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亚洲文明的多样性

维护亚洲文明的多样性

来源:中青在线2019-05-18

作者:郑挺颖(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贺 震(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道出了亚洲人民的共同期待,深刻阐释了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促进亚洲文明发展、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重大意义,提出的“四点主张”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亚洲的文明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与地球上的生物一样,亚洲的每一种古老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独特土壤,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民族,都在亚洲的不同时空里,谱就自己的辉煌乐章。各有千秋、各具姿容的亚洲文明,彼此对话数千年,最终生发出如此绚烂多彩的文化风貌。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亚洲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多彩,是多种古代文明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不同的文明不远万里,跨越高山大漠,相互交流,不断对话,促进了亚洲文明融合发展,留下了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史诗级壮歌。

中华文明既是扎根华夏大地的古老文明,也是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历久弥新的文明。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积极学习,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古老的东方文明再一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对话交流应是亚洲文明发展的首选项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不同文明之间加强对话和交流,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才是人间正道。

亚洲国家存在着一些相似的文化传统,具有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条件和宝贵基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中国倡导“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亚洲和世界文明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案。

中国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倡导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与责任担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促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一系列涵盖各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逐渐落到实处,日益打开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新局面,一条新时代的文明之路不断呈现在亚洲人民面前。习近平主席倡议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正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又一个宽广平台。

共同守护文明才能守望人类美好的未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又一次被推到时代前沿。“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如果不同的文明之间只能有冲突,那40多亿亚洲人民将面临一个浩劫无尽的21世纪。不同宗教、国家、民族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方倡导和主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倾听各国菁英的非凡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虽然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但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亚洲,拥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亚洲的和平发展也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命运,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全球发展之福。构建更加紧密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既需要经济合作、政治互信的力量,更需要文明互鉴的精神力量。

往事越千年,对话和互鉴让亚洲的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铸造出古老且多元的人类瑰宝。放眼未来千年,对话和互鉴仍然是亚洲不同文明相处并创造和平、繁荣的唯一选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维护亚洲文明的多样性

2019-05-18 19:08:04 来源:

作者:郑挺颖(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贺 震(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道出了亚洲人民的共同期待,深刻阐释了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促进亚洲文明发展、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重大意义,提出的“四点主张”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亚洲的文明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与地球上的生物一样,亚洲的每一种古老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独特土壤,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民族,都在亚洲的不同时空里,谱就自己的辉煌乐章。各有千秋、各具姿容的亚洲文明,彼此对话数千年,最终生发出如此绚烂多彩的文化风貌。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亚洲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多彩,是多种古代文明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不同的文明不远万里,跨越高山大漠,相互交流,不断对话,促进了亚洲文明融合发展,留下了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史诗级壮歌。

中华文明既是扎根华夏大地的古老文明,也是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历久弥新的文明。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积极学习,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古老的东方文明再一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对话交流应是亚洲文明发展的首选项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不同文明之间加强对话和交流,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才是人间正道。

亚洲国家存在着一些相似的文化传统,具有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条件和宝贵基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中国倡导“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亚洲和世界文明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案。

中国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倡导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与责任担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促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一系列涵盖各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逐渐落到实处,日益打开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新局面,一条新时代的文明之路不断呈现在亚洲人民面前。习近平主席倡议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正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又一个宽广平台。

共同守护文明才能守望人类美好的未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又一次被推到时代前沿。“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如果不同的文明之间只能有冲突,那40多亿亚洲人民将面临一个浩劫无尽的21世纪。不同宗教、国家、民族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方倡导和主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倾听各国菁英的非凡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虽然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但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亚洲,拥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亚洲的和平发展也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命运,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全球发展之福。构建更加紧密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既需要经济合作、政治互信的力量,更需要文明互鉴的精神力量。

往事越千年,对话和互鉴让亚洲的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铸造出古老且多元的人类瑰宝。放眼未来千年,对话和互鉴仍然是亚洲不同文明相处并创造和平、繁荣的唯一选项。

[责任编辑: 谭周]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