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减”要当先(一线视角)

为基层减负,“减”要当先(一线视角)

来源:人民日报2019-06-20

何 勇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善于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而不是盲目追求“上下一般粗”,善于结合本地实际而不是盲目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经验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近段时间,笔者在辽宁采访中,发现了不少为基层减负的有益尝试。

铁岭市银州区统筹、合并各项检查,减少次数、改进方式,少看表、多谈话,提高了检查效果;沈阳市于洪区把必须要开的会议进行合并,最多一次5个相近主题会议套开,不穿靴戴帽,直奔主题、直接部署,少占用干部时间;沈阳市沈河区对一些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窗口进行改革,不再追求整齐划一,大胆减少窗口设置,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这些做“减法”的生动实践,给基层干部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各类会议多、文件材料多、督查检查考核多,曾给基层干部造成相当程度的困扰。把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拉”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正是为基层减负的题中之义。

为基层减负,“减”要当先。一些地方习惯于简单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山会海、案牍劳形。为基层减负,就要围绕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这个关键,多做“减法”,多合并“同类项”。能减的会议则减,能合的会议则合,能小范围开会的不开全体会,主要负责人能电话通知的就不开会,能一起开展的检查就不要单项逐个开展,能不发的文件则不发。

当然,减负的同时还需改革提效。到一些区县、乡镇街道大厅调研发现,办事窗口多但业务普遍不多,工商、税务、公安、环保、城建、土地、安全、民政、就业等窗口往往一字排开,但许多窗口业务稀少,有的甚至一个月连10次业务办理都达不到。拿沈阳市沈河区来说,改革前,全区加起来1600多人从事审批服务,大多数窗口根本“吃不饱”;实施简事项、简要件、简流程、简时限、简窗口的“五简”改革后,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成为常态。办事群众把材料一递,坐等工作人员办理,这样的办事流程省时又省心。

由此而言,为基层减负,也需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善于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而不是盲目追求“上下一般粗”,善于结合本地实际而不是盲目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经验,才能把基层减负的任务减到事业发展关键处、减到干部群众心坎里。

做好减法也是严格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的题中之义。一些地方社区干部要准备三四十种台账,一年下来光台账就有100多本,“一半精力用在了抄写台账上”。在清理、减少各类“奇葩证明”、繁复程序、无用台账的同时,也要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防止过度留痕、滥用问责等不正之风卷土重来。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笔者,基层干部不怕忙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瞎忙活不出成效。把中央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落实到位,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材料表格中走出来,多走进村屯社区、改革现场,如此,广大基层干部才能不断创造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业绩。

(作者为人民日报地方部记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为基层减负,“减”要当先(一线视角)

2019-06-20 07:02:27 来源: 0 条评论

何 勇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善于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而不是盲目追求“上下一般粗”,善于结合本地实际而不是盲目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经验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近段时间,笔者在辽宁采访中,发现了不少为基层减负的有益尝试。

铁岭市银州区统筹、合并各项检查,减少次数、改进方式,少看表、多谈话,提高了检查效果;沈阳市于洪区把必须要开的会议进行合并,最多一次5个相近主题会议套开,不穿靴戴帽,直奔主题、直接部署,少占用干部时间;沈阳市沈河区对一些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窗口进行改革,不再追求整齐划一,大胆减少窗口设置,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这些做“减法”的生动实践,给基层干部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各类会议多、文件材料多、督查检查考核多,曾给基层干部造成相当程度的困扰。把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拉”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正是为基层减负的题中之义。

为基层减负,“减”要当先。一些地方习惯于简单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山会海、案牍劳形。为基层减负,就要围绕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这个关键,多做“减法”,多合并“同类项”。能减的会议则减,能合的会议则合,能小范围开会的不开全体会,主要负责人能电话通知的就不开会,能一起开展的检查就不要单项逐个开展,能不发的文件则不发。

当然,减负的同时还需改革提效。到一些区县、乡镇街道大厅调研发现,办事窗口多但业务普遍不多,工商、税务、公安、环保、城建、土地、安全、民政、就业等窗口往往一字排开,但许多窗口业务稀少,有的甚至一个月连10次业务办理都达不到。拿沈阳市沈河区来说,改革前,全区加起来1600多人从事审批服务,大多数窗口根本“吃不饱”;实施简事项、简要件、简流程、简时限、简窗口的“五简”改革后,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成为常态。办事群众把材料一递,坐等工作人员办理,这样的办事流程省时又省心。

由此而言,为基层减负,也需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善于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而不是盲目追求“上下一般粗”,善于结合本地实际而不是盲目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经验,才能把基层减负的任务减到事业发展关键处、减到干部群众心坎里。

做好减法也是严格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的题中之义。一些地方社区干部要准备三四十种台账,一年下来光台账就有100多本,“一半精力用在了抄写台账上”。在清理、减少各类“奇葩证明”、繁复程序、无用台账的同时,也要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防止过度留痕、滥用问责等不正之风卷土重来。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笔者,基层干部不怕忙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瞎忙活不出成效。把中央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落实到位,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材料表格中走出来,多走进村屯社区、改革现场,如此,广大基层干部才能不断创造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业绩。

(作者为人民日报地方部记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