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绿中掘金”新路

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绿中掘金”新路

来源:新华网2019-07-03

新华社郑州7月3日电 题: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绿中掘金”新路

新华社记者李钧德、李鹏

继去年成为大别山区首个脱贫县后,不久前,河南新县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2018年,36万人的新县吸引游客超过630万。以旅游激活乡村,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一条“绿中掘金”新路。

从“靠山吃山”到“敬山如父”

河南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上世纪一段时期,群众“靠山吃山”,眼盯着几亩山场,过度砍伐,结果山上树少了,群众还是没有富起来。

生态恶化让新县痛定思痛。“‘靠山’不能仅仅‘吃山’,还要‘养山’‘护山’。”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新县没有别的资源,只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挖乱建乱伐滥采等生态“四乱”,新县近年来划定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先后开展规范土地和建设市场、严格矿产资源开发、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河道采砂治理等综合整治行动。

在治乱基础上,新县又提出“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理念,对山场、河流登记建档,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机制,落实“河长制”,探索“山长制”“林长制”,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新县森林覆盖率恢复到76%以上,植被覆盖率超过95%。2018年12月,经生态环境部验收,新县成为河南仅有的两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之一,全县17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

经过大力整治,到处挖山毁林的风气得到了遏止,生态得到恢复。但如何从绿水青山中掘出金山银山,还是个难题。

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县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健康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4年开始,新县提出以旅游为体激活乡村,加快脱贫攻坚,用“美丽”改变贫困。全县不仅高标准编制了涵盖“九镇十八湾”的全域旅游规划,而且建立起“县有旅游委、乡有旅游办、村有管委会”的三级旅游管理体系,以“每年6个1000万元”财政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注入,驱动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五年行动计划。

短短五年,乡村旅游兴起让许多传统村落焕发生机。周河乡西河湾村2013年只剩下39名留守老人。2014年,致富带头人张思恩从北京返乡成立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合作社,将全村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并以古村原貌保护和慢生活创意为特色,不仅帮助村子脱了贫,而且吸引近400名村民回归。

张孝祥以前在广东打工,儿子在韩国打工,儿媳带着孙子在县城上学,一家人分居三地。作为全村首户农家乐,如今张孝祥的农家小院每年收入一二十万元,儿子也从韩国归来,一家人重新“团聚”。他说,“这些变化就像做梦一样。”

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羚锐集团是当地一家知名的制药企业。2014年起,该集团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山茶油产业,动员山区村民改造、优化自家的野生山茶林,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在企业的带动下,原来不值几个钱的山茶籽,现在卖到每斤12元,一亩油茶每年就可以收入约6000元。当地百姓高兴地说:“一亩油茶百斤油,脱贫致富盖高楼”。

近年来,在乡村游的带动下,新县建成旅游餐馆155家、农家饭庄400余家、民宿体验场所200多个、集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区10余个,发展生态茶园30万亩、油茶22万亩、中药材3万余亩,一幅“绿中掘金”的画卷在新县徐徐展开。

以绿色传播红色 用特色擦亮底色

2018年8月1日,新县告别绝对贫困,成为大别山地区首个宣布脱贫的县。不久前,新县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近年来,新县老区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及相关行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30%,从业人员5万余人,带动22个贫困村、7683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依托旅游带来的百万游客,新县老区的“红色”文化也传播得更远。吕旅说,新县散布着300多处红色旧址,以大别山干部学院为载体,近年来,超过15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此洗礼初心。

新县政协副主席吴克君说,作为革命老区县,红色是新县的底色,而绿色是全县的特色,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以绿色传播红色,用特色擦亮底色,“四色”发展相得益彰。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王承哲认为,作为资源匮乏和区位不便的山区县,新县“绿中掘金”,让群众从绿水青山中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绿中掘金”新路

2019-07-03 15:11:07 来源:

新华社郑州7月3日电 题: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绿中掘金”新路

新华社记者李钧德、李鹏

继去年成为大别山区首个脱贫县后,不久前,河南新县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2018年,36万人的新县吸引游客超过630万。以旅游激活乡村,用绿色改变贫困,河南新县老区“游”出一条“绿中掘金”新路。

从“靠山吃山”到“敬山如父”

河南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上世纪一段时期,群众“靠山吃山”,眼盯着几亩山场,过度砍伐,结果山上树少了,群众还是没有富起来。

生态恶化让新县痛定思痛。“‘靠山’不能仅仅‘吃山’,还要‘养山’‘护山’。”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新县没有别的资源,只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挖乱建乱伐滥采等生态“四乱”,新县近年来划定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先后开展规范土地和建设市场、严格矿产资源开发、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河道采砂治理等综合整治行动。

在治乱基础上,新县又提出“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理念,对山场、河流登记建档,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机制,落实“河长制”,探索“山长制”“林长制”,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新县森林覆盖率恢复到76%以上,植被覆盖率超过95%。2018年12月,经生态环境部验收,新县成为河南仅有的两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之一,全县17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以旅游激活乡村 用绿色改变贫困

经过大力整治,到处挖山毁林的风气得到了遏止,生态得到恢复。但如何从绿水青山中掘出金山银山,还是个难题。

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县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健康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4年开始,新县提出以旅游为体激活乡村,加快脱贫攻坚,用“美丽”改变贫困。全县不仅高标准编制了涵盖“九镇十八湾”的全域旅游规划,而且建立起“县有旅游委、乡有旅游办、村有管委会”的三级旅游管理体系,以“每年6个1000万元”财政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注入,驱动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五年行动计划。

短短五年,乡村旅游兴起让许多传统村落焕发生机。周河乡西河湾村2013年只剩下39名留守老人。2014年,致富带头人张思恩从北京返乡成立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合作社,将全村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并以古村原貌保护和慢生活创意为特色,不仅帮助村子脱了贫,而且吸引近400名村民回归。

张孝祥以前在广东打工,儿子在韩国打工,儿媳带着孙子在县城上学,一家人分居三地。作为全村首户农家乐,如今张孝祥的农家小院每年收入一二十万元,儿子也从韩国归来,一家人重新“团聚”。他说,“这些变化就像做梦一样。”

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羚锐集团是当地一家知名的制药企业。2014年起,该集团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山茶油产业,动员山区村民改造、优化自家的野生山茶林,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在企业的带动下,原来不值几个钱的山茶籽,现在卖到每斤12元,一亩油茶每年就可以收入约6000元。当地百姓高兴地说:“一亩油茶百斤油,脱贫致富盖高楼”。

近年来,在乡村游的带动下,新县建成旅游餐馆155家、农家饭庄400余家、民宿体验场所200多个、集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区10余个,发展生态茶园30万亩、油茶22万亩、中药材3万余亩,一幅“绿中掘金”的画卷在新县徐徐展开。

以绿色传播红色 用特色擦亮底色

2018年8月1日,新县告别绝对贫困,成为大别山地区首个宣布脱贫的县。不久前,新县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近年来,新县老区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及相关行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30%,从业人员5万余人,带动22个贫困村、7683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依托旅游带来的百万游客,新县老区的“红色”文化也传播得更远。吕旅说,新县散布着300多处红色旧址,以大别山干部学院为载体,近年来,超过15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此洗礼初心。

新县政协副主席吴克君说,作为革命老区县,红色是新县的底色,而绿色是全县的特色,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以绿色传播红色,用特色擦亮底色,“四色”发展相得益彰。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王承哲认为,作为资源匮乏和区位不便的山区县,新县“绿中掘金”,让群众从绿水青山中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 华海纳]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