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

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

来源:经济日报2019-07-12

最近,人们都很关注垃圾处理的事儿。不过,城市垃圾处理不只“分类”那么简单,它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喜的是,目前,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刮一阵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发力——

伴随着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词。不管是从各种形式的垃圾分类知识,还是从有关垃圾分类的段子中,城市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正在迅速加深。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管理城市垃圾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

全过程分类减量很重要

垃圾分类并不是新鲜事了,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想分、不知道怎么分;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持续动力,不是今天分、明天懒得分,就是有人盯就分、没人盯就不分。

不过,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上海从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其他城市行动也在开展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目前,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应该说,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近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上海市民连同全国网友都把精力放在了怎样分清某样东西到底属于哪类垃圾上,网友们的认真态度对垃圾分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普及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垃圾真正处理好,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除了垃圾分类之外,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续程序,更考量城市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上海的强制垃圾分类,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强调全过程的分类、减量,过去我们更多强调居民做好分类,认为摆一些分类垃圾桶就行。但这次强调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都要严格做好分类,这就构建了一个体系”。

“上海出台的条例比较完善、全面。”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看来,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水平相对比较高,准备很充分,各环节都有一定基础。

千方百计杜绝“混装混运”

提到垃圾分类,不少居民之所以缺少热情,并不完全是因为意识不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时,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可能“分了也白分”。

“我们在家做垃圾分类有意义吗?不是最后都一个车拉走吗?”不少人会产生这个疑问。

的确,混装混运会对垃圾分类造成“毁灭性”打击。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介绍,居民最痛恨的就是“混装混运”。北京实施垃圾分类后,“我们坚持逮住一个处罚一个,屡教不改的逐出市场。”

孙新军说,首先,要求运输车辆“亮出身份”、标识醒目,做到“五统一”:统一车身的颜色(厨余垃圾为绿色)、统一车身的标准、统一运输的标识、统一单位的标识、统一监督举报电话。

其次是组建“绿色车队”,提升分类运输能力。让有规模、专业的队伍来运输。

第三,要对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改造,增加计量称重、身份识别、轨迹监控等管理功能,实现对各类垃圾运输车辆的精准管理。目的就是让运输车辆人前受监督,人后受监控,不能越雷池半步。

此外,用经济杠杆来撬动,也是一个重要办法。“混装混运”的垃圾进入处理设施,缴纳的处理费用也会比分类收集的垃圾要多得多。

“当然,如果分得不好,厨余垃圾掺入超过10%以上的其他垃圾,这桶厨余也就废了,无法堆肥了,除非二次分拣。分得不好,专车专运其实是浪费资源,没有意义。在这一点上,环卫工人也很委屈。”孙新军说。

近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告知市民,发现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时,可以进行网上举报。根据上海市的规定,对于物业分类驳运混装和环卫企业分类混运的情况,都可进行网上举报。

当发现居住区物业或保洁人员在将生活垃圾从投放点分类驳运至收集点过程中,将不同品种生活垃圾混放在同一容器中;或者居住区物业或保洁人员没有使用对应类别的机具实施分类驳运时,可以对物业企业进行举报。

同时,发现垃圾收运企业作业人员在分类清运生活垃圾时有混装行为,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不同品种垃圾混合清运等行为时,也可对环卫企业进行网上举报。

尽快补齐设施短板

按照有关规划,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认为,设施短板仍然严重制约垃圾分类发展,“目前只有少数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比较完备,大部分城市还只能做到在投放环节配备分类收集的设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的设施配备普遍不足,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还没有明显解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到目前为止,上海、厦门、深圳、宁波、杭州等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已覆盖70%以上的居民小区,后续46个重点城市今年还计划投入213亿元,继续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使“先分后混”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他同时表示,今后住建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亢 舒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

2019-07-12 07:25:09 来源: 0 条评论

最近,人们都很关注垃圾处理的事儿。不过,城市垃圾处理不只“分类”那么简单,它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喜的是,目前,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刮一阵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发力——

伴随着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词。不管是从各种形式的垃圾分类知识,还是从有关垃圾分类的段子中,城市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正在迅速加深。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管理城市垃圾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

全过程分类减量很重要

垃圾分类并不是新鲜事了,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想分、不知道怎么分;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持续动力,不是今天分、明天懒得分,就是有人盯就分、没人盯就不分。

不过,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上海从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其他城市行动也在开展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目前,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应该说,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近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上海市民连同全国网友都把精力放在了怎样分清某样东西到底属于哪类垃圾上,网友们的认真态度对垃圾分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普及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垃圾真正处理好,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除了垃圾分类之外,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续程序,更考量城市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上海的强制垃圾分类,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强调全过程的分类、减量,过去我们更多强调居民做好分类,认为摆一些分类垃圾桶就行。但这次强调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都要严格做好分类,这就构建了一个体系”。

“上海出台的条例比较完善、全面。”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看来,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水平相对比较高,准备很充分,各环节都有一定基础。

千方百计杜绝“混装混运”

提到垃圾分类,不少居民之所以缺少热情,并不完全是因为意识不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时,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可能“分了也白分”。

“我们在家做垃圾分类有意义吗?不是最后都一个车拉走吗?”不少人会产生这个疑问。

的确,混装混运会对垃圾分类造成“毁灭性”打击。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介绍,居民最痛恨的就是“混装混运”。北京实施垃圾分类后,“我们坚持逮住一个处罚一个,屡教不改的逐出市场。”

孙新军说,首先,要求运输车辆“亮出身份”、标识醒目,做到“五统一”:统一车身的颜色(厨余垃圾为绿色)、统一车身的标准、统一运输的标识、统一单位的标识、统一监督举报电话。

其次是组建“绿色车队”,提升分类运输能力。让有规模、专业的队伍来运输。

第三,要对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改造,增加计量称重、身份识别、轨迹监控等管理功能,实现对各类垃圾运输车辆的精准管理。目的就是让运输车辆人前受监督,人后受监控,不能越雷池半步。

此外,用经济杠杆来撬动,也是一个重要办法。“混装混运”的垃圾进入处理设施,缴纳的处理费用也会比分类收集的垃圾要多得多。

“当然,如果分得不好,厨余垃圾掺入超过10%以上的其他垃圾,这桶厨余也就废了,无法堆肥了,除非二次分拣。分得不好,专车专运其实是浪费资源,没有意义。在这一点上,环卫工人也很委屈。”孙新军说。

近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告知市民,发现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时,可以进行网上举报。根据上海市的规定,对于物业分类驳运混装和环卫企业分类混运的情况,都可进行网上举报。

当发现居住区物业或保洁人员在将生活垃圾从投放点分类驳运至收集点过程中,将不同品种生活垃圾混放在同一容器中;或者居住区物业或保洁人员没有使用对应类别的机具实施分类驳运时,可以对物业企业进行举报。

同时,发现垃圾收运企业作业人员在分类清运生活垃圾时有混装行为,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不同品种垃圾混合清运等行为时,也可对环卫企业进行网上举报。

尽快补齐设施短板

按照有关规划,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认为,设施短板仍然严重制约垃圾分类发展,“目前只有少数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比较完备,大部分城市还只能做到在投放环节配备分类收集的设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的设施配备普遍不足,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还没有明显解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到目前为止,上海、厦门、深圳、宁波、杭州等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已覆盖70%以上的居民小区,后续46个重点城市今年还计划投入213亿元,继续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使“先分后混”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他同时表示,今后住建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亢 舒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