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即改,敢于“收回”改过

知错即改,敢于“收回”改过

来源:红网2019-06-10

  一次,周恩来总理在河北石家庄调研,因个别领导汇报不实,当场表扬了石家庄节约建设资金,在控制基建规模方面带了个好头。但翌日,当周总理发现此地盖了不少豪华宾馆,立即说,“我没有调查研究,昨天表扬错了,现在我收回”。从“收回”二字,可以读出伟人光明磊落、是非分明的精神品质,对原则底线的笃定坚持以及知错即改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周总理发现自己表扬错误,不是推责诿过给他人“汇报不实”,而是反求自己“没有调查研究”,继而及时“收回”、纠偏匡正、亮明态度,彰显“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宝贵作风。现实中,党员干部说法办事、制定决策、推动工作等,难免不会犯错。但认识错误后,是捂着盖子任其继续蔓延下去,还是悬崖勒马坚决说“不”,往往考验担当勇气和坦诚精神。因此,党员干部要有“收回”的改过意识。

  不乏少数党员干部面对错误和问题做不到“收回”,甚至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小问题变成大麻烦”,败坏了队伍求真务实形象。譬如,有的把“大丈夫一言九鼎”奉为用权法则,大搞“一言堂”“拍脑袋”决策,哪怕与规矩纪律相悖、与群众利益相违也不愿“收回成命”,甚至“将错就错”任性一干到底;有的以“君子不改其志”作为自我标榜,崇尚个人面子、热衷自身地位,执行任务、落实政策常凌驾于集体意志之上,明明知晓“这样做不行”,也要“我说行就行”。

  吕氏《官箴》开篇有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干事用权产生的不足和问题,善于“收回”及时“刹车”,正是要求从政为官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永葆对组织的敬畏之心、对使命的坚守之心、对职责的担当之心,从而确保决策部署等再严谨一些、周密一些,善于聆听不同声音和建议,力戒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对过失和错误才能正确认识、及时纠偏、真诚整改。

  试想,那些明知德有失、行有过、言有错的为官者,之所以不愿醒悟悔过、不会去“收回”,无不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软骨病”沾身染体。一方面“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专横跋扈、忘乎所以、妄自尊大,对错误决定不计后果,“不到黄河心不死”;另一方面缺乏直面错误的勇气、刮骨疗毒的意志,“自己的锅自己不背”,企图趋避腾挪、遮掩捂盖,宁愿牺牲群众和公家利益,也要维护“个人三分薄面”,甚至害怕被追责、被问责,于是装聋作哑。

  共产党人犯了错误,要不怕丢脸,要不充好汉,不爱面子,坚持“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的处事原则。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兵、是干事创业的开拓者,坚持实事求是、崇尚实干实绩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倘若不能认识自己错误,迅速“收回”、及时整改,以求革除旧弊、进步完善,而是装洋蒜、“打马虎眼”,免不了栽跟斗、跌下马、犯大错。

  文/段官敬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知错即改,敢于“收回”改过

2019-06-10 09:41:58 来源: 0 条评论

  一次,周恩来总理在河北石家庄调研,因个别领导汇报不实,当场表扬了石家庄节约建设资金,在控制基建规模方面带了个好头。但翌日,当周总理发现此地盖了不少豪华宾馆,立即说,“我没有调查研究,昨天表扬错了,现在我收回”。从“收回”二字,可以读出伟人光明磊落、是非分明的精神品质,对原则底线的笃定坚持以及知错即改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周总理发现自己表扬错误,不是推责诿过给他人“汇报不实”,而是反求自己“没有调查研究”,继而及时“收回”、纠偏匡正、亮明态度,彰显“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宝贵作风。现实中,党员干部说法办事、制定决策、推动工作等,难免不会犯错。但认识错误后,是捂着盖子任其继续蔓延下去,还是悬崖勒马坚决说“不”,往往考验担当勇气和坦诚精神。因此,党员干部要有“收回”的改过意识。

  不乏少数党员干部面对错误和问题做不到“收回”,甚至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小问题变成大麻烦”,败坏了队伍求真务实形象。譬如,有的把“大丈夫一言九鼎”奉为用权法则,大搞“一言堂”“拍脑袋”决策,哪怕与规矩纪律相悖、与群众利益相违也不愿“收回成命”,甚至“将错就错”任性一干到底;有的以“君子不改其志”作为自我标榜,崇尚个人面子、热衷自身地位,执行任务、落实政策常凌驾于集体意志之上,明明知晓“这样做不行”,也要“我说行就行”。

  吕氏《官箴》开篇有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干事用权产生的不足和问题,善于“收回”及时“刹车”,正是要求从政为官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永葆对组织的敬畏之心、对使命的坚守之心、对职责的担当之心,从而确保决策部署等再严谨一些、周密一些,善于聆听不同声音和建议,力戒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对过失和错误才能正确认识、及时纠偏、真诚整改。

  试想,那些明知德有失、行有过、言有错的为官者,之所以不愿醒悟悔过、不会去“收回”,无不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软骨病”沾身染体。一方面“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专横跋扈、忘乎所以、妄自尊大,对错误决定不计后果,“不到黄河心不死”;另一方面缺乏直面错误的勇气、刮骨疗毒的意志,“自己的锅自己不背”,企图趋避腾挪、遮掩捂盖,宁愿牺牲群众和公家利益,也要维护“个人三分薄面”,甚至害怕被追责、被问责,于是装聋作哑。

  共产党人犯了错误,要不怕丢脸,要不充好汉,不爱面子,坚持“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的处事原则。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兵、是干事创业的开拓者,坚持实事求是、崇尚实干实绩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倘若不能认识自己错误,迅速“收回”、及时整改,以求革除旧弊、进步完善,而是装洋蒜、“打马虎眼”,免不了栽跟斗、跌下马、犯大错。

  文/段官敬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席望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