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选拔标准,勿让学历门槛卡住人才

拓宽选拔标准,勿让学历门槛卡住人才

来源:红网2019-07-13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今年,故宫文物修复师岗位,招收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经过抬高门槛,仍然有超过17000人报名参加,报录比高达194:1。这意味着录取88人,其他的16912人都只能陪跑,“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求职状态,竞争不可谓不残酷。

  这次,引发网友热议的不是令人惊叹的报考人数,而是故宫博物院招收技术岗的准入门槛——“名牌大学研究生”。网友吵翻,高学历真就意味着能力强?

  依笔者浅见,学历能代表一些什么,也代表不了一些什么。单单用学历来筛选人才,暴露了单位用人标准太单一的问题。只会参考学历,暴露了用人单位懒于开发新的用人评价手段。用人单位在人才管理上缺乏手段,在选拔标准上带着“能力失衡”的烙印,久而久之,形成了唯学历的招聘习惯,在行业内形成一种人才选拔的不良风气。

  博物院中的宝贝,是先辈留下来的文化财富,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加以维护。为何不拿出一些当代的残品,让其修缮试试呢?如果你招聘的员工是来修缮文物的,有些从小学习修复的人才学历不高,如果他的修缮能力特强,不是硕士毕业又何妨?反过来,如果他是硕士毕业,修缮能力并不强,文物可就遭罪了。

  学历的滤网的确可以精简人员选拔程序,让选拔的任务轻松许多。但是也让很多有热情、有专长、低学历的“偏才”被卡在滤网之外,对用人单位无意义。因此,期待用人单位能在人才选拔的机制和标准上多做考虑,让多元的审核标准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出现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招聘启事之中。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千里马”被“伯乐”相中。

  文/李俊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拓宽选拔标准,勿让学历门槛卡住人才

2019-07-13 06:58:17 来源: 0 条评论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今年,故宫文物修复师岗位,招收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经过抬高门槛,仍然有超过17000人报名参加,报录比高达194:1。这意味着录取88人,其他的16912人都只能陪跑,“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求职状态,竞争不可谓不残酷。

  这次,引发网友热议的不是令人惊叹的报考人数,而是故宫博物院招收技术岗的准入门槛——“名牌大学研究生”。网友吵翻,高学历真就意味着能力强?

  依笔者浅见,学历能代表一些什么,也代表不了一些什么。单单用学历来筛选人才,暴露了单位用人标准太单一的问题。只会参考学历,暴露了用人单位懒于开发新的用人评价手段。用人单位在人才管理上缺乏手段,在选拔标准上带着“能力失衡”的烙印,久而久之,形成了唯学历的招聘习惯,在行业内形成一种人才选拔的不良风气。

  博物院中的宝贝,是先辈留下来的文化财富,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加以维护。为何不拿出一些当代的残品,让其修缮试试呢?如果你招聘的员工是来修缮文物的,有些从小学习修复的人才学历不高,如果他的修缮能力特强,不是硕士毕业又何妨?反过来,如果他是硕士毕业,修缮能力并不强,文物可就遭罪了。

  学历的滤网的确可以精简人员选拔程序,让选拔的任务轻松许多。但是也让很多有热情、有专长、低学历的“偏才”被卡在滤网之外,对用人单位无意义。因此,期待用人单位能在人才选拔的机制和标准上多做考虑,让多元的审核标准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出现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招聘启事之中。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千里马”被“伯乐”相中。

  文/李俊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