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共圆梦想——我国残疾人自强风采和社会扶残助残风尚综述

自强不息 共圆梦想——我国残疾人自强风采和社会扶残助残风尚综述

来源:新华网2019-05-15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自强不息 共圆梦想——我国残疾人自强风采和社会扶残助残风尚综述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事迹突出感人、社会影响广泛的残疾人自强模范和社会扶残助残先进,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尊严源于自强

  在太湖之滨,一位女孩在19岁那年因患继发性青光眼不幸双目失明。因为不想成为家里的累赘,她艰难地学习中医推拿,从最基本的手法学起,推、揉、滚、拿、拔、按、擦,一招一式模仿练习。

  她叫严三媛。2000年,30岁的她成为无锡第一位获得大专文凭的盲人推拿师。如今,她已经在无锡创办了9家盲人推拿按摩店、累计安置员工千余名,其中40%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盲人。

  自强不息的严三媛,是我国千千万万残疾人的缩影。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保尔”吴运铎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他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几十年来,从保护公社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玉荣,到治理荒山、兴修水利的村支书朱彦夫,到用嘴控笔、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电商典型李娟……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人群中,总有残疾人的身姿。

  近年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面对险情的镇定自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展鹏在轮椅上对三尺讲台的多年坚守、90后无臂男孩彭超在诗词大赛现场的从容睿智……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坚强者的自信、奋斗者的风采。

  2018年5月14日,珠穆朗玛峰顶端。

  69岁的夏伯渝经过7天的跋涉,终于从南坡大本营攀上了世界屋脊之巅。

  这位双小腿截肢的勇者,从1975年首次攀登珠峰,到最终登顶,整整奋斗了43年。他用自己的矢志不渝告诉世人,所有的人生障碍,都不能阻挡对于理想的追求。

  助残融入日常

  在青岛有一位“笑姐”。从2005年开始,她和母亲一起组建了一支助残志愿者团队。

  过去14年里,她们采取“量体选衣”的助残模式——根据困难残疾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情况,确保捐赠的衣服让受助者合体受用——捐赠了37万多件衣服,让5万多人受益。

  “笑姐”名叫宋桂华。她说:“我做的都是小事,但即便是小事,重复一千次、一万次,积累起来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事。”

  大爱无疆,仁者爱人。

  乐善好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多年来,扶残助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我国早以立法形式确定了“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自1991年第一个全国助残日以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一助一,送温暖”“助残与自强”“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自强脱贫,助残共享”……这些主题贴近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既反映了残疾人事业的深入,也持续反映残疾人生活的改善。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日益倡导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使残疾人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保障。如今,形式丰富的助残活动蔚然成风,全国助残社会组织已近3000个,服务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10多个业务领域。

  共享美好未来

  为倡导残疾人自尊自强,引导全社会热心扶残助残,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先后5次召开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2000多家单位和个人成为各行各业残疾人事业的标杆,鼓舞着更多残疾人和社会人士共同创造残疾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惠残助残政策陆续出台,不断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扎实的社会保障、创造更加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

  建立起了覆盖几千万人口,包含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儿童康复补贴等内容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的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特别扶助,集中解决因残致贫问题;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一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社会……

  据介绍,过去的2018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量减少1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在校生达66.6万人,比2017年增加8.7万人;新增11.8万城镇残疾人就业,为49.4万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11.3万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为110多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的梦。当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拥抱伟大时代,当广大社会民众把扶残助残的善举坚持做下去、把爱心传播开去,残疾人的生活和梦想必将更受尊重、更加灿烂。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自强不息 共圆梦想——我国残疾人自强风采和社会扶残助残风尚综述

2019-05-15 17:13:12 来源: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自强不息 共圆梦想——我国残疾人自强风采和社会扶残助残风尚综述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事迹突出感人、社会影响广泛的残疾人自强模范和社会扶残助残先进,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尊严源于自强

  在太湖之滨,一位女孩在19岁那年因患继发性青光眼不幸双目失明。因为不想成为家里的累赘,她艰难地学习中医推拿,从最基本的手法学起,推、揉、滚、拿、拔、按、擦,一招一式模仿练习。

  她叫严三媛。2000年,30岁的她成为无锡第一位获得大专文凭的盲人推拿师。如今,她已经在无锡创办了9家盲人推拿按摩店、累计安置员工千余名,其中40%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盲人。

  自强不息的严三媛,是我国千千万万残疾人的缩影。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保尔”吴运铎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他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几十年来,从保护公社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玉荣,到治理荒山、兴修水利的村支书朱彦夫,到用嘴控笔、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电商典型李娟……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人群中,总有残疾人的身姿。

  近年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面对险情的镇定自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展鹏在轮椅上对三尺讲台的多年坚守、90后无臂男孩彭超在诗词大赛现场的从容睿智……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坚强者的自信、奋斗者的风采。

  2018年5月14日,珠穆朗玛峰顶端。

  69岁的夏伯渝经过7天的跋涉,终于从南坡大本营攀上了世界屋脊之巅。

  这位双小腿截肢的勇者,从1975年首次攀登珠峰,到最终登顶,整整奋斗了43年。他用自己的矢志不渝告诉世人,所有的人生障碍,都不能阻挡对于理想的追求。

  助残融入日常

  在青岛有一位“笑姐”。从2005年开始,她和母亲一起组建了一支助残志愿者团队。

  过去14年里,她们采取“量体选衣”的助残模式——根据困难残疾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情况,确保捐赠的衣服让受助者合体受用——捐赠了37万多件衣服,让5万多人受益。

  “笑姐”名叫宋桂华。她说:“我做的都是小事,但即便是小事,重复一千次、一万次,积累起来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事。”

  大爱无疆,仁者爱人。

  乐善好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多年来,扶残助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我国早以立法形式确定了“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自1991年第一个全国助残日以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一助一,送温暖”“助残与自强”“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自强脱贫,助残共享”……这些主题贴近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既反映了残疾人事业的深入,也持续反映残疾人生活的改善。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日益倡导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使残疾人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保障。如今,形式丰富的助残活动蔚然成风,全国助残社会组织已近3000个,服务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10多个业务领域。

  共享美好未来

  为倡导残疾人自尊自强,引导全社会热心扶残助残,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先后5次召开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2000多家单位和个人成为各行各业残疾人事业的标杆,鼓舞着更多残疾人和社会人士共同创造残疾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惠残助残政策陆续出台,不断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扎实的社会保障、创造更加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

  建立起了覆盖几千万人口,包含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儿童康复补贴等内容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的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特别扶助,集中解决因残致贫问题;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一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社会……

  据介绍,过去的2018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量减少1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在校生达66.6万人,比2017年增加8.7万人;新增11.8万城镇残疾人就业,为49.4万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11.3万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为110多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的梦。当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拥抱伟大时代,当广大社会民众把扶残助残的善举坚持做下去、把爱心传播开去,残疾人的生活和梦想必将更受尊重、更加灿烂。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