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售16吨元宵 排队买元宵成了一种节日“仪式”
导航

日售16吨元宵 排队买元宵成了一种节日“仪式”

来源:北京晚报2019-02-18

在磁器口锦芳总店前,每天都有众多市民排长队买元宵,早7点开卖,有人5点多就来排队。锦芳总店日售16吨元宵。庞铮铮摄

元宵节前 锦芳小吃店外热闹非凡

排队买元宵成了一种节日“仪式”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华传统习俗。这几日,各大元宵售卖点提前迎来了“长龙”。从初十开始,锦芳小吃磁器口店门前,买元宵的顾客就开始排队,昨天更是从地铁站外一直排到了150米开外的过街天桥。暖阳微风中,前前后后的顾客攀谈着与元宵有关的故事,等一两个小时,却不闷得慌。

年轻人排队先发朋友圈

“嚯,这是干吗呢?”从磁器口地铁站上来,长长的队伍正好排过站口。晚上6点,天儿黑下来了,站口外的人还是不见少。远处几盏小灯照着锦芳元宵的金字红底招牌,顾客的询问也隐约传来,“什锦的还有吗?给我来一斤!”

“大妈,您排队就行,今儿都能排上。”销售窗口前分成两队,多位售货员忙得不可开交。窗口外的牌子上写着今年元宵的种类,什锦、可可、低糖等。老人们戴上眼镜,抬头张望,年轻人则纷纷掏出手机,先拍下排队的“长龙”,发个朋友圈,然后赶紧给家里打电话,问问到底买哪几种口味的元宵回去。

“我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吧!”秦女士说,虽然过节还得两天,因为要上班,所以趁着有时间提前买回去,没想到还是排大队了。秦女士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应和。

吃元宵是一种“仪式”

“那起码得是20年前的事儿了吧!”人群中一位大叔续上支烟,似是卖关子,长吸一口却没有下文,众人瞅着他,等着故事。

大叔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年轻时吃元宵的经历。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排队买元宵,大叔说那时百姓生活不能说不富裕,但市场是没有这么丰富的,平常日子想不起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到了逢年过节,应景儿的吃食就比现在显得馋人了。年轻时爱吃甜的,有一次元宵节,竟然吃了小30个元宵!晚上躺床上那真是烧心得难受,才知道面食吃多了不消化是怎么回事。“到后来一个礼拜没吃饭。”

大叔说,现在市场挺丰富,想吃啥早已不用等逢年过节了,但是借用一句流行语吧,“生活还是需要点仪式感”,所以过什么节,还是需要些应景的吃食、玩意儿,要的是滋味。

低糖元宵受老人喜欢

“我住得离这儿不远,来排队买元宵有十几年了吧。”张阿姨告诉记者,在锦芳小吃搬家以前,她就很认家门口的这个字号,迁址以后,仍然每年来排队。近几年开始,元宵的口味种类越来越多,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不大能吃甜的了,现在元宵包括很多点心都开始加了木糖醇的,挺贴心的。

队伍当中,很多老人今年也同样是奔着低糖的元宵来的。老人们说,过节图的是一家人团圆,有个热闹的样子,具体吃什么馅儿,不在乎。正说着,队伍前头传过一句话,黄米元宵卖完了,“不要紧,都排半天了,不管什么味儿,有就行。”

需现金支付备好零钱

“哎呀,可算行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排队,刘阿姨从销售窗口前挤出来,手里拎着两大袋子元宵,满脸笑意。刘阿姨说,她过来一趟坐车大约得1个小时,今年正月十五,想过得讲究点。

“儿子一出发,其实春节就算过完了。”刘阿姨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不在北京工作,每年全国各地跑,每到2月底,基本就要出发了,有的年景,可能就这一年都见不到了。所以每年都算日子,盼着春节早来、儿子晚走。今年儿子在,正月十五就得好好过。“我不是说汤圆不好啊,咱北方人还是习惯元宵的多。”记者注意到,今年元宵销售窗口前,有两块提示牌,即需要现金支付,来排队的顾客尤其是年轻人最好提前预备,别排了半天队发现干着急。(记者 景一鸣)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日售16吨元宵 排队买元宵成了一种节日“仪式”

2019-02-18 15:52:51 来源: 0 条评论

在磁器口锦芳总店前,每天都有众多市民排长队买元宵,早7点开卖,有人5点多就来排队。锦芳总店日售16吨元宵。庞铮铮摄

元宵节前 锦芳小吃店外热闹非凡

排队买元宵成了一种节日“仪式”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华传统习俗。这几日,各大元宵售卖点提前迎来了“长龙”。从初十开始,锦芳小吃磁器口店门前,买元宵的顾客就开始排队,昨天更是从地铁站外一直排到了150米开外的过街天桥。暖阳微风中,前前后后的顾客攀谈着与元宵有关的故事,等一两个小时,却不闷得慌。

年轻人排队先发朋友圈

“嚯,这是干吗呢?”从磁器口地铁站上来,长长的队伍正好排过站口。晚上6点,天儿黑下来了,站口外的人还是不见少。远处几盏小灯照着锦芳元宵的金字红底招牌,顾客的询问也隐约传来,“什锦的还有吗?给我来一斤!”

“大妈,您排队就行,今儿都能排上。”销售窗口前分成两队,多位售货员忙得不可开交。窗口外的牌子上写着今年元宵的种类,什锦、可可、低糖等。老人们戴上眼镜,抬头张望,年轻人则纷纷掏出手机,先拍下排队的“长龙”,发个朋友圈,然后赶紧给家里打电话,问问到底买哪几种口味的元宵回去。

“我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吧!”秦女士说,虽然过节还得两天,因为要上班,所以趁着有时间提前买回去,没想到还是排大队了。秦女士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应和。

吃元宵是一种“仪式”

“那起码得是20年前的事儿了吧!”人群中一位大叔续上支烟,似是卖关子,长吸一口却没有下文,众人瞅着他,等着故事。

大叔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年轻时吃元宵的经历。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排队买元宵,大叔说那时百姓生活不能说不富裕,但市场是没有这么丰富的,平常日子想不起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到了逢年过节,应景儿的吃食就比现在显得馋人了。年轻时爱吃甜的,有一次元宵节,竟然吃了小30个元宵!晚上躺床上那真是烧心得难受,才知道面食吃多了不消化是怎么回事。“到后来一个礼拜没吃饭。”

大叔说,现在市场挺丰富,想吃啥早已不用等逢年过节了,但是借用一句流行语吧,“生活还是需要点仪式感”,所以过什么节,还是需要些应景的吃食、玩意儿,要的是滋味。

低糖元宵受老人喜欢

“我住得离这儿不远,来排队买元宵有十几年了吧。”张阿姨告诉记者,在锦芳小吃搬家以前,她就很认家门口的这个字号,迁址以后,仍然每年来排队。近几年开始,元宵的口味种类越来越多,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不大能吃甜的了,现在元宵包括很多点心都开始加了木糖醇的,挺贴心的。

队伍当中,很多老人今年也同样是奔着低糖的元宵来的。老人们说,过节图的是一家人团圆,有个热闹的样子,具体吃什么馅儿,不在乎。正说着,队伍前头传过一句话,黄米元宵卖完了,“不要紧,都排半天了,不管什么味儿,有就行。”

需现金支付备好零钱

“哎呀,可算行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排队,刘阿姨从销售窗口前挤出来,手里拎着两大袋子元宵,满脸笑意。刘阿姨说,她过来一趟坐车大约得1个小时,今年正月十五,想过得讲究点。

“儿子一出发,其实春节就算过完了。”刘阿姨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不在北京工作,每年全国各地跑,每到2月底,基本就要出发了,有的年景,可能就这一年都见不到了。所以每年都算日子,盼着春节早来、儿子晚走。今年儿子在,正月十五就得好好过。“我不是说汤圆不好啊,咱北方人还是习惯元宵的多。”记者注意到,今年元宵销售窗口前,有两块提示牌,即需要现金支付,来排队的顾客尤其是年轻人最好提前预备,别排了半天队发现干着急。(记者 景一鸣)

[责任编辑: 华海纳]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