民生动力,中国改革发展就会永不止步。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时评: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2018-10-11 09:12:53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新华社记者姜伟超、杨绍功

国计,民生;民生,民心。

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4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给中国梦绘一幅通景画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民生改善是梦想抵达的最好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建立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为亿万人民生活兜底;破解空前艰巨的就业难题,就业人数达到7.7亿;实行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全世界每10个人脱贫,就有超过7个来自中国……

正是有诸多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作证,儿时曾经的生活痛感,如今再忆,已经变成了甘甜的回味。

爬坡过坎惟难,滚石上山尤难。当前正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加之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民生领域存在的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民生关切也不时出现。

当前,民生指向的不仅是“吃饱穿暖”“吃好穿好”的物质需求,而是要解决深层次痼疾、满足群众深层次需求——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加丰富的权利、更为出彩的人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再上层楼、更进一步之际,我们面临既要去产能、去杠杆,又要守底线、稳就业的难题;我们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养老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许多“两难问题”亟待破解,许多“民生关切”需要回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改善民生放在心头,就要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把民生诉求转化为改革的方程式,求解民生考题的步骤,就是推动发展的进程。

40年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40年民生改善,其内在规律已经表明,改革硬碰硬,民生实打实。改善民生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社会进步的增长点、动力源。从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释放的巨大消费潜力,到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激发的市场新需求,再到养老、环保等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都说明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就蕴含在13亿多人的民生需求中。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发展观、政绩观,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40年改革开放已经证明,我们用奋斗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历史将继续证明,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就是亿万人民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民生关切为民生动力,中国改革发展就会永不止步。

[责任编辑: 杜漩]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