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华社评论员: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来源:新华网2019-08-13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华社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1949年到2018年间,我国粮食生产单产增加4倍多,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翻了一番多,粮食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70年来,我们端稳自己的饭碗,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辉映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7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党中央先后发布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出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再到运用价格杠杆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一系列做好“减法”、做足“加法”、做优“乘法”的有力举措,既“输血”又“造血”,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力度,为促进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了根基。

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引擎。从“一大二公”到“包产到户”,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粮食产量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其根源就在于改革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充分激活了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在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又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不断解放和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动力。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以深化改革清淤除障,让制度创新助力腾飞,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我国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一方面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也凸显我国农业资源临近承载极限。唯有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轮作休耕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绿色农业,方能让过度透支的耕地喘口气、歇歇脚,使粮食生产摆脱资源瓶颈制约,走上稳产高产优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立足国情农情,依靠科技进步,把更多专家的“试验田”变成农民的“生产田”,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为粮食生产强动力、增活力,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基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社评论员: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9-08-13 11:42:21 来源: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华社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1949年到2018年间,我国粮食生产单产增加4倍多,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翻了一番多,粮食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70年来,我们端稳自己的饭碗,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辉映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7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党中央先后发布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出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再到运用价格杠杆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一系列做好“减法”、做足“加法”、做优“乘法”的有力举措,既“输血”又“造血”,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力度,为促进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了根基。

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引擎。从“一大二公”到“包产到户”,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粮食产量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其根源就在于改革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充分激活了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在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又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不断解放和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动力。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以深化改革清淤除障,让制度创新助力腾飞,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我国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一方面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也凸显我国农业资源临近承载极限。唯有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轮作休耕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绿色农业,方能让过度透支的耕地喘口气、歇歇脚,使粮食生产摆脱资源瓶颈制约,走上稳产高产优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立足国情农情,依靠科技进步,把更多专家的“试验田”变成农民的“生产田”,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为粮食生产强动力、增活力,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基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