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来硕果累累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来硕果累累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夏粮收购形势喜人。走进大大小小的粮油市场,优质粮油产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等一批区域化粮油品牌快速崛起,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建设规划司司长钱毅介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3年来,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保障,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实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经济保持全国行业领先。该省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粮食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16亿元,居全国首位;粮食加工转化率153%,居主产省第一位;粮食经营量14274万吨,调入调出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重磅打造的“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助力山东好面好油走向全国。

“优质粮食工程”受到了地方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很多省份都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和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有力载体。短短3年时间,实施范围由首批16个省份扩大到31个省份。中央财政连续3年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参与实施,相继落地了一批兴粮惠农项目。各地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融合好、经济社会效益优、辐射带动范围广的龙头示范企业,支持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切实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湖南省南县是“优质粮食工程”的直接受益方。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南县依托湖乡优势,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项目的实施为重点,创新推广稻虾生态种养高产高效模式,加快拓展粮食经济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全县粮食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2018年,全县共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万亩,年产稻虾米24万吨,稻虾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粮食种植优质品率达到65.3%,农民粮食种植收益率提高20.5%,带动近2万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其稻虾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已跻身全国三强。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大力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可以充分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拓展粮食行业发展空间,增进种粮农民和城乡居民福祉,有效保护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各项“短板”渐渐补齐

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等问题突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成为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

“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3个子项目。钱毅认为,三者可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紧密衔接,共同服务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针对粮食产后管理不科学、损失较大的问题,已开展了“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初步统计,全国共计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多个,已建设完成1600个左右,黑龙江、广西、山东、甘肃、贵州等几个省份还计划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约60万套,已建设完成7万多套。

“通过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可以提升粮食质量,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强农民议价能力,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带动持续增收致富。”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表示,为了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柏乡粮库新购置输送机25台、清理筛14台、移动伸缩装仓机6台、转向装仓机2台,日卸车清理入库能力较之前提高了3000吨,大大减少农民售粮等候时间,提升了卖粮体验。

针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低的“短板”,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粮食质检体系建设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全国粮食检验机构达到800多个,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粮食质量监测覆盖面大幅增加,2018年检验样品51.8万个,增加幅度12%,及时处置不合格粮食,防止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针对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短板”,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针对“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主要问题,促进“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各类主体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优质产品明显增加。河南省推行优质小麦规模连片种植,2018年,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山西以“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为引领,突出打好“优质”“特色”两张牌,引领全省特色粮食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提高优质粮油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合力推动工程落地

展望2020年,要如期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面扩大到60%左右、全国产粮大县的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钱毅表示,要精心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形成合力推动落地见效的良好局面。

粮食和储备、财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统筹做好项目规划、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创新“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法,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布局与功能,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发挥“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引导科学合理消费。

要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粮和人才兴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加大烘干环保、快速检测、精深加工等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创新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贵州省在推动主食产业化的过程中,与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主食产业化及杂粮资源的研究利用。加快特色粮油产品研发,支持省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与兴仁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兴仁市薏米研发中心”,组建“贵州省特色粮油产品研发中心”,深度挖掘特色粮油资源。

构建长效机制,把“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列入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各地要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举措,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山东省把“优质粮食工程”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粮食安全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省政府扶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意见落地实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来硕果累累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6-18 11:44:25 来源: 0 条评论

今年夏粮收购形势喜人。走进大大小小的粮油市场,优质粮油产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等一批区域化粮油品牌快速崛起,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建设规划司司长钱毅介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3年来,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保障,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实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经济保持全国行业领先。该省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粮食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16亿元,居全国首位;粮食加工转化率153%,居主产省第一位;粮食经营量14274万吨,调入调出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重磅打造的“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助力山东好面好油走向全国。

“优质粮食工程”受到了地方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很多省份都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和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有力载体。短短3年时间,实施范围由首批16个省份扩大到31个省份。中央财政连续3年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参与实施,相继落地了一批兴粮惠农项目。各地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融合好、经济社会效益优、辐射带动范围广的龙头示范企业,支持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切实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湖南省南县是“优质粮食工程”的直接受益方。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南县依托湖乡优势,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项目的实施为重点,创新推广稻虾生态种养高产高效模式,加快拓展粮食经济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全县粮食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2018年,全县共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万亩,年产稻虾米24万吨,稻虾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粮食种植优质品率达到65.3%,农民粮食种植收益率提高20.5%,带动近2万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其稻虾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已跻身全国三强。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大力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可以充分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拓展粮食行业发展空间,增进种粮农民和城乡居民福祉,有效保护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各项“短板”渐渐补齐

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等问题突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成为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

“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3个子项目。钱毅认为,三者可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紧密衔接,共同服务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针对粮食产后管理不科学、损失较大的问题,已开展了“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初步统计,全国共计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多个,已建设完成1600个左右,黑龙江、广西、山东、甘肃、贵州等几个省份还计划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约60万套,已建设完成7万多套。

“通过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可以提升粮食质量,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强农民议价能力,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带动持续增收致富。”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表示,为了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柏乡粮库新购置输送机25台、清理筛14台、移动伸缩装仓机6台、转向装仓机2台,日卸车清理入库能力较之前提高了3000吨,大大减少农民售粮等候时间,提升了卖粮体验。

针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低的“短板”,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粮食质检体系建设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全国粮食检验机构达到800多个,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粮食质量监测覆盖面大幅增加,2018年检验样品51.8万个,增加幅度12%,及时处置不合格粮食,防止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针对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短板”,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针对“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主要问题,促进“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各类主体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优质产品明显增加。河南省推行优质小麦规模连片种植,2018年,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山西以“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为引领,突出打好“优质”“特色”两张牌,引领全省特色粮食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提高优质粮油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合力推动工程落地

展望2020年,要如期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面扩大到60%左右、全国产粮大县的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钱毅表示,要精心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形成合力推动落地见效的良好局面。

粮食和储备、财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统筹做好项目规划、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创新“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法,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布局与功能,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发挥“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引导科学合理消费。

要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粮和人才兴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加大烘干环保、快速检测、精深加工等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创新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贵州省在推动主食产业化的过程中,与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主食产业化及杂粮资源的研究利用。加快特色粮油产品研发,支持省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与兴仁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兴仁市薏米研发中心”,组建“贵州省特色粮油产品研发中心”,深度挖掘特色粮油资源。

构建长效机制,把“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列入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各地要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举措,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山东省把“优质粮食工程”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粮食安全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省政府扶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意见落地实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