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助力正当时——中国经济首季调研之区域篇

蓄能助力正当时——中国经济首季调研之区域篇

来源:新华网2019-04-16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题:蓄能助力正当时——中国经济首季调研之区域篇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陈炜伟、申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更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亮点频现,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群显现持久动能,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渐次展开。

添动能 发挥各自优势助推联动发展

4月15日,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开始铺轨。这条运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铁路,未来通车后,北京与雄安将实现半小时通达。

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骨干交通路网建设加紧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建设准备工作有序展开……两年来,雄安新区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这座未来之城正逐步绽放。

雄安新区正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去年以来,我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

就在本月初,位于珠江口的南沙大桥正式通车。这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条连通珠江口两岸的过江通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开通的又一条交通“动脉”,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向着构筑“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的发展目标又迈进一步。

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出台一批改革创新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引领力不断增强,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稳步提高,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快速成长,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结构将持续优化升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说。

激活力 在改革创新中为高质量发展开路

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之称的嘉善,近日宣布在上海建立嘉善国际创新中心,鼓励本地高科技企业入驻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嘉善”的沪善协同创新模式。

从上海到江浙设立“产业飞地”,到如今周边城市到上海设立“科创飞地”,这一来一回成为长三角结构升级、动能转换的最直观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同和利益分享新机制,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谱出新乐章。

区域政策的一个要点,是统一国内大市场,这既是区域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去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对外公布,在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积极行动,一批先期成果已经显露。

在东部,年初,“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刚一挂牌就引人注目。一年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沪成立,三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

在北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落地,深入推进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等改革举措,彰显了雄安新区打造改革开放前沿的勇气和决心。

在南边,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1座城市7000万人口未来如何联动发展显露端倪。

以改革促创新、谋发展。从高端制造业、到现代金融服务业,一系列瞄准高质量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项目、企业、计划在各大区域落地生根。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还是在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重要的是,改革创新不能“踱步”,更不能“止步”,要坚定持续走下去。

拓空间 在开放中挖掘区域协调发展新潜能

出口增长37.5%、进口增长12.4%,这是四川省15日发布的一季度外贸“成绩单”。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0.3%、6.7%。

远超全国整体水平的背后,有个关键词格外亮眼——“一带一路”。依靠直抵欧洲的中欧班列,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站上“西向开放”的潮头。

“四川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开放前沿。

厦门鹭岛,海天码头,进出口货轮往来繁忙,冠以“丝路海运”品牌的航线正串联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去年底“丝路海运”启动以来至今年3月底,34条“丝路海运”航线共开行完成269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1万标箱。一系列对标国际一流的服务标准正在加快落地,对接海铁联运的运作机制已加快形成。

“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源要素的整合愈发重要,协同化、系统化将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福建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薛侃说,未来几年福建将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共通、公共服务共享等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活力。

内外融通、山海协作。在中国经济画板上,开放始终是亮丽的底色。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区域协调发展动能更加增强。

今年3月,意大利、卢森堡政府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这个春天继续扩大。

向内看,从上海出发,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一枝独秀逐步形成“1+3+7+1”雁阵,将构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

向外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从春天出发,区域协调发展蓄能助力正当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蓄能助力正当时——中国经济首季调研之区域篇

2019-04-16 09:36:21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题:蓄能助力正当时——中国经济首季调研之区域篇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陈炜伟、申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更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亮点频现,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群显现持久动能,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渐次展开。

添动能 发挥各自优势助推联动发展

4月15日,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开始铺轨。这条运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铁路,未来通车后,北京与雄安将实现半小时通达。

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骨干交通路网建设加紧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建设准备工作有序展开……两年来,雄安新区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这座未来之城正逐步绽放。

雄安新区正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去年以来,我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

就在本月初,位于珠江口的南沙大桥正式通车。这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条连通珠江口两岸的过江通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开通的又一条交通“动脉”,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向着构筑“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的发展目标又迈进一步。

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出台一批改革创新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引领力不断增强,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稳步提高,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快速成长,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结构将持续优化升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说。

激活力 在改革创新中为高质量发展开路

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之称的嘉善,近日宣布在上海建立嘉善国际创新中心,鼓励本地高科技企业入驻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嘉善”的沪善协同创新模式。

从上海到江浙设立“产业飞地”,到如今周边城市到上海设立“科创飞地”,这一来一回成为长三角结构升级、动能转换的最直观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同和利益分享新机制,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谱出新乐章。

区域政策的一个要点,是统一国内大市场,这既是区域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去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对外公布,在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积极行动,一批先期成果已经显露。

在东部,年初,“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刚一挂牌就引人注目。一年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沪成立,三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

在北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落地,深入推进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等改革举措,彰显了雄安新区打造改革开放前沿的勇气和决心。

在南边,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1座城市7000万人口未来如何联动发展显露端倪。

以改革促创新、谋发展。从高端制造业、到现代金融服务业,一系列瞄准高质量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项目、企业、计划在各大区域落地生根。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还是在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重要的是,改革创新不能“踱步”,更不能“止步”,要坚定持续走下去。

拓空间 在开放中挖掘区域协调发展新潜能

出口增长37.5%、进口增长12.4%,这是四川省15日发布的一季度外贸“成绩单”。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0.3%、6.7%。

远超全国整体水平的背后,有个关键词格外亮眼——“一带一路”。依靠直抵欧洲的中欧班列,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站上“西向开放”的潮头。

“四川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开放前沿。

厦门鹭岛,海天码头,进出口货轮往来繁忙,冠以“丝路海运”品牌的航线正串联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去年底“丝路海运”启动以来至今年3月底,34条“丝路海运”航线共开行完成269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1万标箱。一系列对标国际一流的服务标准正在加快落地,对接海铁联运的运作机制已加快形成。

“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源要素的整合愈发重要,协同化、系统化将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福建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薛侃说,未来几年福建将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共通、公共服务共享等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活力。

内外融通、山海协作。在中国经济画板上,开放始终是亮丽的底色。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区域协调发展动能更加增强。

今年3月,意大利、卢森堡政府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这个春天继续扩大。

向内看,从上海出发,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一枝独秀逐步形成“1+3+7+1”雁阵,将构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

向外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从春天出发,区域协调发展蓄能助力正当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