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我们都是奋进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①)

长征路上,我们都是奋进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9-06-18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给我们留下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长征永远在路上。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报评论员随队出发,深入长征沿线进行报道评论。本版开设“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栏目,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段壮丽史诗,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凝聚新时代新长征的磅礴力量。

——编 者 

长征大桥、渡江大道、长征广场、红军大道……走在江西于都街头,这样的地名特别多。醒目的路标,也是历史的坐标。目之所及,既让人看清了脚下的路,也启发人们去追寻那条峥嵘的路、光辉的路、伟大的路。

85年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夜渡于都河,开启了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于都,号召全党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踏寻足迹,回望初心,数百名媒体记者重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一位老报人令年轻同行们动容。他叫罗开富,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沿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用双脚丈量距离,用纸笔还原长征全貌。这位前辈讲述的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第一天走下来,脚上就磨出血泡,到了第三天,袜子和血泡粘连在一起脱不下来。”忆往昔,无数红军战士正是以血肉之躯,完成了这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几天走下来,所见所闻让我们对长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长征很远,因为两万五千里的每一步都需要用双脚丈量;长征离我们又很近,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在万里长征的砥砺前行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根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长征是伟大的,也是具体的。对99岁的烈士遗孀段桂秀老人来说,长征是一场等待,用尽一生盼着丈夫兑现“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诺言;对96岁的红军后代李观福老人而言,长征是一次告别,那时才七八岁的他还来不及与父亲多说几句话;对段德彰将军的侄孙段绍发来说,长征是一种感召,他有义务有动力让更多人晓得那些“发生过的事情”。重温长征史诗,讲好长征故事,长征就将记忆永存,长征精神就将薪火不灭。

长征是艰苦的,也是顽强的。绝处逢生,凭的是什么?革命胜利,靠的是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可以说,长征是信仰的胜利,也是精神的奇迹。正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让红军渡过了湘江、乌江、大渡河,攻克了娄山关、腊子口,越过了雪山草地……理想信念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把艰难险阻通通抛在身后。

长征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位村干部说,“当年红军走过的小道,现在已经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大路了”。站在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过去,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眺望远方,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进正当时。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继续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

就在段桂秀老人家中的一面墙上,挂着丈夫王金长的烈士证,正下方贴满了两个曾孙女在学校的优秀奖状。仿佛时空的交汇,几代人都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前后守望、互相砥砺。这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也是红色基因的延续。追寻革命先辈开辟的路,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都在长征,我们都是奋进者。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7日 05 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长征路上,我们都是奋进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①)

2019-06-18 16:53:35 来源: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给我们留下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长征永远在路上。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报评论员随队出发,深入长征沿线进行报道评论。本版开设“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栏目,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段壮丽史诗,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凝聚新时代新长征的磅礴力量。

——编 者 

长征大桥、渡江大道、长征广场、红军大道……走在江西于都街头,这样的地名特别多。醒目的路标,也是历史的坐标。目之所及,既让人看清了脚下的路,也启发人们去追寻那条峥嵘的路、光辉的路、伟大的路。

85年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夜渡于都河,开启了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于都,号召全党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踏寻足迹,回望初心,数百名媒体记者重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一位老报人令年轻同行们动容。他叫罗开富,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沿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用双脚丈量距离,用纸笔还原长征全貌。这位前辈讲述的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第一天走下来,脚上就磨出血泡,到了第三天,袜子和血泡粘连在一起脱不下来。”忆往昔,无数红军战士正是以血肉之躯,完成了这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几天走下来,所见所闻让我们对长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长征很远,因为两万五千里的每一步都需要用双脚丈量;长征离我们又很近,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在万里长征的砥砺前行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根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长征是伟大的,也是具体的。对99岁的烈士遗孀段桂秀老人来说,长征是一场等待,用尽一生盼着丈夫兑现“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诺言;对96岁的红军后代李观福老人而言,长征是一次告别,那时才七八岁的他还来不及与父亲多说几句话;对段德彰将军的侄孙段绍发来说,长征是一种感召,他有义务有动力让更多人晓得那些“发生过的事情”。重温长征史诗,讲好长征故事,长征就将记忆永存,长征精神就将薪火不灭。

长征是艰苦的,也是顽强的。绝处逢生,凭的是什么?革命胜利,靠的是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可以说,长征是信仰的胜利,也是精神的奇迹。正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让红军渡过了湘江、乌江、大渡河,攻克了娄山关、腊子口,越过了雪山草地……理想信念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把艰难险阻通通抛在身后。

长征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位村干部说,“当年红军走过的小道,现在已经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大路了”。站在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过去,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眺望远方,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进正当时。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继续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

就在段桂秀老人家中的一面墙上,挂着丈夫王金长的烈士证,正下方贴满了两个曾孙女在学校的优秀奖状。仿佛时空的交汇,几代人都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前后守望、互相砥砺。这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也是红色基因的延续。追寻革命先辈开辟的路,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都在长征,我们都是奋进者。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7日 05 版)

[责任编辑: 向含嫣]
精彩视频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已安排人员于5月10日对豪生酒店站站牌进行了更换。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