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典:书生报国尺幅间

潘汉典:书生报国尺幅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21

【爱国情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姚晓丹

当代中国比较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潘汉典先生已经99岁高龄了,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跟随老先生10多年的入室弟子白晟告诉记者,老先生关心的,依然是学术动态和弟子的学术活动。谈及学术,老先生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畅谈。尽管业内有口皆碑,潘汉典却很少进入媒体视野,这与他低调平和的个性有关,唯爱学术,心无旁骛。

让我们穿越百年风云激荡,走近潘汉典的治学之路。

潘汉典的开蒙时代,父母有言:“上学就上最好的。”中学期间,他考取了著名的广州培正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停课迁校至澳门,潘汉典亲身经历了战乱,家中多年收藏的书籍也多散失,但他仍发愤读书,以总分第一名获得“学业成绩优良特别奖”银盾牌。2015年1月,94岁的潘汉典收到母校的刊物《广州培正通讯》,高兴极了,将刚出版的译作《博登海默法理学》赠予母校,并亲手写了感恩回信,信中将每一位师长的名字都点到了,连国画老师、音乐老师也没有落下。

受从事律师职业的父亲影响,潘汉典大学就读于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同样因为战争,潘汉典入读东吴法学院期间,学校被迫四度迁址:慕尔堂——慈淑大楼——中华职业教育——新寰中学——爱国女中。他的弟子白晟清楚记得,2012年前后,有一次潘先生在学院路校区课后与学生小聚,偶然忆起抗战时期的求学艰难经历:1942年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潘汉典,得悉远在香港的母亲因病逝世。因战火阻隔,甚至未能奔丧。母亲“遗命续学”,他只有含悲苦读,学业一直处于年级前三位,而且掌握了英、法、德、日语。说到动情处,老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毕业前夕,潘汉典受命编辑《年刊》,在东吴法学院1944级年刊的扉页印着十分醒目的“献词”——“敬以此册献给母校与祖国”,拳拳爱国心跃然纸上。

正是浓烈的爱国情,1949年,潘汉典虽然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奖学金,但最终,他选择留在国内继续从事教学研究,这个选择,当然也是“最好的”。

1948年获得东吴法学院硕士学位,之后潘汉典就任上海光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辗转东吴法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政法大学,迄今已从事教学研究71年。

无论就职于哪个单位,他都没有停止学术研究。为了研究需要,潘汉典又自修了俄语和意大利语,前后花费27年时间,使用了4种意文本,参考了英、美、法、德、日等国出版的《君主论》译本13种,参阅了关于马基雅维利思想和生平的意、英、美、德、法、俄、日等国论著17种,于1985年出版了更翔实、精准的《君主论》译著,他也于2012年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潘汉典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比较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关于比较法在中国的起源,在英、美、法、德、日等国著名的比较法论著中是缺如的,潘汉典通过对我国客观的历史事实地考察,明确提出《法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而且是世界比较法起源上伟大的成就。从当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及其后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深远影响来说,它同东西方各国比较法的起源相比较是毫不逊色的,与更早的汉谟拉比法典一道,可以称为东方比较法起源上的双璧。

潘汉典还曾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咨询,撰写过若干论文,也曾为现行宪法的“庇护权”概念提供了自己的贡献。

年近八旬时,他还接受邀请出任《元照英美法词典》总审订,与主编薛波多次奔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寻访和诚邀东吴法学院前辈加盟,后又联系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相熟的英美法和罗马法专家,历经千辛万苦,于2003年出版了业界享有盛誉的《元照英美法词典》,这是杨铁樑、卢峻、蔡晋、许之森和潘汉典等东吴学人联袂为中国法学树立的一座丰碑。

今年99岁,潘先生依然没有辍笔,他研读70多年的译著《权利斗争论》将于今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潘汉典学术精品集》也将于年内面世。诚如潘先生自述“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在一本本书之间,在每一次笔尖的起落中,不变的是书生报国的拳拳之心。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1日03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潘汉典:书生报国尺幅间

2019-04-21 10:18:10 来源: 0 条评论

【爱国情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姚晓丹

当代中国比较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潘汉典先生已经99岁高龄了,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跟随老先生10多年的入室弟子白晟告诉记者,老先生关心的,依然是学术动态和弟子的学术活动。谈及学术,老先生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畅谈。尽管业内有口皆碑,潘汉典却很少进入媒体视野,这与他低调平和的个性有关,唯爱学术,心无旁骛。

让我们穿越百年风云激荡,走近潘汉典的治学之路。

潘汉典的开蒙时代,父母有言:“上学就上最好的。”中学期间,他考取了著名的广州培正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停课迁校至澳门,潘汉典亲身经历了战乱,家中多年收藏的书籍也多散失,但他仍发愤读书,以总分第一名获得“学业成绩优良特别奖”银盾牌。2015年1月,94岁的潘汉典收到母校的刊物《广州培正通讯》,高兴极了,将刚出版的译作《博登海默法理学》赠予母校,并亲手写了感恩回信,信中将每一位师长的名字都点到了,连国画老师、音乐老师也没有落下。

受从事律师职业的父亲影响,潘汉典大学就读于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同样因为战争,潘汉典入读东吴法学院期间,学校被迫四度迁址:慕尔堂——慈淑大楼——中华职业教育——新寰中学——爱国女中。他的弟子白晟清楚记得,2012年前后,有一次潘先生在学院路校区课后与学生小聚,偶然忆起抗战时期的求学艰难经历:1942年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潘汉典,得悉远在香港的母亲因病逝世。因战火阻隔,甚至未能奔丧。母亲“遗命续学”,他只有含悲苦读,学业一直处于年级前三位,而且掌握了英、法、德、日语。说到动情处,老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毕业前夕,潘汉典受命编辑《年刊》,在东吴法学院1944级年刊的扉页印着十分醒目的“献词”——“敬以此册献给母校与祖国”,拳拳爱国心跃然纸上。

正是浓烈的爱国情,1949年,潘汉典虽然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奖学金,但最终,他选择留在国内继续从事教学研究,这个选择,当然也是“最好的”。

1948年获得东吴法学院硕士学位,之后潘汉典就任上海光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辗转东吴法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政法大学,迄今已从事教学研究71年。

无论就职于哪个单位,他都没有停止学术研究。为了研究需要,潘汉典又自修了俄语和意大利语,前后花费27年时间,使用了4种意文本,参考了英、美、法、德、日等国出版的《君主论》译本13种,参阅了关于马基雅维利思想和生平的意、英、美、德、法、俄、日等国论著17种,于1985年出版了更翔实、精准的《君主论》译著,他也于2012年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潘汉典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比较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关于比较法在中国的起源,在英、美、法、德、日等国著名的比较法论著中是缺如的,潘汉典通过对我国客观的历史事实地考察,明确提出《法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而且是世界比较法起源上伟大的成就。从当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及其后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深远影响来说,它同东西方各国比较法的起源相比较是毫不逊色的,与更早的汉谟拉比法典一道,可以称为东方比较法起源上的双璧。

潘汉典还曾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咨询,撰写过若干论文,也曾为现行宪法的“庇护权”概念提供了自己的贡献。

年近八旬时,他还接受邀请出任《元照英美法词典》总审订,与主编薛波多次奔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寻访和诚邀东吴法学院前辈加盟,后又联系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相熟的英美法和罗马法专家,历经千辛万苦,于2003年出版了业界享有盛誉的《元照英美法词典》,这是杨铁樑、卢峻、蔡晋、许之森和潘汉典等东吴学人联袂为中国法学树立的一座丰碑。

今年99岁,潘先生依然没有辍笔,他研读70多年的译著《权利斗争论》将于今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潘汉典学术精品集》也将于年内面世。诚如潘先生自述“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在一本本书之间,在每一次笔尖的起落中,不变的是书生报国的拳拳之心。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1日03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