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

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

来源:人民日报2019-06-13

山高坡陡,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云昙乡木顶寨村,镶嵌在秦巴山区的莽莽群山中。千余村民散居在山腰,绿油油的青花椒长满了山头。

曾经,为了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祖母张如兰主动让出了自家田。如今,孙子陈治国返乡成立合作社,用青花椒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陈治国一家在木顶寨村,一代接着一代,与贫困作斗争。眼下,这个小山村正向摆脱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木顶寨村,民谚这样描写村民的生活:一天两顿苕稀饭,碗里影子照得见,日子就像苦黄连。几乎家家户户用黄荆树叶、米糠、野菜做“糠团”当主食,吃不饱饭的个别村民只好外出要饭。

木顶寨村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普遍贫困。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以乡村户籍人口作为总体推算,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开启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一役。木顶寨修通了村道,拉通了电,村民种起了棉花等经济作物。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好政策为木顶寨解决贫困问题打开了多条出路。

1995年,陈治国的父亲陈述林将家里的7亩地种上了白肋烟,由于栽种有方,1996年他被评为“云昙乡致富能手”。靠种白肋烟,两年后家里就盖了两间新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稳步向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2015年,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木顶寨村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春天。长10.6公里、宽4.5米的硬化村道,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安全饮水工程让乡亲们在家喝上放心水;农网改造让村民用上了“舒心电”。基础设施改善后,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村里开始培育青花椒、老鹰茶等脱贫主导产业。

不仅是木顶寨,在全国广大贫困农村,“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举措扎实落地。以2018年为例,产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扶贫新模式也稳步推进,带贫减贫机制逐步完善。就业扶贫,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建设3万多个扶贫车间,实现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教育扶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控制辍学力度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21个,累计救治1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患者自付比例进一步下降,贫困地区就医条件得到改善。生态扶贫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50万人。

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和县里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让在广东务工的陈治国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遇。2018年,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陈治国在云昙乡蒲家坪村和木顶寨村流转荒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青花椒产业园,吸纳了25户贫困户务工。去年,村里的向伟生在产业园务工收入2万元,顺利脱了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先富带后富,携手奔小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包村干部、云昙乡副乡长伍天继说,通过精准扶贫,目前全村188个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木顶寨将在历史上首次告别绝对贫困。在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像木顶寨村民一样实现了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脱贫梦。2013年至2018年,我国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6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从1981年末到2013年末,我国累计减贫8.53亿人,占全球同期减贫总规模的七成以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眼下,脱了贫的亿万群众马不停蹄,正大踏步奔向小康。“祖辈的苦干,父辈的实干,让我懂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陈治国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要带领乡亲们继续发展好特色产业,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

2019-06-13 06:28:02 来源: 0 条评论

山高坡陡,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云昙乡木顶寨村,镶嵌在秦巴山区的莽莽群山中。千余村民散居在山腰,绿油油的青花椒长满了山头。

曾经,为了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祖母张如兰主动让出了自家田。如今,孙子陈治国返乡成立合作社,用青花椒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陈治国一家在木顶寨村,一代接着一代,与贫困作斗争。眼下,这个小山村正向摆脱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木顶寨村,民谚这样描写村民的生活:一天两顿苕稀饭,碗里影子照得见,日子就像苦黄连。几乎家家户户用黄荆树叶、米糠、野菜做“糠团”当主食,吃不饱饭的个别村民只好外出要饭。

木顶寨村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普遍贫困。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以乡村户籍人口作为总体推算,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开启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一役。木顶寨修通了村道,拉通了电,村民种起了棉花等经济作物。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好政策为木顶寨解决贫困问题打开了多条出路。

1995年,陈治国的父亲陈述林将家里的7亩地种上了白肋烟,由于栽种有方,1996年他被评为“云昙乡致富能手”。靠种白肋烟,两年后家里就盖了两间新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稳步向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2015年,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木顶寨村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春天。长10.6公里、宽4.5米的硬化村道,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安全饮水工程让乡亲们在家喝上放心水;农网改造让村民用上了“舒心电”。基础设施改善后,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村里开始培育青花椒、老鹰茶等脱贫主导产业。

不仅是木顶寨,在全国广大贫困农村,“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举措扎实落地。以2018年为例,产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扶贫新模式也稳步推进,带贫减贫机制逐步完善。就业扶贫,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建设3万多个扶贫车间,实现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教育扶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控制辍学力度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21个,累计救治1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患者自付比例进一步下降,贫困地区就医条件得到改善。生态扶贫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50万人。

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和县里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让在广东务工的陈治国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遇。2018年,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陈治国在云昙乡蒲家坪村和木顶寨村流转荒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青花椒产业园,吸纳了25户贫困户务工。去年,村里的向伟生在产业园务工收入2万元,顺利脱了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先富带后富,携手奔小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包村干部、云昙乡副乡长伍天继说,通过精准扶贫,目前全村188个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木顶寨将在历史上首次告别绝对贫困。在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像木顶寨村民一样实现了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脱贫梦。2013年至2018年,我国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6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从1981年末到2013年末,我国累计减贫8.53亿人,占全球同期减贫总规模的七成以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眼下,脱了贫的亿万群众马不停蹄,正大踏步奔向小康。“祖辈的苦干,父辈的实干,让我懂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陈治国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要带领乡亲们继续发展好特色产业,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