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深思: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导航

专题深思: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10-31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这给我们以极其重要的启示。对共产党人的学习和实践来说,“常学常新”是一个永恒要求、体现了认识世界之需、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改造世界之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从纵向看,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主义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根本之问。尽管时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从横向看,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第一次创立了最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谋求解放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和经济、社会、历史、科技、建党、战略、策略、军事等多方面都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建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精神财富的富矿。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不下100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魅力,结合各种新的时代条件学,必有新的收获。我们党的事业如参天大树,根本在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征程如万里江河,泉源在马克思主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共产党人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说: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自己就这样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又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和发展真理道路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与不同民族、国家具体实践结合的进程中彰显了强大生机和真理伟力。学习的奥妙在结合,关键在掌握理想信念这个灵魂和精神之钙,弄明白历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发展的真谛是创新。这样,我们就能常学常新,就有最广的视野、最厚的底气、最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大潮,也必定要在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走向更为光明灿烂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同志强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历史正是这样展开的。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作出了中国式的概括,即“实事求是”四个字。我们面临的“实事”不断变化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驰而不息地“求”,对“是”的认识也随之不断加深。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必定坚持不断从新的“实事”中求出新的“是”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可见,要准确把握理论创新之“新”,全面掌握与时俱进之“进”,重要的是切实遵循理论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这一认识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同世界发展潮流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这样才能守正出新,不忘初心、永不停顿地开拓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真理性。它不会失灵,不会过时,不会无用。要说失灵,是自感失灵者自己没有把住它永放光泽的灵魂;要说过时,是自感过时者自己没有把住它源于时代而又超越时代的精华;要说无用,是自感无用者自己没有把住它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发展大势。常学常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基础上的。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达到“常学”,也才能在这样的“常学”中不断收获“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断推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讲常学常新,当然也必须把功夫下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充分体现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执笔:蒋金锵)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31日 07 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专题深思: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2018-10-31 16:37:34 来源: 0 条评论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这给我们以极其重要的启示。对共产党人的学习和实践来说,“常学常新”是一个永恒要求、体现了认识世界之需、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改造世界之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从纵向看,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主义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根本之问。尽管时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从横向看,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第一次创立了最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谋求解放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和经济、社会、历史、科技、建党、战略、策略、军事等多方面都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建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精神财富的富矿。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不下100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魅力,结合各种新的时代条件学,必有新的收获。我们党的事业如参天大树,根本在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征程如万里江河,泉源在马克思主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共产党人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说: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自己就这样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又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和发展真理道路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与不同民族、国家具体实践结合的进程中彰显了强大生机和真理伟力。学习的奥妙在结合,关键在掌握理想信念这个灵魂和精神之钙,弄明白历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发展的真谛是创新。这样,我们就能常学常新,就有最广的视野、最厚的底气、最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大潮,也必定要在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走向更为光明灿烂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同志强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历史正是这样展开的。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作出了中国式的概括,即“实事求是”四个字。我们面临的“实事”不断变化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驰而不息地“求”,对“是”的认识也随之不断加深。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必定坚持不断从新的“实事”中求出新的“是”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可见,要准确把握理论创新之“新”,全面掌握与时俱进之“进”,重要的是切实遵循理论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这一认识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同世界发展潮流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这样才能守正出新,不忘初心、永不停顿地开拓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真理性。它不会失灵,不会过时,不会无用。要说失灵,是自感失灵者自己没有把住它永放光泽的灵魂;要说过时,是自感过时者自己没有把住它源于时代而又超越时代的精华;要说无用,是自感无用者自己没有把住它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发展大势。常学常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基础上的。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达到“常学”,也才能在这样的“常学”中不断收获“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断推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讲常学常新,当然也必须把功夫下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充分体现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执笔:蒋金锵)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31日 07 版)

[责任编辑: 华小实]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