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导航

新华社评论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网2019-03-29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艺术品,摩纳哥青年背诵唐诗,法国将珍贵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国礼相赠……伴随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圆满结束,东西方文明交流再次写下精彩篇章。

  这美好的一幕幕令人感动,亦让人回想起5年前的难忘时刻: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向世界描绘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5年来,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希望的种子蓬勃生长,晕染出一派春意,为纷繁变乱的世界带来曙色和希冀。

  文明互鉴之光,以思想的穿透力,回应时代之问。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国家如何平等相待,不同文明如何和谐共处,考验人类智慧,攸关全球未来。“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观,超越“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等陈旧思维,为人类进步提供了正确精神指引。5年来,从塞纳河边到尼罗河畔,从乌拉尔山麓到安第斯山脉,习主席行走全球,架设起沟通中外的桥梁,让世界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文明互鉴之光,以行动的塑造力,开辟发展新路。中国不仅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有解决问题的行动。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文化交流的动力、合作共赢的平台。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旗帜鲜明维护多边主义,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兼济天下的中国方案,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出良方,为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习近平主席的新型文明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霾挥之不去,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正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对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加有力支撑,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照进现实。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今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由习主席倡议召开的盛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文明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的灯火就会更加明亮璀璨。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社评论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
--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2019-03-29 14:34:16 来源: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艺术品,摩纳哥青年背诵唐诗,法国将珍贵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国礼相赠……伴随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圆满结束,东西方文明交流再次写下精彩篇章。

  这美好的一幕幕令人感动,亦让人回想起5年前的难忘时刻: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向世界描绘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5年来,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希望的种子蓬勃生长,晕染出一派春意,为纷繁变乱的世界带来曙色和希冀。

  文明互鉴之光,以思想的穿透力,回应时代之问。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国家如何平等相待,不同文明如何和谐共处,考验人类智慧,攸关全球未来。“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观,超越“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等陈旧思维,为人类进步提供了正确精神指引。5年来,从塞纳河边到尼罗河畔,从乌拉尔山麓到安第斯山脉,习主席行走全球,架设起沟通中外的桥梁,让世界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文明互鉴之光,以行动的塑造力,开辟发展新路。中国不仅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有解决问题的行动。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文化交流的动力、合作共赢的平台。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旗帜鲜明维护多边主义,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兼济天下的中国方案,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出良方,为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习近平主席的新型文明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霾挥之不去,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正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对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加有力支撑,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照进现实。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今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由习主席倡议召开的盛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文明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的灯火就会更加明亮璀璨。

[责任编辑: 苏桢淇]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