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
导航

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

来源:解放日报2019-03-23

原标题:长三角:“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

协同守护“绿水青山”,已摸清四年大气污染“家底”,去年41城PM2.5浓度同比下降10.2%

往年10月到11月,是水葫芦大面积爆发的风险期。不过,去年这段时间,水葫芦却突然“哑火”。这背后,除了气候等客观因素,主要得益于太湖流域上下游携手,加强并提前布置了打捞、拦截水葫芦的力量。

在太浦河流域,比联防水葫芦更深层次的协作正在进行着。

青浦区与“邻居”吴江区、嘉善县建立了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做到加强联动、共同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共享。

“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长三角省市间的这份深情厚谊,传为佳话。

如今,这一佳话正从水环境保护扩展到更多的生态环境治理领域。

下游饮用水源,上游倾情呵护

原水供应规模占上海总量三成左右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在来水水质、水量上相对“被动”,离不开上游的援手。

2016年底,随着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正式通水,上海市、浙江省从太浦河取水的规模和供水覆盖范围大幅扩大,上下游联手保障太浦河供水安全的必要性愈发突出。

记者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了解到,2016年底至今,太浦河上游多次启动泵站向下游供水,确保了下游水量的充沛,也通过“稀释”,将水中污染因子的隐患降到最低,下游上海5区670万人的饮用水供应和安全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饮用水保障只是开始,更多深度合作如雨后春笋般铺陈开来。

去年8月,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联席会议在青浦区举行,青浦区、昆山市、吴江区、嘉善县四地共同签订了11个专项合作协议。会议还发布了《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青昆吴善一体化对接事项清单(2018-2020)》,剑指规划契合、设施汇合、产业耦合、功能聚合、治理融合、环保联合的宏伟目标。

“绿水青山”为重,一系列环保联合举措已先行一步。

去年8月,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等单位在青浦区金泽水库举办了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为迎接进博会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年初,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环保部门齐聚青浦,签约建立适合三地的一体化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据青浦区环保局透露,一项针对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三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正在进行,目的正是为以后制定区域性的统一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雾霾“风吹草动”,区域联合监测

长三角在环境领域的休戚与共,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年底那场持久的“雾霾围城”。在10天左右的时间内,一个污染气团仿佛一块粘在长三角地区上空的抹布,移去飘来,不曾离开,也不曾清洗,越抹越脏。

彼时,长三角的有识之士幡然醒悟:雾霾绝非“各扫门前雪”就可破解,区域性大气污染下,长三角各城市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及时预判污染,才能打有准备之仗,于是,全力建设提升污染监测能力被迅速提上日程。

2013年,环保部将“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设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长三角各省市提供区域性预测预报服务,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自建成以来,区域中心已开展近50次区域可视化预报会商,成功为2014年江苏南京青奥会、上海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和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确保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客观全面,设在一线的“鼻子”必须又多又灵敏。长三角为此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王茜介绍,截至目前,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省(市)控点总量达到400多个,雾霾稍有风吹草动,数据便第一时间汇总到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去年年底,长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预报水平又迈上一个台阶。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完成建设,实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未来5天空气质量指数的精确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的预报,为进博会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摸清四年“家底”,治污对症下药

知道雾霾何时来,更要知道其为何而来,方能对症下药,从源头遏制污染。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陆续出台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大气污染深化治理方案,以及高污染车辆和船舶联防联控专项方案。这些“治霾之道”的出炉,设在上海市环科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功不可没。

“简单来说,我们找到了各类大气污染源,摸清了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排放污染的时间和污染物的量,并做了一个‘排行榜’。”上海市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红丽表示,“熟读”这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长三角各地就能清楚自己区域的污染“家底”,并研判这些污染源的轻重缓急,量身定制治理方案。

以此为基础,该实验室研究提出的“加强长三角区域臭氧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开展长三角多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的建议”等建言均被长三角地区采纳并付诸实施。

知霾为何而来,治霾效率大幅提升。从2013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到2017年国家验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果,沪苏浙25座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4.3%,超额完成国家“下降20%”的要求。去年,沪苏浙皖41座城市再接再厉,PM2.5浓度同比又下降10.2%,降至44微克/立方米。

成绩背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秋冬季区域性重污染仍时有发生、臭氧污染加剧、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仍不稳固。为此,重点实验室在去年获科技部立项,启动了《长三角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策略与技术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深入研究区域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机制。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的深入,长三角区域的污染源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已经摸清了2014年到2017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正在攻关2018年的。”王红丽坦言,一些大的污染源的治理基本上都完成了,每个省市的减排潜力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大,这种情况下,前路在何方?仍需要长三角区域的科研机构一起携手努力,为区域协同治理照亮前路。(记者 陈玺撼)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

2019-03-23 10:25:49 来源:

原标题:长三角:“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

协同守护“绿水青山”,已摸清四年大气污染“家底”,去年41城PM2.5浓度同比下降10.2%

往年10月到11月,是水葫芦大面积爆发的风险期。不过,去年这段时间,水葫芦却突然“哑火”。这背后,除了气候等客观因素,主要得益于太湖流域上下游携手,加强并提前布置了打捞、拦截水葫芦的力量。

在太浦河流域,比联防水葫芦更深层次的协作正在进行着。

青浦区与“邻居”吴江区、嘉善县建立了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做到加强联动、共同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共享。

“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长三角省市间的这份深情厚谊,传为佳话。

如今,这一佳话正从水环境保护扩展到更多的生态环境治理领域。

下游饮用水源,上游倾情呵护

原水供应规模占上海总量三成左右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在来水水质、水量上相对“被动”,离不开上游的援手。

2016年底,随着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正式通水,上海市、浙江省从太浦河取水的规模和供水覆盖范围大幅扩大,上下游联手保障太浦河供水安全的必要性愈发突出。

记者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了解到,2016年底至今,太浦河上游多次启动泵站向下游供水,确保了下游水量的充沛,也通过“稀释”,将水中污染因子的隐患降到最低,下游上海5区670万人的饮用水供应和安全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饮用水保障只是开始,更多深度合作如雨后春笋般铺陈开来。

去年8月,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联席会议在青浦区举行,青浦区、昆山市、吴江区、嘉善县四地共同签订了11个专项合作协议。会议还发布了《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青昆吴善一体化对接事项清单(2018-2020)》,剑指规划契合、设施汇合、产业耦合、功能聚合、治理融合、环保联合的宏伟目标。

“绿水青山”为重,一系列环保联合举措已先行一步。

去年8月,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等单位在青浦区金泽水库举办了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为迎接进博会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年初,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环保部门齐聚青浦,签约建立适合三地的一体化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据青浦区环保局透露,一项针对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三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正在进行,目的正是为以后制定区域性的统一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雾霾“风吹草动”,区域联合监测

长三角在环境领域的休戚与共,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年底那场持久的“雾霾围城”。在10天左右的时间内,一个污染气团仿佛一块粘在长三角地区上空的抹布,移去飘来,不曾离开,也不曾清洗,越抹越脏。

彼时,长三角的有识之士幡然醒悟:雾霾绝非“各扫门前雪”就可破解,区域性大气污染下,长三角各城市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及时预判污染,才能打有准备之仗,于是,全力建设提升污染监测能力被迅速提上日程。

2013年,环保部将“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设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长三角各省市提供区域性预测预报服务,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自建成以来,区域中心已开展近50次区域可视化预报会商,成功为2014年江苏南京青奥会、上海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和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确保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客观全面,设在一线的“鼻子”必须又多又灵敏。长三角为此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王茜介绍,截至目前,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省(市)控点总量达到400多个,雾霾稍有风吹草动,数据便第一时间汇总到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去年年底,长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预报水平又迈上一个台阶。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完成建设,实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未来5天空气质量指数的精确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的预报,为进博会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摸清四年“家底”,治污对症下药

知道雾霾何时来,更要知道其为何而来,方能对症下药,从源头遏制污染。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陆续出台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大气污染深化治理方案,以及高污染车辆和船舶联防联控专项方案。这些“治霾之道”的出炉,设在上海市环科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功不可没。

“简单来说,我们找到了各类大气污染源,摸清了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排放污染的时间和污染物的量,并做了一个‘排行榜’。”上海市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红丽表示,“熟读”这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长三角各地就能清楚自己区域的污染“家底”,并研判这些污染源的轻重缓急,量身定制治理方案。

以此为基础,该实验室研究提出的“加强长三角区域臭氧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开展长三角多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的建议”等建言均被长三角地区采纳并付诸实施。

知霾为何而来,治霾效率大幅提升。从2013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到2017年国家验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果,沪苏浙25座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4.3%,超额完成国家“下降20%”的要求。去年,沪苏浙皖41座城市再接再厉,PM2.5浓度同比又下降10.2%,降至44微克/立方米。

成绩背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秋冬季区域性重污染仍时有发生、臭氧污染加剧、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仍不稳固。为此,重点实验室在去年获科技部立项,启动了《长三角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策略与技术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深入研究区域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机制。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的深入,长三角区域的污染源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已经摸清了2014年到2017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正在攻关2018年的。”王红丽坦言,一些大的污染源的治理基本上都完成了,每个省市的减排潜力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大,这种情况下,前路在何方?仍需要长三角区域的科研机构一起携手努力,为区域协同治理照亮前路。(记者 陈玺撼)

[责任编辑: 华海纳]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