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而论·大国经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提升生活幸福感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提升生活幸福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目前来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在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实打实地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行路之难,在于末端。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现在距离目标越近,越不能松懈,要一鼓作气,找准着力点,啃下硬骨头,交上满意答卷。

润穷壤:让老百姓真正喝上“健康水”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在贫困地区的很多地方病,都与饮水不安全有关。2018年,农工党中央赴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地调研发现,当前贫困人口饮水困难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据水利部门初步摸底,目前还有342万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

除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短板外,水旱灾害突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农村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也亟需解决。近日,据水利部扶贫办扶贫工作处处长靳宏强介绍,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将是水利部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将按照全部覆盖、基本达标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确保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要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真正惠及百姓,让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拔穷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的情况还比较多。据教育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国还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主要发生在民族地区贫困家庭。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将治愚、扶智作为扶贫开发的长远之策。这包括,夯实基础教育,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产业发展带头人、种养能手等新型人才队伍;普及社会教育,加强良好社会习俗和文化风俗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农牧民树立正确的生产生活观念等。

当然,教育扶贫不应止步于给当地修建几所学校,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地、公平地惠及贫困地区,才是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

脱穷境:为贫困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因病致贫人口由2014年的2850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末的516万人。应该说,成果是显著的,但现在剩下的未脱贫人口,多数是病情重、条件差的群众,且很多疾病都是长期的、慢性的、易复发的。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医疗卫生服务、遗传等。因此,健康扶贫除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外,还需从源头着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等。这些都决定了健康扶贫不能只靠一时之功,而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挪穷窝:构筑脱贫安居小康梦 

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梦想。2015年12月,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截至今年2月,全省188万搬迁对象已累计搬迁入住132万人,剩余56万人今年上半年将全部搬迁入住;青海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完成5万多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任务;同样,江西省也积极帮助农民“挪穷窝”,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网,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确保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

不过,异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比如有的地方还存在“速成房”问题。因此,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绝对不能一搬了之,而是要做到安置与安心同在。要尊重农民意愿,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有稳定而持久的就业。要科学规划,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完善养老、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提升生活幸福感

2019-06-03 15:02:16 来源: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目前来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在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实打实地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行路之难,在于末端。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现在距离目标越近,越不能松懈,要一鼓作气,找准着力点,啃下硬骨头,交上满意答卷。

润穷壤:让老百姓真正喝上“健康水”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在贫困地区的很多地方病,都与饮水不安全有关。2018年,农工党中央赴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地调研发现,当前贫困人口饮水困难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据水利部门初步摸底,目前还有342万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

除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短板外,水旱灾害突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农村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也亟需解决。近日,据水利部扶贫办扶贫工作处处长靳宏强介绍,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将是水利部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将按照全部覆盖、基本达标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确保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要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真正惠及百姓,让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拔穷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的情况还比较多。据教育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国还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主要发生在民族地区贫困家庭。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将治愚、扶智作为扶贫开发的长远之策。这包括,夯实基础教育,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产业发展带头人、种养能手等新型人才队伍;普及社会教育,加强良好社会习俗和文化风俗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农牧民树立正确的生产生活观念等。

当然,教育扶贫不应止步于给当地修建几所学校,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地、公平地惠及贫困地区,才是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

脱穷境:为贫困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因病致贫人口由2014年的2850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末的516万人。应该说,成果是显著的,但现在剩下的未脱贫人口,多数是病情重、条件差的群众,且很多疾病都是长期的、慢性的、易复发的。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医疗卫生服务、遗传等。因此,健康扶贫除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外,还需从源头着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等。这些都决定了健康扶贫不能只靠一时之功,而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挪穷窝:构筑脱贫安居小康梦 

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梦想。2015年12月,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截至今年2月,全省188万搬迁对象已累计搬迁入住132万人,剩余56万人今年上半年将全部搬迁入住;青海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完成5万多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任务;同样,江西省也积极帮助农民“挪穷窝”,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网,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确保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

不过,异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比如有的地方还存在“速成房”问题。因此,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绝对不能一搬了之,而是要做到安置与安心同在。要尊重农民意愿,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有稳定而持久的就业。要科学规划,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完善养老、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责任编辑: 肖俊杰]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