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养胜地涌新潮
——重庆市潼南区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和引领区纪实
导航

六养胜地涌新潮
——重庆市潼南区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和引领区纪实

来源: 农民日报2018-11-21

邓俐李扬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的三角梅、菊花随风摇曳……初冬时节,随意走进重庆市潼南区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的沃土上铺展开来。六养胜地,秀美如斯!

近年来,潼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引领区。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产业振兴

“他们在忙着挣钱哦,哪有闲工夫跟你多说话。”10月31日,当记者在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采访时,一旁的潼南区农委特色经济发展站站长黄明笑着说。

黄明说,从10月初开始,柠檬就进入采摘季,农户们将采摘下来的柠檬装进箩筐后,一部分销往位于潼南高新区的柠檬加工企业,一部分卖给批发商,销往全国各地。

“潼南是发展柠檬种植的理想区域。但以前农户以零星栽培为主,规模小,也难以卖上好价钱。”黄明说,为解决该难题,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潼南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进而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柏梓万亩柠檬基地涉及羊堡、金盆和龙口3个村,目前已有汇达柠檬、岗宏果蔬等规模种植户10家,年产量近2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潼南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开发、智能化赋能、创新化支撑、集群化发展、市场化营销、品牌化培育、绿色化引领、融合化推进、持续化增收”思路,大力发展柠檬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柠檬种植已在崇龛、小渡等10余个镇街遍地开花,全区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占重庆市种植面积的84%;产量25万吨,占重庆市总量的89%;形成集种植、加工、营销、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柠檬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2.6亿元,帮助5万余农民增收致富。

柠檬产业只是潼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潼南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潼南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差异化发展7大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围绕“近悦远来”实现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千针万线,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潼南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关于《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促进城市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上山下乡”,汇聚乡村振兴力量,力争5年引进1000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潼南工作,引导1000名以上新型农民返乡、本土人才回乡、技术人员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年多来,各类高端科技人才向潼南加速集聚,一大批有理念、有远见,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农人正在涌现。

“这里山好水好人好、宜居宜业宜游,是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已经在潼南工作快两年的中科院博士小刘说,“我老家在江苏省,是2017年通过招聘考试来到潼南的。   

入职后,单位根据区里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一套90平方米的精装修住房,还为我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室和两台电脑。”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小刘,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工作,现在她正在为潼南区的乡村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重庆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潼南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和引领区’的职责。”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表示,潼南在乡村振兴方面,围绕“近悦远来”目标,实现人才振兴,着力把潼南打造成渝西人才集聚洼地。

潼南区在乡村人才引进方面,结合潼南乡村发展现状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确定以“教育、卫生医疗、旅游、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为引才重点,以人才的梯队发展、多层次发展为努力方向,在1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事业单位公招考试”“三支一扶”行动计划、“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面向定向培养师范生、医学生等招录行动计划等多种方式,最终共引进人才242名。

与此同时,潼南还强化培训育才,积极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举办“4+X”专题培训,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MBA研修,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加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2020年,计划培育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万名、乡村专业技术骨干人才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1500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此外,该区还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先后研究修订了《潼南区人才服务证管理办法(试行)》《潼南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在潼南扎根发芽,为潼南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政策服务性保障。

紧扣铸魂强根实现文化振兴

“到潼南来采访,我们一定要带你去看看乡村振兴中家风的力量。”还没去采访地点,潼南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小陈已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沿着涪江岸边往西,走进山丘起伏的农村,再穿过几笼茂密的竹林,便到达了桂林街道高庙社区。

记者看到,高庙社区办公室底楼两间位置极好的办公场地和院子里的一半墙壁却被几百张精美的照片占据。“上墙的123人是我们社区的骄傲。”说起这些照片,高庙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禄林满是自豪。这些照片里有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锋、好婆婆、好儿媳、和谐邻里、莘莘学子……全都是由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起评选出来的。

123名榜样,虽然对有着3200多人的高庙来说比例并不多,但他们的故事却被大家所称道:61岁的莫兰珍,35年孝顺婆婆,婆婆患老年痴呆后不记得她,拿着棍子追打她,她也没有埋怨过;80多岁的李向富,义务为村里修补道路几十年,没向谁要过一分钱……年年评、年年宣传,高庙村的矛盾纠纷果然年年下降,到2017年,仅发生4起矛盾纠纷,2018年至今,纠纷调解统计表上的数据为1。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高庙社区计划引入农业龙头公司,对土地集约化利用,减少土地撂荒,农民既可挣得务工费还能享受分红。陈禄林告诉记者,4月初召集大家开会后,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仅仅半个多月时间,所有居民签字同意。

高庙社区依靠123名榜样的力量推动家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只是潼南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事儿还在潼南其他乡村上演,新时代讲习所在22个镇街开讲,公共文化演出覆盖281个行政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潼南充分发挥身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真正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潼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把乡村文化振兴落地落细落实,潼南印发了《潼南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重点对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历史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4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安排。

此外,潼南还开展了以“传承优秀文化抒写美丽潼南”为主题的“根与魂——艺术与潼南”创作活动,旨在积极推介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滨江城市和“六养胜地”,形成集聚人心、加快发展的合力,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统筹“三生”空间实现生态振兴

“以前没装垃圾箱的时候,大家都是把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直接扔在地坝边,有的甚至扔在了河沟、水塘里,把水源污染了不说,一到热天,简直是臭气熏天。”在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村民邱金看来,通过环境连片整治,现在环境好了,很多村民也不乱丢垃圾、随便倒污水了,环保的意识在越来越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当然,像罐坝村一样,家门口附近就有垃圾箱,污水也有专门的处理设施,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的村还有很多。

潼南区环保局局长彭绪仁介绍,潼南区正通过一系列连片整治措施优化农村环境。在强化环境整治上,通过对上争取农村连片整治资金,整合区里各方资源,目前,潼南全区22个镇街已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污水厂全覆盖。

为树立标杆、榜样,潼南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社区)。“党委政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我家房前屋后做起了堡坎,花台也全部建好了,还对后阳沟和院坝进行了硬化,现在房前屋后看起安逸得很,城里人都说我们这个是别墅哦!”潼南区塘坝镇金山村村民蒋启福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的关键。”潼南区城乡建委主任李洋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的具体部署,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力争到2020年累计投资1.2亿元,全面完成全区30余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真正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成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潼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在生产上抓防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在生活上促宜居,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控,保护村容村貌、乡情乡韵,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聚焦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脏乱差”问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两项行动,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在生态上重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推进山水田园绿化美化净化,建设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

强化重心下沉实现组织振兴

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毗邻琼江,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余人,有党员80名左右。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强化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构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持续夯实班子和队伍建设,团结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开展综合治理促进乡风文明,成功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重庆市新农村示范点、重庆市农村宜居示范片,荣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罐坝村党支部紧跟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始终将战斗“堡垒”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升。

支部独强不算强,群建跟上更加强。罐坝村党支部坚持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挤出“两委”阵地,设置群团工作室,健全团支部,改革村妇联,落实党员担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鼓励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为此,罐坝村妇女主任发动30余名留守妇女建起“同心姐妹”互助会,组织妇女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员大学生邱金回村担任团支书,为其争取补贴两万元开办旅游客栈,年收入30余万元,在个人致富的同时,邱金还带动谭子剑、陆长江等3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扎根农村。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潼南牢牢抓住乡村组织振兴这根主心骨,坚持力量下沉、资源下倾、人员下移,全面建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们加强政治领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不漏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潼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明确“123”工作思路,即加大农村外出大学生回引选拔力度,2018年内每村配备1-2名挂职大学生;整合各方力量,通过两年时间全覆盖改造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村“两委”主导、群众参与、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机制,力争在3年内消除所有“空壳村”,保证乡村振兴有人才、有经费、有阵地。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六养胜地涌新潮
——重庆市潼南区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和引领区纪实

2018-11-21 10:58:08 来源: 0 条评论

邓俐李扬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的三角梅、菊花随风摇曳……初冬时节,随意走进重庆市潼南区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的沃土上铺展开来。六养胜地,秀美如斯!

近年来,潼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引领区。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产业振兴

“他们在忙着挣钱哦,哪有闲工夫跟你多说话。”10月31日,当记者在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采访时,一旁的潼南区农委特色经济发展站站长黄明笑着说。

黄明说,从10月初开始,柠檬就进入采摘季,农户们将采摘下来的柠檬装进箩筐后,一部分销往位于潼南高新区的柠檬加工企业,一部分卖给批发商,销往全国各地。

“潼南是发展柠檬种植的理想区域。但以前农户以零星栽培为主,规模小,也难以卖上好价钱。”黄明说,为解决该难题,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潼南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进而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柏梓万亩柠檬基地涉及羊堡、金盆和龙口3个村,目前已有汇达柠檬、岗宏果蔬等规模种植户10家,年产量近2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潼南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开发、智能化赋能、创新化支撑、集群化发展、市场化营销、品牌化培育、绿色化引领、融合化推进、持续化增收”思路,大力发展柠檬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柠檬种植已在崇龛、小渡等10余个镇街遍地开花,全区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占重庆市种植面积的84%;产量25万吨,占重庆市总量的89%;形成集种植、加工、营销、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柠檬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2.6亿元,帮助5万余农民增收致富。

柠檬产业只是潼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潼南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潼南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差异化发展7大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围绕“近悦远来”实现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千针万线,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潼南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关于《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促进城市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上山下乡”,汇聚乡村振兴力量,力争5年引进1000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潼南工作,引导1000名以上新型农民返乡、本土人才回乡、技术人员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年多来,各类高端科技人才向潼南加速集聚,一大批有理念、有远见,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农人正在涌现。

“这里山好水好人好、宜居宜业宜游,是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已经在潼南工作快两年的中科院博士小刘说,“我老家在江苏省,是2017年通过招聘考试来到潼南的。   

入职后,单位根据区里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一套90平方米的精装修住房,还为我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室和两台电脑。”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小刘,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工作,现在她正在为潼南区的乡村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重庆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潼南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和引领区’的职责。”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表示,潼南在乡村振兴方面,围绕“近悦远来”目标,实现人才振兴,着力把潼南打造成渝西人才集聚洼地。

潼南区在乡村人才引进方面,结合潼南乡村发展现状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确定以“教育、卫生医疗、旅游、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为引才重点,以人才的梯队发展、多层次发展为努力方向,在1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事业单位公招考试”“三支一扶”行动计划、“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面向定向培养师范生、医学生等招录行动计划等多种方式,最终共引进人才242名。

与此同时,潼南还强化培训育才,积极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举办“4+X”专题培训,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MBA研修,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加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2020年,计划培育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万名、乡村专业技术骨干人才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1500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此外,该区还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先后研究修订了《潼南区人才服务证管理办法(试行)》《潼南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在潼南扎根发芽,为潼南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政策服务性保障。

紧扣铸魂强根实现文化振兴

“到潼南来采访,我们一定要带你去看看乡村振兴中家风的力量。”还没去采访地点,潼南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小陈已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沿着涪江岸边往西,走进山丘起伏的农村,再穿过几笼茂密的竹林,便到达了桂林街道高庙社区。

记者看到,高庙社区办公室底楼两间位置极好的办公场地和院子里的一半墙壁却被几百张精美的照片占据。“上墙的123人是我们社区的骄傲。”说起这些照片,高庙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禄林满是自豪。这些照片里有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锋、好婆婆、好儿媳、和谐邻里、莘莘学子……全都是由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起评选出来的。

123名榜样,虽然对有着3200多人的高庙来说比例并不多,但他们的故事却被大家所称道:61岁的莫兰珍,35年孝顺婆婆,婆婆患老年痴呆后不记得她,拿着棍子追打她,她也没有埋怨过;80多岁的李向富,义务为村里修补道路几十年,没向谁要过一分钱……年年评、年年宣传,高庙村的矛盾纠纷果然年年下降,到2017年,仅发生4起矛盾纠纷,2018年至今,纠纷调解统计表上的数据为1。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高庙社区计划引入农业龙头公司,对土地集约化利用,减少土地撂荒,农民既可挣得务工费还能享受分红。陈禄林告诉记者,4月初召集大家开会后,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仅仅半个多月时间,所有居民签字同意。

高庙社区依靠123名榜样的力量推动家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只是潼南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事儿还在潼南其他乡村上演,新时代讲习所在22个镇街开讲,公共文化演出覆盖281个行政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潼南充分发挥身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真正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潼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把乡村文化振兴落地落细落实,潼南印发了《潼南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重点对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历史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4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安排。

此外,潼南还开展了以“传承优秀文化抒写美丽潼南”为主题的“根与魂——艺术与潼南”创作活动,旨在积极推介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滨江城市和“六养胜地”,形成集聚人心、加快发展的合力,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统筹“三生”空间实现生态振兴

“以前没装垃圾箱的时候,大家都是把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直接扔在地坝边,有的甚至扔在了河沟、水塘里,把水源污染了不说,一到热天,简直是臭气熏天。”在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村民邱金看来,通过环境连片整治,现在环境好了,很多村民也不乱丢垃圾、随便倒污水了,环保的意识在越来越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当然,像罐坝村一样,家门口附近就有垃圾箱,污水也有专门的处理设施,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的村还有很多。

潼南区环保局局长彭绪仁介绍,潼南区正通过一系列连片整治措施优化农村环境。在强化环境整治上,通过对上争取农村连片整治资金,整合区里各方资源,目前,潼南全区22个镇街已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污水厂全覆盖。

为树立标杆、榜样,潼南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社区)。“党委政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我家房前屋后做起了堡坎,花台也全部建好了,还对后阳沟和院坝进行了硬化,现在房前屋后看起安逸得很,城里人都说我们这个是别墅哦!”潼南区塘坝镇金山村村民蒋启福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的关键。”潼南区城乡建委主任李洋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的具体部署,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力争到2020年累计投资1.2亿元,全面完成全区30余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真正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成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潼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在生产上抓防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在生活上促宜居,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控,保护村容村貌、乡情乡韵,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聚焦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脏乱差”问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两项行动,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在生态上重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推进山水田园绿化美化净化,建设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

强化重心下沉实现组织振兴

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毗邻琼江,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余人,有党员80名左右。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强化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构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持续夯实班子和队伍建设,团结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开展综合治理促进乡风文明,成功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重庆市新农村示范点、重庆市农村宜居示范片,荣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罐坝村党支部紧跟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始终将战斗“堡垒”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升。

支部独强不算强,群建跟上更加强。罐坝村党支部坚持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挤出“两委”阵地,设置群团工作室,健全团支部,改革村妇联,落实党员担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鼓励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为此,罐坝村妇女主任发动30余名留守妇女建起“同心姐妹”互助会,组织妇女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员大学生邱金回村担任团支书,为其争取补贴两万元开办旅游客栈,年收入30余万元,在个人致富的同时,邱金还带动谭子剑、陆长江等3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扎根农村。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潼南牢牢抓住乡村组织振兴这根主心骨,坚持力量下沉、资源下倾、人员下移,全面建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们加强政治领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不漏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潼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明确“123”工作思路,即加大农村外出大学生回引选拔力度,2018年内每村配备1-2名挂职大学生;整合各方力量,通过两年时间全覆盖改造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村“两委”主导、群众参与、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机制,力争在3年内消除所有“空壳村”,保证乡村振兴有人才、有经费、有阵地。

[责任编辑: 王傲寒]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