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情仍凶猛 防治有进步——来自肿瘤诊疗前线的观察

癌情仍凶猛 防治有进步——来自肿瘤诊疗前线的观察

来源:新华社2019-08-20

  新华社重庆8月19日电 题:癌情仍凶猛 防治有进步——来自肿瘤诊疗前线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松、黎华玲

  癌症作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大敌”,一直以凶险、难治的面目示人,是不少人眼中的绝症。近年来,各地将癌症诊治关口前移,提高早期预防、早诊早治水平,加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整合医学等理念不断应用到临床一线,各地肿瘤防治能力在提升。

  癌症防控难度大

  8月16日至19日,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在会上分享了肿瘤学科建设、发展的前沿动态,为如何提高防治水平建言献策。

  在专家眼中,目前癌情仍然凶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在390万以上,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是最常见的癌症。癌症防治难度大、疾病负担重,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与会专家认为,癌症治疗效果差,既与我国人群中肺癌、肝癌等难治性肿瘤高发有关,也与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部分医疗机构肿瘤诊治能力建设滞后、肿瘤诊疗规范性差有关。

  “不少肿瘤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病程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相关肿瘤防治专家介绍,通常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较长期的综合治疗,花费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与之相比,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经过微创治疗技术,效果相对较好。

  此外,公众防癌意识不足、基层医疗技术力量不足、资源投入保障不足等,也制约着癌症早诊早治的实现。

  早诊早治是关键

  当前国际通行的肿瘤预防办法是“三级预防”,第一道防线是病因预防,重点在搞清病因,防患于未然;第二道防线是早期检查,重点是查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病例,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三道防线是临床治疗,重点在使用科学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防治是系统工程,如果“只治不防”,只会“越治越忙”。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等专家介绍,重点是要建立涵盖肿瘤登记、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完整肿瘤防治体系,各地目前也都在为此努力。

  在重庆,与过去患者病历、病案由医院各自掌握,信息相互隔离不同,全市已有14家肿瘤防治体系成员医院打破“信息孤岛”,将肿瘤登记信息汇总,上传到统一数据库中。

  “2018年以来,我们医院就往数据库上传了500多份肿瘤登记表,里面详细记载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出院随访等情况。”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冉毅说,“相关数据不断汇总积累,有助于动态掌握癌症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让肿瘤防治规划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承担肿瘤早期筛查任务也正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区县级医院距离群众更近,如果具备相关肿瘤筛查能力,群众就不用跑远路到省市级三甲医院做筛查。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介绍,在重庆,由该院牵头、区县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城市早癌筛查已连续开展6年,累计完成肿瘤高危人群免费临床筛查7.04万人次,并从中筛查出0.24万例疑似癌症或癌前病变,推动了肿瘤早诊早治理念的落地。

  必须加快整合

  “肿瘤可怕吗?很可怕。”樊代明介绍,但是有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有1/3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还有1/3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

  “关键就是要狠抓前两个1/3,紧盯后一个1/3。”樊代明介绍,恶性肿瘤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它具有异质性。“肿瘤不是单因素、单病因,而是多阶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靠一种治疗手段单打独斗,只有整合资源力量,通过全方位努力,才可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

  “肿瘤防治难在整合,贵在整合,也赢在整合。”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介绍,当前我国的肿瘤防治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包括药物创新、医疗装备创新、临床技术创新等。另一方面还应该推动整合医学发展,他说:“肿瘤防治,一定要做整合,这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加精准的治疗。目前不少医院都在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内科、外科、影像、病理、营养等科室共同参与对患者的诊断,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正是落实整合医学理念的具体实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癌情仍凶猛 防治有进步——来自肿瘤诊疗前线的观察

2019-08-20 06:49:02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重庆8月19日电 题:癌情仍凶猛 防治有进步——来自肿瘤诊疗前线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松、黎华玲

  癌症作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大敌”,一直以凶险、难治的面目示人,是不少人眼中的绝症。近年来,各地将癌症诊治关口前移,提高早期预防、早诊早治水平,加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整合医学等理念不断应用到临床一线,各地肿瘤防治能力在提升。

  癌症防控难度大

  8月16日至19日,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在会上分享了肿瘤学科建设、发展的前沿动态,为如何提高防治水平建言献策。

  在专家眼中,目前癌情仍然凶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在390万以上,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是最常见的癌症。癌症防治难度大、疾病负担重,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与会专家认为,癌症治疗效果差,既与我国人群中肺癌、肝癌等难治性肿瘤高发有关,也与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部分医疗机构肿瘤诊治能力建设滞后、肿瘤诊疗规范性差有关。

  “不少肿瘤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病程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相关肿瘤防治专家介绍,通常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较长期的综合治疗,花费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与之相比,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经过微创治疗技术,效果相对较好。

  此外,公众防癌意识不足、基层医疗技术力量不足、资源投入保障不足等,也制约着癌症早诊早治的实现。

  早诊早治是关键

  当前国际通行的肿瘤预防办法是“三级预防”,第一道防线是病因预防,重点在搞清病因,防患于未然;第二道防线是早期检查,重点是查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病例,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三道防线是临床治疗,重点在使用科学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防治是系统工程,如果“只治不防”,只会“越治越忙”。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等专家介绍,重点是要建立涵盖肿瘤登记、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完整肿瘤防治体系,各地目前也都在为此努力。

  在重庆,与过去患者病历、病案由医院各自掌握,信息相互隔离不同,全市已有14家肿瘤防治体系成员医院打破“信息孤岛”,将肿瘤登记信息汇总,上传到统一数据库中。

  “2018年以来,我们医院就往数据库上传了500多份肿瘤登记表,里面详细记载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出院随访等情况。”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冉毅说,“相关数据不断汇总积累,有助于动态掌握癌症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让肿瘤防治规划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承担肿瘤早期筛查任务也正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区县级医院距离群众更近,如果具备相关肿瘤筛查能力,群众就不用跑远路到省市级三甲医院做筛查。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介绍,在重庆,由该院牵头、区县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城市早癌筛查已连续开展6年,累计完成肿瘤高危人群免费临床筛查7.04万人次,并从中筛查出0.24万例疑似癌症或癌前病变,推动了肿瘤早诊早治理念的落地。

  必须加快整合

  “肿瘤可怕吗?很可怕。”樊代明介绍,但是有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有1/3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还有1/3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

  “关键就是要狠抓前两个1/3,紧盯后一个1/3。”樊代明介绍,恶性肿瘤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它具有异质性。“肿瘤不是单因素、单病因,而是多阶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靠一种治疗手段单打独斗,只有整合资源力量,通过全方位努力,才可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

  “肿瘤防治难在整合,贵在整合,也赢在整合。”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介绍,当前我国的肿瘤防治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包括药物创新、医疗装备创新、临床技术创新等。另一方面还应该推动整合医学发展,他说:“肿瘤防治,一定要做整合,这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加精准的治疗。目前不少医院都在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内科、外科、影像、病理、营养等科室共同参与对患者的诊断,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正是落实整合医学理念的具体实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罗昊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