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启动职业农民培育3年行动—— 职业农民培训重在提质增效 

农业农村部启动职业农民培育3年行动—— 职业农民培训重在提质增效 

来源:经济日报2019-05-24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随着一大批怀揣梦想的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特点。过去农业生产以产量为导向,人才培养更关注数量规模,重点在切蛋糕、分资金、下任务;现在农业农村统筹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要围绕提升质量,向建机制、定规范转变。

日前,农业农村部启动职业农民培育3年提质增效行动,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转型升级,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8年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出部署,让农民从几千年的身份认同向职业认同转变。职业农民有何特征,又应该如何培育?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要从哪些方面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农业经营主体。

新农民要干新农事

“谈到乡村振兴,人们多强调对乡村发展的物质投入,其实人力资本投入更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从乡村流向城镇。其特点是年轻的和文化程度高的流动性大,年龄大的文化程度低的沉淀在农村。务农老龄化低学历化,使得“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培育职业农民2000万名。“这就要求持续扩大各类型职业农民规模,但更重要的是要着力优化素质结构。”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从部分地区抽样统计看,目前农业农村从业者的素质结构不容乐观。在年龄结构上,各地务农农民50岁以上的普遍超过90%,很多地区平均年龄已突破60岁。在教育程度上,农业从业者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普遍占到90%至95%。因此,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更加注重后继者培养,采取超常规政策措施,把劳动者素质优化到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匹配的水平。

随着一大批怀揣梦想的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特点。“父辈做农民,一年四季围着大田作物转。如今,我当了农民,却总是想着新农民要干新农事。”这是返乡创业退伍军人赖志刚的心声。33岁的赖志刚在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起了蓝莓庄园,每逢周末,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他对市场极为敏感。这种敏感,让他在最初单一的蓝莓之外,加入了枇杷、樱桃等当红水果。蓝莓不易储存,他就把鲜蓝莓加工成附加值高的蓝莓汁、蓝莓酒,并用“电商+直播”模式,在线上销售。

如今,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更加凸显。在提升产业效益方面,四川职业农民产业效益比普通农民高出20%,甘肃面向贫困户开展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有力支撑了全省农业。在促进新型主体发展方面,山东每年培育的职业农民领办兴办新型经营主体超过1万家,陕西新型经营主体由2013年的2.42万个增加到5.54万个。在推动创业创新方面,河南参加培训的学员自主创业率增加20%以上,湖南创业培训学员带动普通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

创新机制提升质量

“过去农业生产以产量为导向,人才培养更关注数量规模,重点在切蛋糕、分资金、下任务;现在农业农村统筹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要围绕提升质量,向建机制、定规范转变。”廖西元认为,要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阶段集中培训、实习实训、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培训过程至少涵盖一个产业周期。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农业部门牵头,以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参与的“一主多元”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江苏开展“定制村官”培养、湖北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安徽联合农业大学培育青年农场主,探索实现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高端职业农民培养迈出新步伐。国家农业担保公司、邮储银行、中信农业等企业积极参与培育工作,为职业农民发展注入市场动能。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我国惟一一所具有从中央到省、市、县完整办学体系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且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说,农广校体系已成为承担职业农民培训的主阵地。2018年,全国共有1484所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占全国农广校总数的66.3%。体系承担培训任务60.18万人,占全国任务总量62.24%。今后农广校体系将通过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遴选,田间学校建设,引领带动各类培育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

育农(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创新教育机构,集培训学院、聚农智库、校企实训为一体。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办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组织农大学子与青年企业家、新型农民等同堂上课,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到现代农企考察,对接校企实训项目,帮助新型农业人才加快成长。公司业务负责人刘亮说:“我们还建立了在线学堂小满学院,通过品牌营销、创业经验等知识分享,帮助新型农民了解创业过程中需掌握哪些知识、避开什么坑,让他们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把控生产。”

探索建立制度框架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分层分类实施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培育计划,全年将培育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框架,继续从队伍建设、教育培养、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动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多渠道支持职业农民发展。同时,启动制定职业农民总体标准,配套开展职业农民统计和监测工作,研究职业农民从业规范。

上海市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叶军平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大产业扶持政策是保证。在上海,职业农民有享受扶持政策的优先权,并作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的必要条件。浦东新区在土地流转、农机具购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职业农民优惠政策;松江区对家庭农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崇明区在产业化项目扶持方面,对职业农民投入专项资金,对于经营粮食的家庭农场,每年有特设考核奖。

农业经理人是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赵勇介绍,四川把职业农民制度的建设重点放在农业经理人上,探索农业经理人全方位扶持政策。在职称评定方面,优先把认定的农业经理人纳入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范围。在生产扶持领域,支持农业经理人所在经营主体优先承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支农项目。

廖西元认为,要支持职业农民抱团发展。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联合会、创业联盟等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帮助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促进职业农民共同发展;鼓励其兴办合作组织。引导职业农民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服务等手段,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农业农村部启动职业农民培育3年行动—— 职业农民培训重在提质增效 

2019-05-24 06:25:39 来源: 0 条评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随着一大批怀揣梦想的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特点。过去农业生产以产量为导向,人才培养更关注数量规模,重点在切蛋糕、分资金、下任务;现在农业农村统筹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要围绕提升质量,向建机制、定规范转变。

日前,农业农村部启动职业农民培育3年提质增效行动,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转型升级,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8年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出部署,让农民从几千年的身份认同向职业认同转变。职业农民有何特征,又应该如何培育?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要从哪些方面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农业经营主体。

新农民要干新农事

“谈到乡村振兴,人们多强调对乡村发展的物质投入,其实人力资本投入更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从乡村流向城镇。其特点是年轻的和文化程度高的流动性大,年龄大的文化程度低的沉淀在农村。务农老龄化低学历化,使得“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培育职业农民2000万名。“这就要求持续扩大各类型职业农民规模,但更重要的是要着力优化素质结构。”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从部分地区抽样统计看,目前农业农村从业者的素质结构不容乐观。在年龄结构上,各地务农农民50岁以上的普遍超过90%,很多地区平均年龄已突破60岁。在教育程度上,农业从业者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普遍占到90%至95%。因此,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更加注重后继者培养,采取超常规政策措施,把劳动者素质优化到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匹配的水平。

随着一大批怀揣梦想的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特点。“父辈做农民,一年四季围着大田作物转。如今,我当了农民,却总是想着新农民要干新农事。”这是返乡创业退伍军人赖志刚的心声。33岁的赖志刚在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起了蓝莓庄园,每逢周末,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他对市场极为敏感。这种敏感,让他在最初单一的蓝莓之外,加入了枇杷、樱桃等当红水果。蓝莓不易储存,他就把鲜蓝莓加工成附加值高的蓝莓汁、蓝莓酒,并用“电商+直播”模式,在线上销售。

如今,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更加凸显。在提升产业效益方面,四川职业农民产业效益比普通农民高出20%,甘肃面向贫困户开展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有力支撑了全省农业。在促进新型主体发展方面,山东每年培育的职业农民领办兴办新型经营主体超过1万家,陕西新型经营主体由2013年的2.42万个增加到5.54万个。在推动创业创新方面,河南参加培训的学员自主创业率增加20%以上,湖南创业培训学员带动普通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

创新机制提升质量

“过去农业生产以产量为导向,人才培养更关注数量规模,重点在切蛋糕、分资金、下任务;现在农业农村统筹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要围绕提升质量,向建机制、定规范转变。”廖西元认为,要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阶段集中培训、实习实训、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培训过程至少涵盖一个产业周期。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农业部门牵头,以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参与的“一主多元”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江苏开展“定制村官”培养、湖北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安徽联合农业大学培育青年农场主,探索实现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高端职业农民培养迈出新步伐。国家农业担保公司、邮储银行、中信农业等企业积极参与培育工作,为职业农民发展注入市场动能。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我国惟一一所具有从中央到省、市、县完整办学体系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且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说,农广校体系已成为承担职业农民培训的主阵地。2018年,全国共有1484所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占全国农广校总数的66.3%。体系承担培训任务60.18万人,占全国任务总量62.24%。今后农广校体系将通过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遴选,田间学校建设,引领带动各类培育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

育农(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创新教育机构,集培训学院、聚农智库、校企实训为一体。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办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组织农大学子与青年企业家、新型农民等同堂上课,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到现代农企考察,对接校企实训项目,帮助新型农业人才加快成长。公司业务负责人刘亮说:“我们还建立了在线学堂小满学院,通过品牌营销、创业经验等知识分享,帮助新型农民了解创业过程中需掌握哪些知识、避开什么坑,让他们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把控生产。”

探索建立制度框架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分层分类实施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培育计划,全年将培育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框架,继续从队伍建设、教育培养、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动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多渠道支持职业农民发展。同时,启动制定职业农民总体标准,配套开展职业农民统计和监测工作,研究职业农民从业规范。

上海市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叶军平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大产业扶持政策是保证。在上海,职业农民有享受扶持政策的优先权,并作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的必要条件。浦东新区在土地流转、农机具购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职业农民优惠政策;松江区对家庭农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崇明区在产业化项目扶持方面,对职业农民投入专项资金,对于经营粮食的家庭农场,每年有特设考核奖。

农业经理人是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赵勇介绍,四川把职业农民制度的建设重点放在农业经理人上,探索农业经理人全方位扶持政策。在职称评定方面,优先把认定的农业经理人纳入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范围。在生产扶持领域,支持农业经理人所在经营主体优先承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支农项目。

廖西元认为,要支持职业农民抱团发展。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联合会、创业联盟等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帮助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促进职业农民共同发展;鼓励其兴办合作组织。引导职业农民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服务等手段,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