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空间站:流浪地球成真?人类为何不能在太空长期飞行

六问空间站:流浪地球成真?人类为何不能在太空长期飞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4-15

深科·浅说

六问空间站 “流浪地球”要成真?

不久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媒体将2019年称为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将于今年下半年拉开序幕,届时,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首飞载荷将陆续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后将择机进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

很多公众对空间站的想象和理解一直停留在科幻电影里。这次,“流浪地球”要成真了?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告诉公众一个现实版的空间站。

一问:当空间站真的成为现实,它究竟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呢?

张柏楠介绍,建造空间站是针对人类长期飞行太空的一项空间技术,是为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并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而在浩瀚的太空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终极目标。

二问: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介绍,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前期,利用国家的空间实验室,我们已经解决了航天员在太空的中短期驻留技术,但是长期驻留的技术,无论是对中国、对世界来讲仍然是一个难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这个技术也是载人航天很关键的基础性技术”。

张柏楠补充,对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和利用来说,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三问: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表示,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四问:如今的空间站与“天宫二号”有什么区别?

张柏楠解释,空间站和空间实验室不一样:空间实验室一般是短期有人、长期无人,这主要是受规模、设计等方面的限制;而空间站是可以支持长期连续载人,即不间断载人的。

若想达到“长期连续载人”这一目标,还需要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支撑。“要解决人类耐受长时间空间飞行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空间站提供适应的环境,以减少太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基础生命科学的支撑。这不仅是工程问题,还是科学问题。此外,空间站长期支持航天员连续飞行,还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技术,以减少航天员生存对地面的依赖,提高运行的效果”。

五问:载人航天任务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在张柏楠看来,载人航天任务与无人航天任务最大的区别就是“载人”,必须对航天员的生命负责,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因此不少载人航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都深知自己“只能成功,不容失败”。

张柏楠表示,载人飞行器必须要及时启动应急救生系统。“美国的航天飞机虽然技术很先进,但因为它不具备逃逸救生的功能,所以在以前两次事故中全是机毁人亡,最终提前退役”。

六问: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安全和务实。”张柏楠回答。

对很多人来说,载人航天一直是仰望天空的,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但在张柏楠看来,踏踏实实才是最重要的。“在世界范围来看,载人航天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剩下的就是如何保证它的安全”。

作为载人航天器的安全保障,若想在发射、交会对接、停靠、分离、返回、着陆等各个环节都能随时启动应急救生系统,付出的代价和工作量比一次正常的任务大数倍,甚至几十倍。“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是必须配备逃逸救生系统的。我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

“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张柏楠说,“从载人航天第一步,我国选择以飞船起步,而没有以航天飞机起步,这就是务实的第一步。另外,天宫二号也是世界上所有的空间实验室里最小的一个,只有8吨。美国的100多吨,俄罗斯的也是十几吨。”在他看来,“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比如我们正在运行的空间实验室,只要能验证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就可以”。

“现在很多科幻电影都离不开航天,其实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张柏楠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徐司羿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六问空间站:流浪地球成真?人类为何不能在太空长期飞行

2019-04-15 06:34:05 来源: 0 条评论

深科·浅说

六问空间站 “流浪地球”要成真?

不久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媒体将2019年称为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将于今年下半年拉开序幕,届时,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首飞载荷将陆续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后将择机进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

很多公众对空间站的想象和理解一直停留在科幻电影里。这次,“流浪地球”要成真了?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告诉公众一个现实版的空间站。

一问:当空间站真的成为现实,它究竟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呢?

张柏楠介绍,建造空间站是针对人类长期飞行太空的一项空间技术,是为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并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而在浩瀚的太空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终极目标。

二问: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介绍,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前期,利用国家的空间实验室,我们已经解决了航天员在太空的中短期驻留技术,但是长期驻留的技术,无论是对中国、对世界来讲仍然是一个难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这个技术也是载人航天很关键的基础性技术”。

张柏楠补充,对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和利用来说,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三问: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表示,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四问:如今的空间站与“天宫二号”有什么区别?

张柏楠解释,空间站和空间实验室不一样:空间实验室一般是短期有人、长期无人,这主要是受规模、设计等方面的限制;而空间站是可以支持长期连续载人,即不间断载人的。

若想达到“长期连续载人”这一目标,还需要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支撑。“要解决人类耐受长时间空间飞行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空间站提供适应的环境,以减少太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基础生命科学的支撑。这不仅是工程问题,还是科学问题。此外,空间站长期支持航天员连续飞行,还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技术,以减少航天员生存对地面的依赖,提高运行的效果”。

五问:载人航天任务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在张柏楠看来,载人航天任务与无人航天任务最大的区别就是“载人”,必须对航天员的生命负责,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因此不少载人航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都深知自己“只能成功,不容失败”。

张柏楠表示,载人飞行器必须要及时启动应急救生系统。“美国的航天飞机虽然技术很先进,但因为它不具备逃逸救生的功能,所以在以前两次事故中全是机毁人亡,最终提前退役”。

六问: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安全和务实。”张柏楠回答。

对很多人来说,载人航天一直是仰望天空的,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但在张柏楠看来,踏踏实实才是最重要的。“在世界范围来看,载人航天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剩下的就是如何保证它的安全”。

作为载人航天器的安全保障,若想在发射、交会对接、停靠、分离、返回、着陆等各个环节都能随时启动应急救生系统,付出的代价和工作量比一次正常的任务大数倍,甚至几十倍。“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是必须配备逃逸救生系统的。我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

“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张柏楠说,“从载人航天第一步,我国选择以飞船起步,而没有以航天飞机起步,这就是务实的第一步。另外,天宫二号也是世界上所有的空间实验室里最小的一个,只有8吨。美国的100多吨,俄罗斯的也是十几吨。”在他看来,“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比如我们正在运行的空间实验室,只要能验证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就可以”。

“现在很多科幻电影都离不开航天,其实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张柏楠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徐司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