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人民时评)

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9-08-27

实现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需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做好增量、盘活存量

如今,运动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科学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伴随全民健身热潮,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也在持续增长,带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培育体育产业,离不开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今年7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尚显不足。不时见诸新闻的“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少年争夺场地”就是一例。一些社区的公共健身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等现象,而传统体育场馆往往不对公众开放。有数据显示,仅27%的体育场馆完全向公众开放,14%的场馆部分对外开放。突破瓶颈,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体育设施供给方案。

开展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应让体育产业更好融入城市经济。当前,体育消费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一份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推动体育产业更好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体育场馆需要加快扩大有效供给。城市住建、规划等职能部门有必要和体育部门一道,集体筹划,同向施策,从理念、政策、落实等层面,推动体育产业链和城市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运动健身和全域消费资源的有效衔接。

实现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需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做好增量、盘活存量。最近几年,“体育综合体”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一些地方以体育项目为引擎,实现对大型商场、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链的深度整合。同时,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做好废旧厂房、矿山、学校等“金边银角”的二次利用,也有助于破解城市里运动空间不足的老大难问题。

今天,运动健身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社交方式,需要用好“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不久前举办的一场线上运动狂欢节,每天有超过30万人参与48个不同的运动话题,产生超过100万次点赞分享评论等互动行为。一些商业体育机构依托数字新媒体、人工智能、体育新零售等全新科技与商业模式,探索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一体化智慧运营。比如,运用电子会员卡绑定用户头像,可线上购票预订,通过人脸识别智慧前台进入场馆;游泳馆入场人数、水质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开启线上“运动银行”,通过积累步数、观看体育节目等换取虚拟“卡币”,可抵扣线下消费;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运动习惯,进行精准指导……这些创新,不仅优化了健身体验,也推动了业态黏合。

运动释放生命活力,助力美好生活。创造条件满足更多人的体育需求,运动健身才能更好成为社会风尚,健康中国的愿景也将渐行渐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人民时评)

2019-08-27 09:39:23 来源: 0 条评论

实现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需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做好增量、盘活存量

如今,运动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科学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伴随全民健身热潮,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也在持续增长,带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培育体育产业,离不开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今年7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尚显不足。不时见诸新闻的“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少年争夺场地”就是一例。一些社区的公共健身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等现象,而传统体育场馆往往不对公众开放。有数据显示,仅27%的体育场馆完全向公众开放,14%的场馆部分对外开放。突破瓶颈,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体育设施供给方案。

开展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应让体育产业更好融入城市经济。当前,体育消费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一份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推动体育产业更好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体育场馆需要加快扩大有效供给。城市住建、规划等职能部门有必要和体育部门一道,集体筹划,同向施策,从理念、政策、落实等层面,推动体育产业链和城市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运动健身和全域消费资源的有效衔接。

实现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需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做好增量、盘活存量。最近几年,“体育综合体”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一些地方以体育项目为引擎,实现对大型商场、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链的深度整合。同时,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做好废旧厂房、矿山、学校等“金边银角”的二次利用,也有助于破解城市里运动空间不足的老大难问题。

今天,运动健身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社交方式,需要用好“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不久前举办的一场线上运动狂欢节,每天有超过30万人参与48个不同的运动话题,产生超过100万次点赞分享评论等互动行为。一些商业体育机构依托数字新媒体、人工智能、体育新零售等全新科技与商业模式,探索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一体化智慧运营。比如,运用电子会员卡绑定用户头像,可线上购票预订,通过人脸识别智慧前台进入场馆;游泳馆入场人数、水质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开启线上“运动银行”,通过积累步数、观看体育节目等换取虚拟“卡币”,可抵扣线下消费;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运动习惯,进行精准指导……这些创新,不仅优化了健身体验,也推动了业态黏合。

运动释放生命活力,助力美好生活。创造条件满足更多人的体育需求,运动健身才能更好成为社会风尚,健康中国的愿景也将渐行渐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秋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