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农奴、聂荣县白嘎村罗吉:隆玛河畔幸福歌
导航

翻身农奴、聂荣县白嘎村罗吉:隆玛河畔幸福歌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2019-03-19

身份背景:

罗吉,男,生于1935年12月,现年84岁,家住那曲市聂荣县下曲乡白嘎村。民主改革前,罗吉一家4口人,隶属于阿扎买玛部落,遭受领主的压榨和盘剥。

罗吉回忆,1954年左右,家中牲畜被盗光,沦为“堆穷(小户)”,罗吉被迫卖身给昌都寺(1917年,阿扎买玛部落建立昌都寺,位于现聂荣县下曲乡1村。)做苦力,备受欺凌。如今,罗吉儿孙绕膝,家庭成员增至37人,四世同堂,生活幸福。

蜿蜒曲折的隆玛河,宛如一条蓝色的哈达,守望着一旁的白嘎村。

隆玛,藏语意为“平坦肥沃的红土地”。这里有丰美的草场,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牛羊点缀其上,蔚蓝色苍穹与天边群山构成一幅绝美画卷。

初春的一天,记者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了白嘎村的一幢藏式小院。看到记者一行,屋主罗吉老人连忙将我们请进屋里。虽然已是84岁高龄,但罗吉老人依旧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走进屋里,茶几上摆满了风干牦牛肉、拉拉、卡赛,壁柜上摆放着各种荣誉证书。

简单寒暄后,罗吉老人聊起了尘封的往事。

“我20岁之前,家里有20多头牛、30多只羊,虽然听上去条件还算不错,但领主无休止地剥削我们,光支差就有酥油差、牛羊毛差、肉差、人头差等12个名目,每年所获几乎全部上交,所剩无几。”罗吉老人声音哽咽,控诉着旧西藏的黑暗。

1954年,罗吉老人家中的牲畜被盗光,沦为“堆穷(小户)”,罗吉被迫卖身到昌都寺做苦力,从此与家人分离。

“那时的苦是真的苦。我们在外放牧,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晚上住在破旧的帐篷里,最怕夏天的雨和冬天的风,更谈不上个人卫生了;吃的就更差了,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两三次糌粑,只能靠挖野菜充饥。”“民主改革前,随处可见农奴讨饭。他们光着脚,穿着破衣烂衫,手里拿着破碗,沿路乞讨。不少农奴身上还有残疾,大部分都是被农奴主迫害所致。”罗吉老人深吸一口气,继续说:“我虽然没有被毒打的经历,但却亲眼看到身边和我一样身份的农奴,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就被虐待和折磨。我常常在想,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回忆起往事,罗吉老人至今仍心有余悸。

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到藏北,羌塘草原迎来了光明的曙光,罗吉老人回到了家,盼望已久的幸福终于来临了!

“1960年,我和妻子新婚不久,就分到15头牦牛、8只绵羊,以及不漏风雨的牦牛皮帐篷,兴奋得一整夜没睡着。”回想起领到这些东西时的情景,罗吉老人至今仍有些激动,“以前,我们不管把活儿干得多好,都得不到一件赏赐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帐篷、草场和牛羊,每年的畜产品留够家里人食用,多余的还可以卖了赚钱,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1960年,村里成立了互助组,罗吉老人因勤劳踏实被选为组长;人民公社成立后,又被村民选举为秘书;1973年,罗吉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五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打心眼儿里感激共产党,自己成为一名党员后,也希望能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今,早已脱贫的白嘎村,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罗吉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无论是摆在客厅里的藏式家具、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还是停在门前的大卡车、小汽车,以及远处数不清的牛羊,这一切,无不展现出罗吉老人家今天富足的生活。

“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过去生病了只能听天由命,而现在,医疗费用国家全报销,村村有医生,还能上门诊治。不仅如此,我每年还可以领到1800元的生活补助,这让我怎能不赞美我们伟大祖国,怎能不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望着远处静静流淌的隆玛河,罗吉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翻身农奴、聂荣县白嘎村罗吉:隆玛河畔幸福歌

2019-03-19 11:11:55 来源:

身份背景:

罗吉,男,生于1935年12月,现年84岁,家住那曲市聂荣县下曲乡白嘎村。民主改革前,罗吉一家4口人,隶属于阿扎买玛部落,遭受领主的压榨和盘剥。

罗吉回忆,1954年左右,家中牲畜被盗光,沦为“堆穷(小户)”,罗吉被迫卖身给昌都寺(1917年,阿扎买玛部落建立昌都寺,位于现聂荣县下曲乡1村。)做苦力,备受欺凌。如今,罗吉儿孙绕膝,家庭成员增至37人,四世同堂,生活幸福。

蜿蜒曲折的隆玛河,宛如一条蓝色的哈达,守望着一旁的白嘎村。

隆玛,藏语意为“平坦肥沃的红土地”。这里有丰美的草场,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牛羊点缀其上,蔚蓝色苍穹与天边群山构成一幅绝美画卷。

初春的一天,记者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了白嘎村的一幢藏式小院。看到记者一行,屋主罗吉老人连忙将我们请进屋里。虽然已是84岁高龄,但罗吉老人依旧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走进屋里,茶几上摆满了风干牦牛肉、拉拉、卡赛,壁柜上摆放着各种荣誉证书。

简单寒暄后,罗吉老人聊起了尘封的往事。

“我20岁之前,家里有20多头牛、30多只羊,虽然听上去条件还算不错,但领主无休止地剥削我们,光支差就有酥油差、牛羊毛差、肉差、人头差等12个名目,每年所获几乎全部上交,所剩无几。”罗吉老人声音哽咽,控诉着旧西藏的黑暗。

1954年,罗吉老人家中的牲畜被盗光,沦为“堆穷(小户)”,罗吉被迫卖身到昌都寺做苦力,从此与家人分离。

“那时的苦是真的苦。我们在外放牧,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晚上住在破旧的帐篷里,最怕夏天的雨和冬天的风,更谈不上个人卫生了;吃的就更差了,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两三次糌粑,只能靠挖野菜充饥。”“民主改革前,随处可见农奴讨饭。他们光着脚,穿着破衣烂衫,手里拿着破碗,沿路乞讨。不少农奴身上还有残疾,大部分都是被农奴主迫害所致。”罗吉老人深吸一口气,继续说:“我虽然没有被毒打的经历,但却亲眼看到身边和我一样身份的农奴,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就被虐待和折磨。我常常在想,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回忆起往事,罗吉老人至今仍心有余悸。

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到藏北,羌塘草原迎来了光明的曙光,罗吉老人回到了家,盼望已久的幸福终于来临了!

“1960年,我和妻子新婚不久,就分到15头牦牛、8只绵羊,以及不漏风雨的牦牛皮帐篷,兴奋得一整夜没睡着。”回想起领到这些东西时的情景,罗吉老人至今仍有些激动,“以前,我们不管把活儿干得多好,都得不到一件赏赐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帐篷、草场和牛羊,每年的畜产品留够家里人食用,多余的还可以卖了赚钱,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1960年,村里成立了互助组,罗吉老人因勤劳踏实被选为组长;人民公社成立后,又被村民选举为秘书;1973年,罗吉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五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打心眼儿里感激共产党,自己成为一名党员后,也希望能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今,早已脱贫的白嘎村,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罗吉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无论是摆在客厅里的藏式家具、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还是停在门前的大卡车、小汽车,以及远处数不清的牛羊,这一切,无不展现出罗吉老人家今天富足的生活。

“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过去生病了只能听天由命,而现在,医疗费用国家全报销,村村有医生,还能上门诊治。不仅如此,我每年还可以领到1800元的生活补助,这让我怎能不赞美我们伟大祖国,怎能不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望着远处静静流淌的隆玛河,罗吉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 杜漩]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