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筑梦人郝学科:“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导航

梨乡筑梦人郝学科:“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来源:经济日报2019-02-04

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把郝学科的家和近万亩梨园基地连在了一起。

30年前离乡打拼以后就很少走的这条小路,50岁的郝学科如今每天都要走好几个来回。因为这条山路承载着他游子归乡的情怀,更通往了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郝学科是山西省原平市同川梨园创办人。同川有着1000多年栽培梨树历史,被称为“梨乡”,是山西最大产梨区,也是全国著名的梨产区之一,有5万余人从事水果产业。

近些年,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没有精力去照料这些梨树,新品种跟不上,价格也上不去。同行的63岁老乡刘招财告诉记者:“有时地头收购价连一块钱都不到。”

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梨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却没能实现致富,回乡探亲时,郝学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不让传承了几千年的梨园一天天荒废下去,2016年他下定决心:“俺要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说干就干,带着这些年攒下的资金,郝学科这个梨树种植的“门外汉”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

“这是酥梨、这是富硒香梨、这是蜜梨……”走在梨园里,郝学科如数家珍,在记者眼里看起来大同小异的梨树,在郝学科眼里好像都贴着标签;哪棵树生病了哪棵树没管理好,他大老远就能看出来,俨然已是梨树种植专家。

“以前对农业种植也不懂,就是市场上什么产品销路好,就到各地组织货源,这样来钱快,风险也相对低很多。自从做上这个项目以后,请了很多专家来指导,实行科学化生产、管理、销售,自己也跟着学了不少。”聊起这一年的产量,郝学科更是喜上眉梢,“再加上今年雨水多、水量足,想不增产都难”。

对于郝学科的“梨果大产业链”构想来说,增产只是科学化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对品种更新换代才是他的真实想法。为了改良品种,郝学科首先建成了老树改良基地和新苗培育基地,专程跑到河北请来专家和技术员,依托梨园老树基地,立足品种更新,对中低产梨树实施改造,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现代梨园。在原始油、黄、夏、笨梨的基础上,引进酥梨、玉露香梨、秋月梨、富硒梨、蜜梨、黄冠梨、黄金梨、库尔勒梨、丰水梨、苹果梨、雪花梨、莱阳梨等40余种新品种。

“当初回乡创业,就是想传承光大几千年祖辈留下来的产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有广阔前景、能持续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也是有持久生命力的生态产业。”说起回乡创业的初衷,郝学科说出了心里话。

对于未来的发展,郝学科信心满满:“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与文化附加值相结合的产业链。”

在郝学科的蓝图里,首先是要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游客休闲消费需求,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他还计划把梨乡的文化附加值充分放大,建梨乡民俗博物馆,通过梨文化、梨乡雕刻工艺品厅、梨乡特色果品和同川民俗,展现梨乡人民辛勤劳作的质朴形象和聪明才智。(记者 刘存瑞)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梨乡筑梦人郝学科:“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2019-02-04 08:42:12 来源: 0 条评论

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把郝学科的家和近万亩梨园基地连在了一起。

30年前离乡打拼以后就很少走的这条小路,50岁的郝学科如今每天都要走好几个来回。因为这条山路承载着他游子归乡的情怀,更通往了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郝学科是山西省原平市同川梨园创办人。同川有着1000多年栽培梨树历史,被称为“梨乡”,是山西最大产梨区,也是全国著名的梨产区之一,有5万余人从事水果产业。

近些年,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没有精力去照料这些梨树,新品种跟不上,价格也上不去。同行的63岁老乡刘招财告诉记者:“有时地头收购价连一块钱都不到。”

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梨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却没能实现致富,回乡探亲时,郝学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不让传承了几千年的梨园一天天荒废下去,2016年他下定决心:“俺要把‘绿色’祖业传承下去!”

说干就干,带着这些年攒下的资金,郝学科这个梨树种植的“门外汉”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

“这是酥梨、这是富硒香梨、这是蜜梨……”走在梨园里,郝学科如数家珍,在记者眼里看起来大同小异的梨树,在郝学科眼里好像都贴着标签;哪棵树生病了哪棵树没管理好,他大老远就能看出来,俨然已是梨树种植专家。

“以前对农业种植也不懂,就是市场上什么产品销路好,就到各地组织货源,这样来钱快,风险也相对低很多。自从做上这个项目以后,请了很多专家来指导,实行科学化生产、管理、销售,自己也跟着学了不少。”聊起这一年的产量,郝学科更是喜上眉梢,“再加上今年雨水多、水量足,想不增产都难”。

对于郝学科的“梨果大产业链”构想来说,增产只是科学化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对品种更新换代才是他的真实想法。为了改良品种,郝学科首先建成了老树改良基地和新苗培育基地,专程跑到河北请来专家和技术员,依托梨园老树基地,立足品种更新,对中低产梨树实施改造,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现代梨园。在原始油、黄、夏、笨梨的基础上,引进酥梨、玉露香梨、秋月梨、富硒梨、蜜梨、黄冠梨、黄金梨、库尔勒梨、丰水梨、苹果梨、雪花梨、莱阳梨等40余种新品种。

“当初回乡创业,就是想传承光大几千年祖辈留下来的产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有广阔前景、能持续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也是有持久生命力的生态产业。”说起回乡创业的初衷,郝学科说出了心里话。

对于未来的发展,郝学科信心满满:“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与文化附加值相结合的产业链。”

在郝学科的蓝图里,首先是要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游客休闲消费需求,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他还计划把梨乡的文化附加值充分放大,建梨乡民俗博物馆,通过梨文化、梨乡雕刻工艺品厅、梨乡特色果品和同川民俗,展现梨乡人民辛勤劳作的质朴形象和聪明才智。(记者 刘存瑞)

[责任编辑: 华海纳]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