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导航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22

作者:秦在东(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教授)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此,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从文化优势中汲取精神养分

民族精神虽然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其表达载体和表现方式是具体而多样的。就一个民族而言,其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俗、道德习惯乃至民族成员的行为实践等都能够表现其民族特性,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其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人类文明形态,在缔造中华文明的漫长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和创造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资源:代表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浓缩和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民族人物的精神成就;集中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文化成就,包括文学艺术、学术流派、史章典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

利用和发挥文化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本来、外来、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忘本来,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传承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的重要文化优势,必须利用和发挥好。吸收外来,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精神文化的有益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资源。面向未来,要抱持关怀人类命运的长远眼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从理论优势中强化思想定力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最高智慧的凝结和体现。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理论成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利用和发挥理论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保持思想定力提供了科学指导。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对民族精神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精神内含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强化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我们应增强对民族精神重要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增强对民族精神教育和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增强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

从实践优势中吸纳教育智慧

从人类的教育规律来看,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种融思想道德和精神启蒙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通过社会生活培育和社会教育实践来进行。实际上,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民族精神在民族成员之间通过不断教育和传承实现传递、发扬和更新的实践过程。中华民族在传承和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诸如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向;从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中发掘教育素材,同时积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的创造和创新;注重因人施教等等。

利用和发挥实践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要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门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融入民族精神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积极发挥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发挥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应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积极开展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宣传教育。英雄人物是践行民族精神的典范,要广泛宣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严肃处理肆意丑化、抹黑英雄的言行,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社会氛围。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2日 06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9-03-22 11:53:35 来源:

作者:秦在东(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教授)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此,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从文化优势中汲取精神养分

民族精神虽然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其表达载体和表现方式是具体而多样的。就一个民族而言,其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俗、道德习惯乃至民族成员的行为实践等都能够表现其民族特性,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其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人类文明形态,在缔造中华文明的漫长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和创造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资源:代表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浓缩和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民族人物的精神成就;集中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文化成就,包括文学艺术、学术流派、史章典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

利用和发挥文化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本来、外来、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忘本来,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传承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的重要文化优势,必须利用和发挥好。吸收外来,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精神文化的有益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资源。面向未来,要抱持关怀人类命运的长远眼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从理论优势中强化思想定力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最高智慧的凝结和体现。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理论成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利用和发挥理论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保持思想定力提供了科学指导。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对民族精神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精神内含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强化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我们应增强对民族精神重要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增强对民族精神教育和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增强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

从实践优势中吸纳教育智慧

从人类的教育规律来看,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种融思想道德和精神启蒙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通过社会生活培育和社会教育实践来进行。实际上,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民族精神在民族成员之间通过不断教育和传承实现传递、发扬和更新的实践过程。中华民族在传承和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诸如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向;从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中发掘教育素材,同时积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的创造和创新;注重因人施教等等。

利用和发挥实践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要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门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融入民族精神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积极发挥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发挥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应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积极开展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宣传教育。英雄人物是践行民族精神的典范,要广泛宣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严肃处理肆意丑化、抹黑英雄的言行,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社会氛围。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2日 06版)

[责任编辑: 王傲寒]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