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领导干部要多一点“历史感”——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①
导航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领导干部要多一点“历史感”——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9-01-24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勉励提高“历史思维”,强调“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提倡“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要求“树立历史眼光”……历史,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想问题、观大势、谋战略的重要坐标。思考过去、瞩望未来,历史中沉淀的,正是走向未来的力量。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感是什么?正是以历史逻辑、历史思维、历史眼光、历史情怀,明所从来、知其将往。借“四知拒金”说觉悟,以“准备吃亏”谈风险,引“治大国若烹小鲜”话为政之道,于“失去的二百年”讲抓住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这一幕让很多人印象深刻: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身体力行在“劝学”。他涵盖诸多领域的书单中,最多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左传》《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当我们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时,不妨向总书记看齐,展卷读史,与贤者共坐、和时间对谈。

历史感,说到底是一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现实中,有人把历史当故事读,看到的只是帝王将相、恩怨情仇;有人把历史当鸡汤读,发现的只是厚黑之学、权谋之术;还有人从历史中找“论据”,在谋人不谋事、信权不信法的逻辑中愈陷愈深。面对历史的宝藏只看到自己想看的,甚至是有意无意地曲解、误读,无异于宝山空回,既无教益,更复有害。学与思、知与行这两对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读历史。

历史感的涵养,需要精读历史、深读历史,在读通、读透中收获“历史的通感”。5000多年的传承,深藏着兴衰的奥义、文明的密码;近180年的沧桑,背后有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展示着人民政党巨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变化,也能让人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打开手电筒,我们能看到多久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学者朱光潜认为,“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方此历史交汇期,领导干部的历史感,更体现于对现实的洞察。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如何理解时与势依然在我?打赢三大攻坚战,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没有历史感,就无法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缺少历史感,也就难以理解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更何况,也只有胸怀过去、放眼未来,才能超越眼前的锱铢必较、一时的成败得失,以历史为定位,把我们的工作写在时间深处。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刚刚走过改革开放40年,又迎来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滚滚向前。多读一点历史,涵养一点历史感,我们才能听清历史的回声,更好地从过去走向未来。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领导干部要多一点“历史感”——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①

2019-01-24 14:28:28 来源: 0 条评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勉励提高“历史思维”,强调“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提倡“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要求“树立历史眼光”……历史,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想问题、观大势、谋战略的重要坐标。思考过去、瞩望未来,历史中沉淀的,正是走向未来的力量。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感是什么?正是以历史逻辑、历史思维、历史眼光、历史情怀,明所从来、知其将往。借“四知拒金”说觉悟,以“准备吃亏”谈风险,引“治大国若烹小鲜”话为政之道,于“失去的二百年”讲抓住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这一幕让很多人印象深刻: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身体力行在“劝学”。他涵盖诸多领域的书单中,最多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左传》《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当我们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时,不妨向总书记看齐,展卷读史,与贤者共坐、和时间对谈。

历史感,说到底是一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现实中,有人把历史当故事读,看到的只是帝王将相、恩怨情仇;有人把历史当鸡汤读,发现的只是厚黑之学、权谋之术;还有人从历史中找“论据”,在谋人不谋事、信权不信法的逻辑中愈陷愈深。面对历史的宝藏只看到自己想看的,甚至是有意无意地曲解、误读,无异于宝山空回,既无教益,更复有害。学与思、知与行这两对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读历史。

历史感的涵养,需要精读历史、深读历史,在读通、读透中收获“历史的通感”。5000多年的传承,深藏着兴衰的奥义、文明的密码;近180年的沧桑,背后有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展示着人民政党巨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变化,也能让人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打开手电筒,我们能看到多久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学者朱光潜认为,“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方此历史交汇期,领导干部的历史感,更体现于对现实的洞察。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如何理解时与势依然在我?打赢三大攻坚战,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没有历史感,就无法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缺少历史感,也就难以理解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更何况,也只有胸怀过去、放眼未来,才能超越眼前的锱铢必较、一时的成败得失,以历史为定位,把我们的工作写在时间深处。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刚刚走过改革开放40年,又迎来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滚滚向前。多读一点历史,涵养一点历史感,我们才能听清历史的回声,更好地从过去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 李辉]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蔡家岗街道办事处:已督促该餐馆在夜间高峰期后及时收摊,并提醒食客控制音量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